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7年至2008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做了一年访问学者,此事导致了《知识及其限度》①一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我的访问邀请人和联系导师就是本书作者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1955—),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都在牛津大学度过,198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都柏林三一学院哲学讲师、爱丁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现任牛津大学威克汉姆  相似文献   

2.
林锺敏   《心理科学进展》1988,6(4):80-82
《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是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的一本新书,由纽约的斯普林格——维拉格出版公司于1986年秋出版。这本书是斯普林格社会心理学丛书之一。伯纳德·韦纳博士是美国当代有名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动机与情绪的归因理论》是他理论的结晶和他二十四年来精心研究这一理论的总结。在归因和动机方面他已经出版了十本书和近一百篇科研论文和文章。他的理论是动机和情绪领域中的主要学派之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比较完全”的西方伦理学史著作,是谢晋青一九二二年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西洋伦理学史》的作者,是日本伦理学家三浦藤作。一九二一年七月,他在东京中兴馆出版了这本书。谢晋青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将这本书译成中文,经高一涵校正,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一九二五年底初版发行。解放前,外国的一本学术著作出版后,这样快就被翻译介绍到我国确实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作为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材料。全书分为四章,即:《哲学史上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联系问题》;《现实中的个别和一般》;《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在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上的某些理论》。在第一章里,分五节依次叙述了历代著名哲学家对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的理解。作者首先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派、埃利亚派到德谟克利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张巨青教授主编的《辩证逻辑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同时也是一部辩证逻辑的学术专著。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二章,它以科学认识过程中的理论思维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对理论思维形式,如判断、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理论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归结到这样一点:辩证逻辑不是别的,而是科学认识活动中探求具体真理的方法论。它作为人类认识史的总结和概括,是随着不同时代科学认识的发展而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读全书,《导论》在以下三方面给人以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Henryk Skolimowski,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即将出版的《波兰的分析哲学》一书的一章,发表在美国《思想史杂志》1965年4—6月号上。翻译时删节了部分注解。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从资产阶级哲学立场出发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波兰哲学的概况,同时提出波兰分析哲学的四个特征。在第二部分中,他追述了四十年代波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分析哲学的斗争,认为这种“冲突”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者受了分析哲学的影响”,最后形成了“分析的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三个阶段:一、1951—1955年,二、1955—1958年,三、1958年以后。在第三部分中,作者说:“1956年被认为是波兰哲学和整个理智生活伟大转变的一年”;沙夫关于真理论的著作“吸收了许多分析哲学的概念”,他的关于矛盾的学说是“反对恩格斯和列宁的”;柯瓦科夫斯基“反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过时的陈腐的概念”;克拉耶夫斯基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实证主义派的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前者“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正在增长着”。在第四部分中,作者专门评述沙夫的演变及其同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语义学的关系。他认为沙夫是“一个卓越的实证主义者”和“正统的修正主义者”;沙夫所做的事主要是五个方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新领域;恢复语义学;把语言哲学并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等等);他在萨特尔影响下写了《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企图“弥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哲学这个缺陷”。作者特别评介了沙夫的《语义学导论》及《语言和认识》这两本书。《后记》叙述了战后一直到1956年10月前后波兰分析哲学的状况及年轻一代哲学家的“分析倾向”。他说,“哲学的分析方法已经侵入他们(指波兰哲学家——译者)的心灵”,“所以,即使整个分析运动被完全消灭了,分析哲学将在他们的血管内运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特别重视波兰年轻一代哲学家,高度赞赏他们的修正主义哲学方向,期待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哲学的继承者,他说:“如果传统要继续下去,年轻的一代就应该接过去”。可见资产阶级哲学家也正在激烈争夺年轻一代的哲学工作者。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对波兰哲学界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以沙夫为首的修正主义哲学家如何追随资产阶级哲学,并且按照资产阶级哲学家的“最新”成就修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作者以上述题目出版一本书〔《混沌和有序——生命的复杂结构》(德语)〕,用9章论述了生物的结构及其进化和瞬变性等问题。这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处理难题的一本难得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为了向读者介绍这个主题,采用一种不寻常的手法:9章中每一章均以一段虚构对话开始,大多数情况下,对话的一方是18世纪格丁根著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G.C.利希滕贝格(Lichtenberg)。这些对话是由他及特定的合作者的原话构成的。下面是作者译成英文的两段对话。  相似文献   

8.
波兰哲学家M.弗里特茨汉德教授的这本书(1976年第一版,1978年第二版),是华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丛书》的第一本。收入这套丛书中的所有著作,在同现代资产阶级“马克思学”观点的论战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对一系列最重要的伦理学理论问题,作出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作出直接渊源于马克思关于人、社会和历史的本质观点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0.
这本书是吕澂先生1961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班的讲演稿。那时吕先生已经准备写一本印度佛学史。从讲稿的内容来看,吕先生对佛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熟悉中文的经典,对日本及西方学者在佛学方面的研究也不陌生,看完这本书,觉得它简直是一本简明的印度古代思想史,它可以和印度出版的同类书相媲美。作者在书中谈到,日本学者“受到资料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印度思想史的问题,“西洋人的研究就更差了”(参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83页。下引此书,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刘大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全书共21万字,274页,是作者研究新近出土简帛《周易》文献的最新成果。该书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今、帛、竹书《周易》古经文字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今、帛、竹书《周易》经文中的相异之字作了深入的考证,对三类文本中经文之今、古文问题,依据传统资料作了详细的辨析。该部分是本书中作者花费功力最大之处,多有精彩之笔,是当今《周易》古经文字考辨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二则分为四部分,一为帛《易》源流蠡测,作者认为帛《易》当抄写于汉高祖之后文帝之前,是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属周  相似文献   

12.
这本论文集,从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的评论(1955年)到对劳丹的《进步及其种种问题》的抨击(1981年),概括了费耶阿本德二十五年来的哲学研究生涯。这个两卷集(卷1:实在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卷2:经验主义的问题)在内容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第一卷主要反映50年代和60年代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但作者对这两卷  相似文献   

13.
陈鼓应先生继《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价》之后,近又推出《老庄新论》一书(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新论》)。这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著作的一部论文集,它基本上体现了陈先生研究老庄的成果,从中我们可清晰  相似文献   

14.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对这一主题,书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评述还是现实发展资料分析,以及从理论推导上,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的出版,对我们加深理解我国将努力实现的“两个转变”是有帮助的。除了深邃的理论探讨和认真的推导分析外,本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新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总结评析了从古至今国内外有关生产力问题的各种观点,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构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它指导下,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田雨 《天风》1995,(2):24-25
岁末,记者匆匆登上列车,赴宁采访韩彼得牧师。当晚,老人在其书斋愉快地接受记者的采访。 自1955年联合书局出版了他的《从天上来的异象》一书后,几十年来,老人辛勤耕耘,相继有10余本书问世。《怎样做一个基督徒》、《得救之道》等著均一版再版,很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梁韦弦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全书28万字,348页.本书是在作者自1992年以来发表的30余篇有关易学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收入《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第二辑)中.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易学考,下编为易学论,书末附有"业师金景芳的易学"一节内容.上编由五章内容构成,主要是对关涉思想史上一些认识是非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关鋒同志的《庄子内篇譯解和批判》一书出版已三年。我已讀过不止一遍。我爱讀这本书,并不是由于我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某些具体問题有了探討的兴趣,而是因为从关鋒同志对一只“麻雀”的解剖和科学实驗中,得到了关于哲学史方法論的启发。基于此,当我讀到作者在《后記》中所說,他关心到“某些讀者讀了这本书,是否可能在思想方法上多少得到一点启发”,我便感觉到格外的亲切,因为我对这本书的要求和它实际上所給我的东西,同作者对讀者的要求,竟是这样的吻合无間。因此,这篇类似讀书札記的文章,并非是对該书的全面评論,也不是探討庄子哲学体系中的某些具体問题,只想談一談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了朱晓明新著《西藏前沿问题研究》一书。对本书的内容,我并不陌生,在一些成果的形成过程中,多次参加过调研和研讨,对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研究热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阅读这本厚重、扎实的力作,再一次被作者对西藏的系统认识和对西藏工作的审慎思考所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的兴趣只在于探求真理,那么,在一系列相互竞争着的解释性假说中,我们究竟应该优先选择哪一个呢?众所周知,鲍波尔在诸多方面卓有建树,尤为突出的是:他认为对这一个问题作出似乎有道理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个似乎有道理的答案(可能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是常识了)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料去选择最有可能的那个假说。可是,鲍波尔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不等同于一个单称陈述的全称或普遍的假说的概率为零。(假设我们是在范围无限大的对象之中解释这个问题)。鲍波尔持此立场的论点集中在他1959年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附言Ⅶ中,而且他的所有论点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中心的,即赋予任何普遍假说为非零值的概率量度在认识论上都不会是中立的,实际上,那样做就是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