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经指出,宗教是历史钥匙。大凡做历史研究的,宗教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一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不容忽略的重要方面。对宗教历史研究的忽视,必然导致很难触及历史的深处,也很难有效发挥历史研究的彰往知来,察古鉴今的作用。而这正是我们评价一本宗教史著作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史学家刘致平教授的专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在1985年8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致平教授从四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即在大后方遍访清真古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建国后,从事教学和科研。1961年到1965年间,他率领一个专门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小组,倾心于我国二百余处清真寺、道堂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译播和佛教的发展,僧诗就开始产生。千百年来,缁林诗风兴隆,弦歌继响,诗家辈出,或寓教于诗,寄禅于诗,或以诗喻道,以诗谈禅,杂以说唱,配以书画,使古老艺苑绽一奇葩,为中华诗坛增一瑰宝。在两晋南北朝时,就有高僧支遁、慧远,鸠摩罗什等作了不少示法诗、喻道诗。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古代僧诗也得到蓬勃发展。王梵志、皎然、齐己、贯休、寒山、拾得乃至包括贾岛(曾为僧后还俗)如摧灿群星闪烁在盛唐诗坛。“若有人兮坐山祖,云表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漫兮难征。独惆怅兮狐疑,寨独立兮…  相似文献   

4.
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在长期从事宗教工作过程中,常常感觉到人们对伊斯兰教缺乏基本的、常识性的了解。不仅教外的朋友们不了解,即使教内的朵斯提们对教门的一般知识也是若明若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产生一些误会,甚至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与国外穆斯林的接触中,也常常听到他们提出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希望和要求。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始终未  相似文献   

5.
明旸 《中国宗教》1995,(1):60-60
《历代高僧诗选》序明 我佛自西方传入中土,始于汉,盛于隋、唐,逶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绵延相传,历经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它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伊斯兰教与现代化杜红环视当今世界,现代化浪涛澎湃,其势锐不可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勿庸讳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存在着同世界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或类似的规律。然而,也有着具体因素(包括社会条件、历史背景、宗教传统等)的差异。就...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学者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近期已被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翻译为波斯文正式出版发行,译者是伊朗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杰瓦达米德·瓦尔尼亚(Muhammaid Jiewadamid Warniya)。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将书名改作“伊斯兰与伊朗文化在中国”,此外对书中一些小标题也作了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文化研究的鸿篇巨制──《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评介牟钟鉴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全球穆斯林有10亿多人,在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可见它有着广泛的国际性、民族性和历史的长期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也起着举足...  相似文献   

9.
1953年5用9日至1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五会议在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10个民族的111位代表。包尔汉在伊协成立会议上作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五十年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东四牌楼清真寺达浦生大阿訇在伊协成立会议上致开幕词中国伊斯兰教老照片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关系研究》课题组和伊斯兰教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昌平举行。来自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约20多人参加了会议。金宜久、秦惠彬、周燮藩和李兴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回顾”、“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展望”、“中国伊斯兰教现状分析”、“中国伊斯兰教的多角度定位”、“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世纪之交国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在北京穆斯林聚居区牛街的东南隅,矗立着一座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物。高大、庄严、雄伟,五个绿色的圆顶群和镶在中间大圆顶上的一弯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这就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1955年创办的全国性伊斯兰教最高...  相似文献   

12.
13.
伊斯兰教本土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汉译的分析,述说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说明了异域、异质文化交流会通、融为一体的必要条件、途径、意义等。着重强调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在本土文化的"母土"和"土壤"中找到生长点,才能最终被接受、融合,成为本土文化的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4.
正明清汉文伊斯兰教译著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和研究。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更是汗牛充栋。那么,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者及其著作有哪些?在什么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主题是什么?思想和特点又是什么?以上问题可以在马景副研究员著《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研究》中一一找到答案。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作者通过收集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献资料,对其予以客观分析解读,以宽广的视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伊斯兰教从辽代传入北京,经过一千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北京伊斯兰文化,成为首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伊斯兰文化以建筑、风俗、文学艺术、文物典籍、书法等得以展现,构成了今天北京独有的文化景观。了解伊斯兰教文化在北京的传播历史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佟洵教授和孙勐副研究员撰写的《北京伊斯兰教史》一书由宗教  相似文献   

16.
宗教教义教规的阐释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古兰经》的阐释工作是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已整整20年了。20年的学术生涯使我感触良多,其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举步维艰,搞起来很难。难在何处?难点之一便是缺少文献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典籍中,特别是在那些“正史”中,很难找到几篇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偶尔发现一些资料,或支离破碎,或语焉不详,难以为据。当年撰写《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部分时,常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仅以伊斯兰教在元代大规模传人中国这一重要史实而论,在汉文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不要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人物、事件、寺院、制度、教派、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意在说明,“经学”并非只指儒家解说、诠释经典的学问。中国伊斯兰教诠释经典、解说教义的学问也称“经学”。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重点探讨了这种经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从而说明,这种经学其实就是伊斯兰教教义学的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回顾秦惠彬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明末清初是一个至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教义学体系。它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伊斯兰教本土化历程的基本结束。成就这番事业的,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教义学家王岱舆、刘智、马注等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2,(12):95-95
中国伊斯兰教汉文碑铭,是汉文伊斯兰教著述的重要内容。这些碑铭将伊斯兰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成果。以下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碑铭。定州重建礼拜寺记。中山府安喜(今河北定县)县尹兼管诸军奥鲁杨受益撰文并书丹。作于元至正八年(1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