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丹道为道教所重,亦素为道教徒所珍密。择徒授诀,必先盟以誓约,然后师徒授受,口口相传。尔后严谨脩持,方得有所成效。丹道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炼五金八石以成金丹或药物,此实为我国化学之先驱。内丹功法,以己身为炉鼎,以自身之精、气、神为药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求成丹。考内丹功法,其来已久,东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即已论及,不过隋唐以前,其名不显,自隋青霞子,五代吕洞宾加以弘扬,其名渐著,复经宋陈抟、张伯端,金王重阳之阐发,从此  相似文献   

2.
华颐 《中国道教》1988,(4):41-43
隋唐五代在道教教义方面最突出而又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钟吕金丹道的崛起。何谓钟吕金丹道?即道教仙人钟离权、吕洞宾所倡导的内丹修炼术。何谓内丹?简单地说,即将人体比作“炉鼎”,以体内之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认为社会使精、气、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所谓“圣胎”,或称神丹,亦称内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有一段解释: 夫炼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相似文献   

3.
道教炼丹术,可以区分为炼外丹和炼内丹两类。在外丹产生以前,人们把那种以五金八石为药物炼制所谓长生不死仙丹的方术,叫炼丹术。内丹产生以来,仍然沿用外丹术语,把以人体精、气、神为药物炼制仙丹的过程也叫炼丹术。但为了区分起见,通常把这种人体内的炼养称为内丹术,而把原来以矿物为原料的炼丹术叫做外丹术。又因为外丹所谓炼丹主要指从矿物质中提取金银,因此外丹术又称为外丹黄白术(“黄白”为黄金白银的隐语)。而药物、鼎炉、火候,则是外丹术炼丹的必备条件,内丹继续沿用这些术语,并把它作为内丹炼养的“三大要件”,用来比喻内丹炼养的…  相似文献   

4.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内丹     
道教修炼方术。源于行气、导引、胎息等术。内丹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成丹而致长生。此术所用术语,多袭外丹。内丹家认为,由太初无形无象的“道”生出真元一(无灬),这(无灬)分化为相对的阴阳,阴阳合成第三休,第三体又衍生出芸芸万物,是为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6.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在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前人相比,笔者认为,李西月所说"钻杳冥"是属于下手功夫,不属于筑基前的关窍开通功夫。主张李西月西派入手功夫的一个要诀是凝神于虚空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后天""先天"内涵来看,还是从"结丹""还丹"四次第功夫来看,李西月所说"结丹""还丹"属于炼精化气阶段,没有涉及炼气化神。从结丹功夫来看,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不属于双修,是清修。  相似文献   

7.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8.
后天返先天是道教修道的基本原则。所谓“先天”、“后天”是指组成人的精气神的先天、后天,先天精气神是指元精、元气、元神,后天精气神是指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修道之所以要后天返先天,是因为后天与先天比较起来,后天是派生的、有形的、有害的,人只有返于本原的、无形的、有益的先天状态,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与天地同在的神仙境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就是由后天有形返于先天无形,由后天形气返于先天神气,由后天物性返于先天元性,由后天之物返于先天之道。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就是内丹修炼的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李西月内丹双修理论,包括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重视后天功夫,炼功五关论,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神交法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炼精化气,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功法和理论。其理论的科学依据在中医学的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和心理学的感知论、情欲论、驱识神还元神论中有圆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俞琰的丹道药物理论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他认为,内丹修炼的不同阶段,药物有不同的指向。筑基阶段,神气相交产生元精为药物;炼精化炁阶段,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元炁为药物。俞琰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图书学理念,并将图书学应用于丹道领域,以其自创的多幅易图解说元精产生的条件、位置、时机和炼精化炁的方法、原则。他还将易学的"三才"说引入人身,以身心修炼模拟天地日月的运转,对后世道教和中医养生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俞琰将易学与丹道融通为一,既丰富了易学的内容,也提高了道教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1.
仙家修炼,古来以外丹烧炼为究竟。唐宋大规模外丹烧炼失败,仙道方法也逐渐从摄取铅汞砂硫之凝化转向身体内部精?神之运化。此后外丹学衰而内丹兴盛,一大批新出的内丹经如雨后春笋,内丹取代外丹成为修炼主流。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等意思。 易道即《周易》原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①。 丹道,是指道家、道教修炼外丹、内丹的方法、程序及其规律,“万物皆生死,元辰死复生,以神归气内,丹道自然成”。② 内丹是相对于矿物所炼之外丹而言,指在“人体炼丹”的过程中,由所谓精、气、神凝结而成的融合物,南北朝慧恩《南岳慧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借外丹力修内丹”,首次提及。 道教援《易》立说,始于东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彭晓从炼外丹的角度解释《参同契》的说法作了辨正,认定他是从炼内丹角度阐明《参同契》的。分析了彭晓元精、元气生“纯粹”的还丹说,以无制有的思想和修丹数度关系说。认为他用“合天符”以“奇天符”的方式表述了典型的道家式的主体能动思想;同时,他未完全摆脱外丹说的影响,把内还丹看作“有气而无质”与“有气而有质”的实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相似文献   

15.
刘名瑞是全真南无派第20代宗师,是近现代道教史上有影响的内丹家。他的内丹思想上承南无、龙门两派,兼袭伍柳派思想,下启赵避尘千峰派。本文对刘名瑞丹道之筑基调药、筑基炼己、二五妙合、周天火候、大药玄机、温养圣胎、出定演神、回室安神和忘神合虚作了分析,由此可见刘氏既继承前人,又多有创新,如炼己即六根清净论、炼精化炁之聚火法、出神演练之收光聚神法等。  相似文献   

16.
内丹     
内丹名称是道教炼养方法的一种,与外丹名称相对。所谓外丹,即用铅汞三黄等药物。以炉火烧炼,九转成丹,服食以后,可以长生。此为道教服食部分;内丹系指炼养体内精气神,使之凝结,将身体比作丹鼎,将精气称作药物,将运神即以意领气比作火候。经过一定历程,在丹田凝聚,叫做结丹。我国炼养方术,在道教成立以前,已经流传。现在出土最古的为“行气玉佩铭”,郭沫若先生考据可能制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其次为战国时代屈原楚辞内《远游篇》,也具体叙述丹功功法。迨至东汉,会稽魏伯阳(与张陵同时)著《参同契》,详论内丹功法,当时作者不属于道教,仅为方士之书,但后来道教练养内丹,实以此为宗主。  相似文献   

17.
道教内丹性命双修与中国器乐形神俱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钊 《中国道教》2004,(4):11-13
一 、道 教 内 丹 学 中 的 性 、命 身 、命 、气 、精 、形 等 物 质 性 范 畴 。 固 ,气 聚 则 神 灵 。 性 无 命 不 立 ,命 性 命 二 字 为 道 教 内 丹 学 之 纲 在 “性 命 关 系 ”方 面 则 代 表 了 “物 无 性 不 存 。 真 人 云 :“神 是 性 兮 气要 , 内 丹 学 文 献 中 对 性 命 问 题 的 质 与 精 神 ”、“身 与 心 ”、“形 与 神 ”、 …  相似文献   

18.
清末道教学者黄裳的内丹学理论颇具特色,在内丹学史上自成一家。本文认为,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内丹学的“药物”问题上,提出“盗天地之元气以为丹本”的主张;(2)对作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的“玄关一窍”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方面作了明白的阐述。(3)把“阳生”之道区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而“内动之阳生”又分为“性阳生”和“命阳生”。(4)主张性命双修,而又侧重心性,提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的修炼原则。  相似文献   

19.
蒋植阳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北宗内丹家,他的内丹思想主要受明清时期伍柳派等影响。本文对蒋植阳内丹学之炼己还虚、性命合一、采取封固和六候炼丹作了与伍柳派丹道之比较分析,从中可看出蒋植阳既继承前人,又多有创新,如性命合一之调药论,武火之采论,六候中用文火之论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对内外丹道之交融加以研究:一是理论层面共同的理论模型,内外丹都是本于天地宇宙的阴阳造化,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系;都是为炼取不死之药,而致神仙。二是实践层面的相通与类比,内丹在人体内模拟外丹烧炼过程,后来也有外丹模拟内丹的情形。鼎炉,药物,火候是内外丹共同的要素。三是历史层面的兴衰消长,内外丹交融中内外丹地位的变化。本文研究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外丹术语内丹化的方式,内外丹交融关系的三种类型,由此可对内外丹道交融的理论结构与历史源流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