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建筑在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哥特式教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组成元素,牵引着光照艺术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力图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研究,探析光照艺术在宗教背景下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乌尔姆(Ulm)位于德国南部,一座11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整个城市布局围绕着市中心的敏斯特教堂(Ulm Minster)展开。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度为世界第一。这座砖石结构的教堂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近600年人世沧桑.凝结了数代工匠的智慧和血汗。 相似文献
3.
4.
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解决环境问题应具备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它拓展了现代教育的空域时序人种囿见,最有可能成为跨越各种差异的国际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6.
武汉是一座历史古城,从古地图和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以及教堂、寺庵、神庙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以教堂景观为视角,武汉的基督教文化景观与佛教、宗族和民间信仰等文化景观呈交错分布,而且基督教各教会在武汉的布道范围有明显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8.
保护环境 ,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 ,德育为先。环境道德教育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设中 ,它培育着一种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能力 ;在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它担负着培养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 ,它处于树立公正观念的优先地位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 ,它承担着启蒙、开发、引导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0日下午,由上海市文明办、市民族宗教委联合召开的2006年度上海市文明宗教场所创建表彰大会在市政协文化俱乐部举行,共有52所宗教场所在大会上获得表彰,其中佛教22所、道教4所、天主教7所、基督 相似文献
10.
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