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最初写于2001年,旨在探究语言上的、概念上的与本体论中的模糊性问题。文章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模糊性仅仅是一个词的特征,抑或它也是我们的概念的特征,甚或是实在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模糊对象的问题和相关的模糊同一性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证,即便模糊概念总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每个概念工具也必定是模糊的。其次,本文认为,如果不仅仅是词语,而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也是模糊的,那么可以论证,对象也必定是模糊的。第三,那种认为模糊对象必定具有模糊的同一性的思路是一种误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模糊对象的抵制部分就来自于下述观念,即这种对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本文也论述了,通过放弃二值原则以使得模糊陈述具有真和假之间的某个值或根本就没有真值的办法,也无助于解决模糊性问题,而且恰恰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即妨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表明,在为真和既不真又不假之间,难以清晰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模糊的情形下要在真和假之间划界一样困难。本文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模态逻辑的框架和语义学来处理这些问题。基于哥德尔模式的模态逻辑系统T,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量化逻辑,其中利用清晰性算子来代替必然性算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模糊性和概念工具的发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孙军 《美与时代》2004,(1):24-25
"模糊"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严谨的科学,同样也适用于艺术领域.它是艺术创作中一种较活跃的因素,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和艺术思维与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交际中当理解上产生疑惑或信息把握不准时,常责之以模糊,或者笼统、含糊,认识上将模糊、笼统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是言语活动中不同层面上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特征。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逻辑表现。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中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而词语所反映对象的界限不确定的特征。如“晚上”,中心意义是指吃完晚饭(或天黑)到睡觉之前之一段时间,但几点钟吃完饭,几点钟天黑(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地区天黑的时间是不同的),几点钟睡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舒服”,中心意义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的生理或心理的起、终点以及与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规范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理论上,它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们所进行的道德思考之结晶,体现了人们曾经达到和正在达到的道德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上,它是道德原则要求的转化形式,起着指导社会成员具体行为的作用。因此,道德规范常常构成一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在这一领域,如同其他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曾经走过了不少弯路,至今仍然在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上陷入传统的樊篱。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精确性的盲从,无视道德规范的模糊性。这一指导原则导致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误区。本文尝试运用模糊论的基本原理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心理模糊性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谋超 《心理学报》1981,14(1):66-77
本文初步得到如下三点结果:1.表征了人类心理概念化具有模糊集(Fuzzy Sets)特征。2.经验地评论了L.A.Zadeh的模糊语义定量的某些算子或运算规则。3.利用模糊熵的概念测量了人类的某些推论过程中的智力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概念的模糊性概念的模糊性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不同于事件的随机性。随机性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事件出现机会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则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通常表现为一个概念没有确定的边界。概念的模糊性更迥别于概念的混乱,模糊性具有客观性,即在一定的语言历史阶段,模糊性是无法消除的。而混乱性则表现为对概念内涵的不正确理解和在应用中的混乱。概念的模糊性也不等于相对性。它包括相对性,但比相对性涉及的范围更宽。如渺茫、彼岸等概念的模糊性,显然不是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反证法和归谬法是逻辑思维活动中常用的证明方法。当人们直接证明某个论题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往往会转而求助于反证法或归谬法。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可证的命题.我们都能用反证法和归谬法得到证明。只不过在相当多的场合,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罢了。反证法和归谬法在证明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它们在实质上究竟是一种证明方法还是两种证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汉语的“模糊性”:(1)汉语模糊性的分类:按表达形式、心理内容、表达感觉、表达判断、特定短语、科学内容、宗教教义和名实不符等分为八类。(2)汉语模糊性的应用:按用于生活、科学、文艺和宗教分为四类。(3)汉语模糊性的产生与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共分为语言本身、心理活动、习惯定势、神经系统的机能和结构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模糊"似乎是科学的天敌,但在以记录真情实感的模糊思维为宗旨,通过超越逻辑思维规则和语法规范来表现与日常语言不同的艺术化语言中,模糊性又是其一大优势.模糊性与世界、思维、美感、情感、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用以分析社会、揭示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的、总体性的概念。两者都可以从对象概念(或实体概念)和方法论概念来理解和使用。作为对象概念,社会结构是社会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之间的相似和密切联系,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唯心主义,都是对世界的一种不正确的看法,都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都反映这些和那些阶级的利益,它们过去和现在多半是阶级社会里的思想斗争中的同盟军。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下述看法的依据,即在我们的文献里,充分而又广泛地提到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是一些不同的现象,但就其本质来说,又是同一  相似文献   

12.
句群和多重复句一样,都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组合方式也是靠语序或关联词语。但两者是不同级的语法单位,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音停顿和语调形式看多重复句的分句间只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表示,只在句末才有较大的语音停顿;多重复句无论多么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研究问题日益复杂深化的情况下,精确性已不再是研究的全部,模糊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主题。同样,在设计领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从模糊概念和中国哲学中的模糊性入手,对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构思、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首届社会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上,一些同志提出,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对地区别开来,对于深化社会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所谓人文科学,主要是以社会构成的主体人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问题是当下机器智能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消除知识的模糊性问题成为当下机器智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两种不同语境逻辑的视角出发,分别诠释了谓词模糊问题与主词或句子的语义模糊问题的回避方式,为模糊问题的解释与表征提供了新方法。事实上,模糊问题是由于语境的不确定性所致,因此语境逻辑的分析方法将是模糊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的词。它的生动形式有六种格式: 1.单音节形容词重迭的AA式红红好好细细冷冷 2,单音节形容词加迭者词缀的ABB式沉甸甸乐滋滋好端端红通通 3,单音节形容词加词缀“里”再加双音节形容  相似文献   

17.
说到模糊,人们便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认为不足取。尤其是赖以准确表情达义的语境更是模糊不得。其实模糊性语境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比比皆是。这类语境常给人们准确理解语义带来许多麻烦,但人们又常常依赖这类语境表达特定的含义,而且能达到用明确性语境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本文拟就语境模糊性的构成及其作用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所谓模糊性语境即指具有不确定外延、语义的多值歧义语境。从具有模糊性的时间性的角度可分为持久模糊语境(真模糊语境)与暂时模糊性语境(假模糊语境)。我们先看真模糊性语境的形成与运用。真模糊性语境即指无论从所在句语境或所在文、  相似文献   

18.
侯昀 《美与时代》2004,(6):42-44
绘画艺术对色彩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但有的时候也需要模糊.准确与模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色彩表达的准确性,不等于数学概念上的绝对准确,有时恰恰相反,它要借助模糊思维、模糊概念才能达到表达准确含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和朱舜水同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实学思想却有重要区别。本文揭示了三方面的重要区别:(1)弘扬原始儒学而反对理学与继承原始儒学又发展理学的区别。(2)维护封建君权政治和宣扬民主启蒙思想的区别;(3)传播儒家文化和潜心史学研究的区别。文章最后从上述区别中得出了不能把反理学、倡启蒙视为实学思潮必具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20.
对因果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关系问题,哲学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因果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两者毫无联系;另一种认为因果关系就是函数关系,两者完全是一回事。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它们之所以不正确,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把握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函数关系的概念,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反映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联系。两个数可以处于如下的联系之中:假如X这个数具有不同的值,而y这个数按照一定规则随之改变自己的值,那末这两个数就处于函数关系中,y是x的函数,其公式为y=f(x)。一个数为因变数,另一个数为自变数。通过函数关系的形式,可以表明各种极不相同的联系,包括一些外部的、不重要的、甚至随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