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1995,(6):52-52
田东辉多年的书画艺术实践,积累了不少作品。周韶华先生看了东辉的书法作品,当即挥毫为其题:“方圆世界”四字。 方圆,可说是艺术实践的一条总规律。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上讲,它是阳刚之美(方)和阴柔之美(圆)的象征符号。如果从世界这角度分析,那么圆是象征东方的自我完善的内在美;方是象征西方放射形的外向美。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4,(4)
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访法期间.在接待单位的安排下,2月1日下午.净慧大师一行前往巴黎的主教府,会晤广法国大主教的最高领导人、巴黎红衣大主教吕斯蒂杰先生。陪*前往会晤的有《欧洲时报)什张晓贝副社长、法国潮州会馆曾海潮副会长、代表闭秘书长东辉先生和四位青年僧人。大主教与大师进行了45分钟的谈话,气氛非常友好融洽。谈话结束后,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下面是大师与大主教对话的要点。大主教:“您是第一次来法国吗”大师:“是的。”大主教:“你们看到巴黎、看到法国不会感到很惊奇吧?”大师:“对于法国的文明我们一直很敬…  相似文献   

3.
“道情”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道情”的源起与体制“道情”作为一种道教声腔说唱艺术,起源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道情”原为“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宗教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伴奏,亦称渔鼓;有人认为道家的《步虚词》是“道情的先声”,《步虚词》由道家之徒所吟唱,未几便产生出了正式的“道情”;陈汝衡先生在其《说书史话》中引用《新唐书·礼乐志》“高宗调露二年命乐工作道调”的记载,欲从中寻绎出道情的起源①;郑振铎先生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道情之唱,由来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复多闲适…  相似文献   

4.
如果可以将追求现代化界定为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那么,孙中山先生可以说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探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并终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先驱。其一生之理想可一言蔽之曰:实现中国之现代化,“使人民一律享受近代文明之乐”,并“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9页。kXT凡引该书,只注页码)所谓“现代化”或“近代化”乃是晚近才在中国被提出来进行专门讨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①,因而在孙中山先生的著述中尚不多见②。但孙中山先生不仅毕其一生孜孜以求中国之现代化,而且为此提出了宏大…  相似文献   

5.
谢雨 《美与时代》2014,(2):82-82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悲鸿先生很有见地,较为全面和概括地评价了板桥的思想、人品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道—美”:道教美学的核心范畴潘显一梁启超先生确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文化之先驱,也是开“丑陋的中国人”之议论先河的人。不过,他也有千虑一失的时侯。他认为,“欧美人高尚之目的不一端,以吾测之,其最重要者,则好美之心其一也”,而中国人不讲“真善美”,只讲“...  相似文献   

7.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8.
释“加之以师旅”杨宝忠陈剑《论语·先进篇》载,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加之”之“之”,旧多不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  相似文献   

9.
以钱穆先生的《稷下通考》为依据,我们对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排异式的分析。我们认为齐国稷下先生是有“师”或“大夫”之职的君主之臣,而非单纯的君主之“师友”,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具有模糊性、不连续和不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有着“诗哲”之称的方东美极为重视道家的艺术精神。在他看来,道家感受到世间 存在的大量相对价值及由此产生的纷争、动荡,选择了一条艺术化的精神超越之路。道家之艺术 精神经历了人间世的种种层面,却不沾滞,“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使精神上达“寥天一”高处而与 大道契合、与真宰契会、与宇宙生命脉动相连。然后将“天地之大美”、宇宙之盎然生意向下流注, 投放回人间世,将人世间点化为艺术天地;艺术精神更将宇宙的生香活意透过自己注入中国的艺 术作品之中,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1.
“田有禽,利执言”新解高潮“田有禽,利执言”是古今治易者聚讼的焦点之一。李镜池从闻一多说,训“言”为“讯”,“执言犹执讯也”,“故讯问之讯谓之言,俘讯之讯亦谓之言”。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援李鼎祚注引苟爽之说,将“执言”解释为“执行其言”,尚秉和谓...  相似文献   

12.
自信的萤火     
《三国演义》里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曹操与文武重臣商议南征.徐庶对夏侯悖说:“今刘备有诸葛亮相辅,如虎添翼。大都督,怎可轻敌。”曹操听之,疑惑问徐庶:“诸葛亮何人也?”徐庶答:“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通晓天文地理之才,  相似文献   

13.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4.
柔的魅力     
牛,是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之心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马,是奋发、勇往直前的象征,具有龙马精神,方能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有“天下第一狂”之隆誉,据说当代政经文史之社科界没谁入过其法眼,有好事者一目一字核对了钱著,得出结论谓:钱钟书不曾夸过当代学人、文人、政人、商人。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5年之初,承蒙张师岱年先生不弃,指定我为陈来先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同行评议人之一,因此我有幸先睹为快,阅读了陈来先生《朱熹哲学研究》的论文打印稿。时隔三、四年,陈来先生又以京、沪两地出版的《朱熹哲学研究》和《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二书见赠。其治学方法之严谨,考据之精审及其所提出的确实有据的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深为钦佩。亦诚如国际朱子学界的老前辈陈荣捷先生所评论的“如是水平之高的博士论文,中国外国不多见也”(页423)。该博士论文是作者的成名作,使他成为近二十年来朱子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  相似文献   

17.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19.
汤茂如先生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著名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好友和同志。1940年至1943年期间受四川省政府委聘担任四川省立华阳中学(成都列五中学前身)校长,进行六年一贯制试验。其目的是“增进教育效率,提高教育程度”,“为升大专之青年培植良好基础”。本此,汤茂如大刀阔斧的改革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其要旨是:培养“公”“忠”“诚”“敬”之品质,树“和协”之校风,重视礼节,陶冶品行,爱生如子,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修讨论,提倡生活即教学,“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有工农之身手”等。王誊阶先生之继任校长后,继续贯彻了这些主张,加大改革实验力度,推进学校课制改革。当时学校风气为之走振,声誉为之远扬,成为列五中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张载“合两”成性义释@向世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孔子研究院①张岱年先生解释张载语云:“性即全宇宙之本性,乃总一的;而其中含两。所谓两即内在对待。惟其含两,故不能无感。实言之,宇宙万物之本性,即屈伸、动静、终始之能而已,此即所谓性,即所谓道,亦即所谓神。此总一之 性,乃即人的本然之性。人人物物皆禀有此性,不过有显露与不显露之别。”(张岱年,第213-214页) ①此“亡”字《张载集》校改为“成”,然“成”字恐非,因张载下句明言“舍日(成)善而日成之者性”。牟宗三云:“从表现上说,善恶相对而施设。及至无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