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西古典文学的比较。导致中西古典文学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文化和语言文字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的过程,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在发展的基本趋势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而在具体方法层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相异之处。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都注重"因材施教";都强调"知行合一";都重视"学科渗透式教育"。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西方重"宗教化",中国重"世俗化";西方重"心理疏导",中国重"行为引导";中国重"反求诸己",西方重"外在拯救";中国重"正己而令他",西方重"正他而树己"。  相似文献   

4.
五、易佛补儒 如前所述,"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总趋势,其焦点是两次中国本土自生学术系统与印、欧外来异质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会;但仔细考察晚明的"三教归一"思潮,它并不同于唐宋之际的"三教融合".  相似文献   

5.
当前,"象外之象"已成为众多广告设计者追求的艺术目标之一."象外之象"对广告创作有重大意义.观众欣赏广告时并不只是观看其生动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领悟出其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6.
广告招贴是平面表现形式的一种,它比较重视视觉表现,强调创意设计。中国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内在的表现形式,能够使广告招贴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独特性。通过对广告招贴发展的梳理和对有中国风的招贴作品表现方式的分析。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元素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当西方近代医学对精神疾病做出生理性的解释之后,精神疾病不再同道德问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虽然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的中医学始终对精神问题给出生理性的解释,但是精神疾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一直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失败.与唯物主义疾病观相伴的对待精神疾病的文化态度在中西历史上显示出截然不同.儒家的道德哲学可以为这种不同提供一种解释.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身体不仅承载着自然规律,也承载着道德含义.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之中,也反映在中国古代的医学思想和法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形"、"神"视角下的中西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中 ,一个源头性的差异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这就是中西医学对人的机体 (形 )与机能 (神 )研究、认识、把握上的重大差异。中医学以“神”为中心的认识活动与西医学以“形”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是两种医学存在的所有差异的根源。1 形神视角下的中西医学起源1.1 巫医一体时期的“形”与“神”在人类早期的医学相关活动中 ,人无法认识自身的精神与机体活动。就如恩格斯所说 ,“在远古时代 ,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的构造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 :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 ,而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上,不同于“全盘西化派”,也不同于“东方文化派”,张岱年系统阐发了“综合创造”的文化主张。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就明确地提出了“综合创造”的文化观。“综合创造”的文化观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复古,认为在文化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把中国固有的卓越的文化遗产同西洋文化有价值的精良的贡献融合为一,进行一种创造的综合。[1]从理论上说,“综合创造”的文化观不能回避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那就是,文化的综合创造何以可能?张岱年在批判全盘西化论及东方文化派的文化主张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王鑫 《天风》2006,(11):36-38
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西古今之争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持续百多年的道路之争。这一争论已形成排斥任何中间路线、不容调和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尖锐对立。要走出这一困境应当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四个前提性问题进行探讨:文化传统是死的还是活的;文化传统是可分析的还是不可分析的;文化传统评价标准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古今"与"中西"之间是否可还原。我们需要打破思维中固化的潜在预设,重建中西古今之争的理性前提,实现思维范式的转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即古代哲学)的关系,是个范围广泛的问题。本文仅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西哲学的合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西哲学的合流。在近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西方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就发生了贯串于整个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反省  相似文献   

13.
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  相似文献   

14.
用女性符号进行促销,是自民国以降现代广告的一种基本策略,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广告文化现象之一。旅游广告中的女性符号身份基本上为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影视明星四类。不同时代女性符号在旅游广告中的数量和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现当代旅游广告中女性符号运用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真实性""他者化""物化""性"暗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告设计理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广告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结合了对传统艺术美学观念、造型、图形元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本文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创造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广告作品,为现代广告创作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服装广告不仅仅是叫卖商品,服装广告更是一种战略,一种着眼于企业未来形象和企业文化的战略。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的流通和销售,服装的销售离不开活跃的服装广告宣传,而在服装产品宣传中占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就是服装广告摄影。有道是:"没有摄影则难成图文广告"。本文系统分析了服装广告摄影在摄影棚的布光原理及控光表现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对朱清时院士以"复杂性"与"简单性"界定中西医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简单与复杂是中西医学共同面对的基本矛盾,近年盛行的中西医学"相反"论不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西宗教观的比较,指出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价值观念、神人观念、“来世”观念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宗教在中西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王权和教权在中西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完全不同,从而解答了为何没有一种宗教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的问题,说明了中国哲学和文化虽与西方哲学和文化不同,但同样具有超越性。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以家庭为本位,以“忠”“孝”为核心的人生追求和伦理标准,它主张“天人合一”,总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改造外来宗教,使之为世俗王权服务;由此决定了几大宗教都不可能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而把中国的宗教观硬装入西方的理性模式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阐发中国哲学之精神,是以整体的西方哲学为对照,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宏观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哲学的一次整体透视。他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把握中西哲学的精神,并从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中将中国哲学界定为"内在超越"型态。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圆融和谐的精神,即所谓"广大和谐之道",他以此作为对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超胜之道。同时,他从机体形上学的观点,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和新儒家看作中国哲学精神的共同代表。要之,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确是别开生面,但又难免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台湾学术界普遍认为,中西哲学交流所面临的课题,早已不是如何引进西方哲学流派的问题,而是在这场交流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哲学,使文化的交流名符其实,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西方的一切,摈弃自身的全部。在未来的文化中,中国哲学仍然是构成世界文化的一分子,这便是主张中西哲学进行相互融合的观点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表台湾当代哲学主要趋势的中西哲学融合研究,由于融合的程度、方式以及侧重点的不同,这一趋势的内部亦存在着多种分支。主要表现为全方位的融合趋势,当代新儒家的融合趋势,士林哲学的融合趋势等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