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医疗技术的伦理评估有利于保持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对技术进行伦理评估应是技术评估的重要内容.医疗技术评估中道德因素的强化有利于医疗技术评估机制的健全,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使用范围;对主体与客体的评估有利于充实医疗技术伦理评估的内容;为医疗技术评估进行伦理建制,既要强调制度的道德根基,也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医疗技术进行伦理审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STS与和谐社会”第三次论坛会议。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就STS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STS与自主创新,STS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环境、能源与和谐社会,高科技与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性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我国STS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贴近社会现实,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与…  相似文献   

4.
孟强 《世界哲学》2015,(4):74-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STS研究会(筹)组织召开了"STS论坛第五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学术研讨会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重点围绕以下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读了殷登祥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简称《STS》丛书),特别是他本人所写的作为丛书之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之后,我获得了一个启示,这就是应当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道路。这套《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知名学者编写的,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它的出版可以看作是我国学者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上走出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与中国STS研究会(筹)举办的北京STS论坛第二次会议"STS与科学发展观"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举行.来自北京各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STS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d年1门12日,中同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阿S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第二次研讨会。会议主题是“STS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汝信、邢食思、刘吉、李宝恒、何作麻、袁正光、杨沛霆、孙小礼、魏宏森等3O多位学者与会。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筠泉主持。STS研究中心负责人殷登祥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宗旨、性质、研究内容。中心是一个研究机构,力图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力优势,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开展STS研究,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综合化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心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侧…  相似文献   

9.
论医学技术评估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李虹一、医学技术评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技术评估于本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70年代初正式立法(技术评估法),并据此在国会中设立了技术评估的专门机构一技术评估办公室(OTA)。从此,技术评估得以广泛开展。目前...  相似文献   

10.
1什么是STS教育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的英文单词缩写,既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又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旨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STS的对象、内容和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TS(科学、技术和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它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学术需要之中,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所以日益显示出它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它正沿着理论STS和应用STS两个方向蓬勃发展着。本文拟就理论STS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即STS的对象、内容和意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一、研究对象关于STS的对象问题是涉及到STS能否成为独立学科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美国,STS作为一个英文缩写词代表着两种不一样的说法。其一是指…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ST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STS研究中心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六单位共同举办的“中日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中日韩三国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分别就三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的研究现状、STS理论研究、大学 STS课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指出 ,近年来 ,STS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当今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测量手段——同感评估技术(CAT)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同感评估技术(consensusassessmenttechnique),又称主观评价法,是Amabile于1982年提出的评价创造力的一种方法。文章简要回顾了同感评估技术出现之前,基于发散思维测验的创造力评价法及其局限性。人们在寻求新的创造力评价方法的过程中,提出了同感评估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同感评估技术的理论基础,即它的同感定义和概念定义,然后说明了同感评估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发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通过与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比较,对同感评估技术作了评价,指出了CAT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执行功能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其评估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特殊人群认知功能损伤程度的评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执行功能的评估自20世纪初就开始被实施和应用,但传统评估方法仍存在着生态效度不高、不易操纵实验环境的复杂性、不易操纵被试觉醒水平等缺陷。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有限的成本和快速的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执行功能评估,并被证实具有生态效度高、实验条件高度可控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8,(1):190-195
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的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相似文献   

16.
围绕如何建设绿色养老住区,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养老住区的标准和评估体系。这为我国建立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养老住区发展现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住区的技术评估、绿色底碳技术评估和住宅性能认定三部分。  相似文献   

17.
1995年8月6~10日,由中国STS研究会(筹),贵州省科委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全国STS第4次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和安顺市举行。于光远、童大林、朱厚泽、李宝恒和来自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部门和企业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对西部相对滞后地区的发展真正起作用”。此次会议是一次开发西部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特色STS研究道路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STS研究中的技术研究从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向技术与社会共同塑造理论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对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反思。诞生于这一学术运动中的社会技术系统论,有助于从关注社会技术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对传统工程伦理学的外在主义进路进行批判。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论建立的解释—操作—对话模型,是开展社会技术系统语境下的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一项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神经心理评估的实验控制和生态效度的平衡问题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而新兴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为问题的改善带来了希望,它不仅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并支持被试的直接交互,而且能对传统测试进行再现和扩展。它所形成的评估系统能对刺激的内容和表象、任务的复杂度和被试的响应进行灵活控制,所获取的信息更丰富、准确。在初步评估注意过程(注意、单侧空间忽略)、记忆(前瞻记忆、情景记忆、空间记忆、地形定向)和执行功能方面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目前VR评估的应用仍存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对评估者和被试不同操作要求的局限,因此今后除了要规范化现有VR评估系统,还应该进一步发展基础条件来推动系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技术伦理学的外在进路影响了其实践有效性的发挥,荷兰技术哲学家维贝克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物化"的思想,认为在具体情境中技术物与人共同构成复合的道德行动者,技术物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向性和自由,能够承担起道德调解的作用,因此主张对技术物进行负载伦理价值的设计,使技术物在道德实践中发挥"行动者"的作用,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道德引导和规范作用。"道德物化"可以通过设计者的道德想象、扩展建构性技术评估和情境法得以实现。"道德物化"思想的提出超越了传统技术伦理学的二元分析框架,由外在进路转向内在进路,在技术的发展、使用及其社会嵌入过程中发挥了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