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研究了条件反射性抗体反应增强模型的建立。被试为49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采用糖精水作为条件性刺激,一种蛋白抗原卵清蛋白作为非条件性刺激配对给予大鼠,两者结合后,在初次抗体应答下降阶段再次单独给予条件刺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时段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条件组在条件刺激后15,20,25天左右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过程与初次抗体应答的规律类似。这些结果证实经一次条件训练,单独给予条件刺激能诱导出明显的条件反射性抗体反应增高。  相似文献   

2.
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提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向DNA的输入过程在蛋白质和RNA之间是断开的。而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产生却意味着机体遇到外来抗原入侵后存在信息增加的过程。本文由此假设:1存在立体结构特异性逆翻译酶,介导信息由蛋白质向RNA的传递;2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过程中,逆翻译酶按外来抗原的空间结构合成针对外来抗原的基因片段,是免疫特异性形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源,研究了此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降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及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1,34(6):64-68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直激源,研究了应激源给予的频率及抗原免疫前或后给予应激刺激等因素对此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异性抗原OVA免疫前3次,每次3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不影响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抗原免疫后,同样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情绪应激能一定程度地降低体液免疫功能;而抗原免疫后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则显著降低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该研究证实,抗原免疫后、反复多次的情绪应激刺激能显著抑制大鼠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s),尤其AMA-M2升高是该病的特异性表现.AMAs在PB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重点之一.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的E2亚单位(PDC-E2)是AMAs的主要抗原.诱发AMAs靶抗原暴露和打破免疫耐受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及化学因素.后者或与靶抗原交叉反应,或通过对靶抗原的化学修饰,或是使凋亡后抗原的清除发生障碍,从而促进AMAs的产生.针对PDC-E2的细胞免疫主要参与PBC的发病.AMAs在PBC发病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更多研究认为其不参与PBC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抗原概念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抗原概念的通常定义是循环定义,而它的有效定义是:抗原是一种物质,它能剌激机体产生能与该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在此基础上,对与抗原概念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猫中脑“怒叫中枢”的定位与传入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长林 《心理学报》1983,16(2):93-100
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猫中脑“怒叫中枢”引起的心电、脑电、呼吸、血压及行为变化,确定了“怒叫中枢”的组织学部位,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转运方法研究了“怒叫中枢”区域的传入连接。结果表明,猫中脑“怒叫中枢”位于中脑尾侧滑车神经核水平,外侧被盖的楔状下核内,其范围局限于约1×1×1.5mm。电刺激此区可引起怒叫反应,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慢性实验动物还表现出攻击或逃避行为。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转运实验结果表明,此区主要接受同侧下丘脑外侧核、后核、背内侧核、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及邻近被盖区的直接投射纤维,同时也接受部分来自前脑与情绪有关脑区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8.
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方法。前者需通过胃镜取胃粘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基因检测等;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Hp抗体测定及Hp粪便抗原检测等。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一,适用范围也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结合Hp感染特点、检测条件及费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方法.前者需通过胃镜取胃粘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基因检测等;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Hp抗体测定及Hp粪便抗原检测等.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一,适用范围也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结合Hp感染特点、检测条件及费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训练Wistar大鼠,3天后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lbunfin,OVA)抗原,观察再次单独条件刺激对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发现.一次CU-UCS结合训练导致CS组大鼠对再现糖精水产生厌恶反应,外周血中抗OVA-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UCS组。两次CS-UCS结合训练并多次给予条件刺激后,CS组大鼠抗OVA-IgG的条件性免疫抑制效应与一次CS-UCS结合训练及再次给予一次条件刺激的反应类同。这些结果证明条件刺激增强了环磷酰胺对动物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这种条件性体液免疫抑制作用是相对稳定和有限度的,不易受条件反射建立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抗原和抗体产生机制中的体现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细胞信息跨膜传递特异性机制的假说:第一信使可能由有限的基本单位构成,其信息的特异性可能通过有限的信息中介的组合来得以体现,效应部位也可能因具有特定的信息中介结合位点的组合而产生特异的细胞效应。本文最后为这一假说的证实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VEGF)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乳腺良性疾病对照组的P-VEGF含量,同期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论认为转移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述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述明显升高.单项检测S-CD105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S-CD105可能对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达明显升高。单项检测S-CD105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S-CD105可能对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颗粒素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Ca2+敏感性的鈣调蛋白(CaM)结合蛋白,是蛋白激酶C的突触后底物,与信号传导和长时程增强(LTP)有关。这是一种新发现的脑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脑和海马,在皮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纹状体和杏仁核中高表达。在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颗粒素在脑内的含量和分布区域会发生变化,其生物学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对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进行考查。该文将着重介绍对神经颗粒素在脑老化、疾病和应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工作及其新发现,目的是对脑与行为关系的理解及有关的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有10%的人一生可患有这样或那样的该类疾病。根据其发病器官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等;(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唾液皮质醇和日志记录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的方法, 考察新入园的59名幼儿皮质醇变化与两个月期间患URI次数、持续时间的关系, 同时检测了幼儿气质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新入园幼儿在国庆小长假后的第一周内, 其皮质醇变化的整体趋势表现为下午的皮质醇水平比上午的皮质醇水平高; 上、下午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幅度与其患URI次数显著负相关, 注意分散度与患URI次数呈显著正相关,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患URI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 趋避性能够调节上、下午皮质醇水平变化幅度与URI的平均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幼儿面对新入园这一急性压力事件时, 皮质醇水平的暂时性升高对免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来抵抗URI。幼儿气质的认知、情绪的或注意的不同过程与URI以及对皮质醇变化水平与URI关系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电击信号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邵枫  林文娟  王玮雯  郑丽 《心理学报》2000,32(4):428-432
研究了足电击及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所诱发的情绪应激对大鼠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及内分泌的影响。 结果表明每天10分钟,共6天的足电击对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无明显作用,而此电击作 用结合每天10分钟,共8天的情绪应激则可显著降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及脾脏指数。同时该应激可显著提高大鼠 血儿茶酚胶和皮质酮水平。该研究证明了情绪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HPA)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神经营养素3(NT-3)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最近研究发现它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的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哮喘各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NT-3的表达水平;用NT-3体外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哮喘组血清中NT-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它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量也要高于正常组;另外,NT-3可以显著促进PBMC分泌IL-6和TNFα.以上结果提示,可以将NT-3在小儿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作为诊断病变过程的标记物,并且NT-3在维持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1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免疫学治疗的机制应用免疫学方法阻断老年斑 (SP)的形成、清除已形成的SP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 ,Aβ抗体进入脑后与Aβ - 4 2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阻止Aβ- 4 2之间相互粘附形成沉积[1] 。其次 ,Aβ抗体与Aβ - 4 2结合后 ,阻止Aβ - 4 2由可溶的α螺旋结构向具有毒性的β片层结构转化 ,进而减少Aβ - 4 2对神经细胞的毒害作用[1] 。其三 ,Aβ - 4 2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对生成Aβ的神经胶质细胞进行杀伤 ,从而阻断Aβ - 4 2的生成[1] 。其四 ,A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