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艺术概念,它的内涵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的特点.因此,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在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加深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伟 《美与时代》2005,(11):44-45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指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和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它推动了少数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是最易触动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声乐艺术的美学规律,把精妙绝伦的演唱技巧完全融于丰富的音乐表现中,在忠实于原作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独创个性,牢牢把握作品的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力求演唱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民族声乐的现状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由电视声乐大赛所引起的媒体效应,在全国可以说是掀起一股音乐盛会的浪潮,全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文化盛会之中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也以自己的方式全程关注着每一届的比赛.作为民族声乐的学习者,我在近几届的比赛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一届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不间断的举行,各个地方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新人",但希望在民族歌坛上显山露水的新人们,除去在个人特色上有些差异外,在用声方法与风格上,大体都跳不出彭丽媛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美术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生命力和极强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文化中的活化石。民间美术的独特性质、绘画风格和表现技巧,都对现代油画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油画艺术家要想不断创新并实现进一步发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油画作品,并在国际艺术界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将民间美术融入油画创作中,并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注重与时俱进。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油画创作的宝贵灵感源泉,其为现代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现代油画也会将民间美术色彩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8.
刘文西认为:"艺术家应该首先是思想家,去更好地观察、认识、表现生活的主流、本质,表现生活的主旋律,更好地鼓舞人民。"刘文西通过对西北地区人民的了解,绘画出了一幅幅具有浓烈黄土地域特色的农民形象作品。他通过对西北地区人民的歌颂,表达了民族之美,肯定了党和人民在一起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极具民族价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都是各族人民对其从事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进行的总结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精神内涵及民族感情,也是本民族经验积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房屋建筑、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因为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消失,失去传承。  相似文献   

10.
马骏 《美与时代》2013,(1):32-33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对美的创造,是一切美术的源头和基础。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丰富群众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普通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当今社会巳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共存时期,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艺术应从民间美术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已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应适应时代的变革,充分发挥来源于民众而服务于民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居门窗构造形式及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徐州户部山古民居门窗艺术更是独具地域、民俗特色。它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沉淀积累、融会南北文化的产物。户部山古民居门窗的艺术启示我们,现代设计在追求时代性和创新的同时,也应融合传统元素,使现代建筑装饰和设计具有更丰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侗族民间文学,包括史诗、故事、传说、诗歌、大歌、说唱、小戏等,深深地根植于侗族的社会生活,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它是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它传达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善良,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反动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丑恶咀脸,辛辣地讽刺了他们的贪婪、残暴和愚昧。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形象地反映出  相似文献   

13.
张原 《美与时代》2007,(6):109-111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声腔造型要求,也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原则,实际上它也是人类不同民族的一切声乐艺术的创造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种绘画是欧洲特有的画种,它具有焦点透视,强烈的色、光与造型构成等优点,为世人所推崇。这种绘画形式的形成是西方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西方传统文化积累的结晶,无不渗透着他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民族信仰等。然而,艺术的民族性不仅相互影响,也相对地独立,同是西方油画,因出自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及不同人的手笔,其作品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历史底蕴、不同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等,同时,每个画家的个性以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领悟、感受有所差异,作品内涵与表现的风格亦自然不同。西方油画如是,中国油画亦如是,这就是油画的民族性、地域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王艳霞 《美与时代》2003,(10):31-32
歌唱艺术它不仅仅是学习演唱技巧,要更好的完成声乐作品,歌者必须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我国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学习专业外还要学习与音乐相关的课程以及文科类的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声乐作品来源于生活,以其精练的语言反映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反映出作曲家的审美立场和世界观,歌者在表达作者意图的同时,也必然要加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对歌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歌唱者音不准、节奏不稳,旋律演唱生硬,缺乏美感,这都与歌者本人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有着…  相似文献   

16.
格涅辛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体制的培养方向全面,专业划分明确,教学大纲严谨、细致,又不缺乏灵活性、科学性.在教学计划方面,其计划详细严格,囊括了从17、18世纪的巴赫、海顿、莫扎特的古典声乐作品,到20世纪的格什温、肖斯塔科维奇、斯维利多夫的现代声乐作品;在歌剧教学方面,其针对一个剧目,所有学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格涅辛音乐学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各个学派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并逐步融合,推动了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新疆以其强烈而鲜明的、区别于中原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画家的关注。各民族画家都通过创作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绘画作品,来表现和反映新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不管时代如何转换,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初衷都是艺术家听从生活的召唤,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与真心熔铸到画面中,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这再次证明,画家们必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紧紧贴近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艺术消费者,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歌曲<西部情歌>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印青在党中央号召"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歌曲.歌曲选用陕北音乐风格的创作元素,结合爱情题材的鲜明歌词内容,创作出了旋律优美动听,地方风格浓郁,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堪称完美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9.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它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的史书上,它曾被称作“坚昆”、“黠(?)斯”、“吉利吉斯”、“布魯特”等。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我国新疆境內的克孜勒苏柯族自治州及北疆特克斯、昭苏等县,共有七万多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柯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有兼营农业的,柯族人民有自己的語言,属于阿尔泰語系突蹶語族东匃語支,解放前没有文字。从去年开始采用了新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出刊了“克孜勒苏”报。柯尔克孜族人民在解放前生活很苦,解放后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和我国各族人民一样,柯族人民在政治、經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前提下,承认西方音乐渗透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开发上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切实可行的。落实到声乐小组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第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第三,传统声乐作品在声乐小组课中的应用与开发。优秀的声乐教材应体现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声音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音乐文化中选用和发掘声乐教材,使民族声乐作品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