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踪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岁、9岁和12岁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项目间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实验项目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儿童间的个别差异也很大,这主要与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学校教育条件等因素有关,并且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另外儿童的物理逻辑认知并非都按固定不变的顺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部工作模型、护送模型、相关模型从不同侧重点出发,为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提供了各自的理论基础.对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有必要多情境、多维度地综合考虑,以期整合、动态地揭示儿童社会关系认知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方格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1-26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由于时间本身的特点,给儿童的认知带来困难,它要求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个认知活动的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儿童认知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制约这一发展过程的条件,因素等。本文除简明阐述作为认知对象的“时间”的特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认知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儿童在这一领域形成和发展着什么样的能力。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时间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设想,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国外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的最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秀丽  莫雷  Zhe Chen 《心理科学》2006,29(3):735-739
认知发展变化是儿童发展研究的中心课题,而儿童学习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儿童学习重新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在最新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概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的新发现以及儿童学习的有关研究和结论,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朱莉琪  刘光仪 《心理学报》2007,39(1):96-103
通过三个研究分别探查了教育条件不同的两组学前儿童能否以疾病这一生命现象为指标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他们是否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康复不受心理意图控制;以及他们对疾病原因的认识。结果显示,3、4、5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他们能够认识疾病不受意图控制。其对疾病原因的解释既不用意图也不用道德准则,而主要是从行为水平,表现出“朴素生物学”的认知,但其认知与成人的认知和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有明显差距。教育条件影响儿童的疾病认知成绩  相似文献   

6.
方格  刘范 《心理学报》1983,16(1):61-71
本研究的目的是继续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对运动速度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被试为5—11岁儿童共205人,每组28—30人。采用个别实验。主试改用仪器显示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光点的等速匀速运动。令儿童比较它们的运动速度。每做完一个项目后不管儿童回答是否正确都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实验结果表明:1)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对光点运动速度的认知同对玩具小汽车速度的认知有大体相同的发展趋势和年龄阶段的特点。2)本实验中儿童对光点速度的认知在以下几方面有别于对玩具小汽车运动速度的认知:a.从8岁起儿童依据两个光点之间的距离判断速度的人次随年龄增加。b.当儿童不能整合时、空因素时,空间因素的优势作用有减弱的趋势。3)较大儿童能采取各种策略主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强 《心理科学》2008,31(2):483-486
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不同教育方式的蒙氏组和普通组4~6岁三个年龄段的180名温州地区幼儿园儿童数认知能力以探查蒙特梭利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数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数的认知成绩都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2)3种不同的认知条件下,采用蒙氏教育法的幼儿认知成绩均优于同年龄阶段普通教育方法下的幼儿;(3)蒙氏组的解题水平均优于普通组;研究结果为蒙特梭利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中是否值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伤害情境的意图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认知,是如何发展变化并如何影响行为反应?该研究旨在从会认知的角度,探讨6—13岁中国儿童在不同伤害情境中对同伴造成伤害性后果的行为的意图认知和反应倾向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跨文化的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说是比较新的。虽然在本世纪初就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只是到六十年代从跨文化观点系统地论证心理学的争论才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从跨文化的观点加以研究。尽管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指出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环境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如何起作用?民族差异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具体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从云南实际出发开始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认知测验法和问卷法,综合考察了167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61名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特点,结果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认知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对于较简单的认知能力,其年龄差异显着,而对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年龄差异较小;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但其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与一般儿童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儿童守恒概念的研究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课题。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世界各地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大量支持的材料,但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训练或改进实验技术使前运演阶段的儿童完成具体运演阶段的作业。Gellman(1969年)让儿童自己运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成人给以反馈信息使4和5岁的幼儿园儿童获得守恒。70年代以来,欧洲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即“发生社会心理学”。他们重视社会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到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儿童情绪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桑标  王振 《心理科学》2007,30(3):758-762
本研究采用故事情境法探究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随机抽取60名小学儿童(2、4、6年级各20名),研究他们对五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识别、情绪原因认知、情绪外在行为表现认知以及对情绪后继调节方式的认知发展特点。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情绪认知在小学不同年级有明显发展;基本情绪认知最好,其次是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认知和冲突情绪认知,对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最差;情绪识别和情绪原因认知明显好于情绪行为认知和情绪调节认知;对情绪表现者的情绪认知明显好于对情绪接受者的情绪认知。  相似文献   

13.
儿童对假装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琴  方格  杨小冬 《心理科学》2003,26(5):898-900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占有主导地位。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探查了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前儿童何时能理解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 ,这种表征有时可能与客观现实不同。儿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 ,儿童是否认识到人的信念并不总是与客观现实一致 ,人的信念可能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证明儿童在 4岁以后已能理解错误信念。据此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方格  方富熹  冯刚 《心理学报》1994,27(4):370-377
在初步探查过四岁半至七岁半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年龄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改变某些实验条件,进一步探查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已经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相时较少.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案,但对于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儿童加减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影响问题难度的结构变量、以及儿童的解答过程和策略选择上.而对儿童如何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却并未给予关注.对此,本研究试参考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诺(Greeno)对乘除法队知结构所作的理性分析,探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加减法经验如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加减法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不良儿童研究的社会认知取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辛自强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1,24(5):544-548
用认知范式研究学习不良,可以从基本心理过程障碍和社会信息加工过程障碍这“两种认知过程障碍”来理解其学业和社会性困难的深层心理机制。根据该观点以及对学习不良的理解,提出用社会认知的范式推进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思路,以超越当前研究面临的困境。具体是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社会认知过程上的差异以及社会认知中主客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焦虑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病理焦虑通常被定义为与年龄不适当的焦虑,导致功能障碍和严重痛苦.目前大量调查儿童焦虑的CBT治疗效果的研究显示,针对各种患有不同焦虑障碍的儿童CBT是有效的.典型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心理教育,应对技能,暴露和应急管理.Coping Cat治疗方案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对儿童焦虑最常被实施的CBT治疗方案.目前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儿童焦虑症中也存在着局限,今后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的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5,37(3):335-340
按照“朴素理论”的要素设计研究任务,研究一探查学前儿童能否以衰老这一生命特征为标准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以及能否对衰老做出生物性而非意图的因果解释;研究二进一步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特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的认知。结果显示,4、5、6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而在因果解释中,各年龄组儿童都不用心理意图作为衰老的原因;他们对衰老的认知与其对生长的认知密不可分;学前儿童对衰老两个特性的认知不同步;由研究结果可以推论,6岁儿童在衰老维度上具有了较稳定的朴素生物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