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寂慧 《法音》2009,(7):45-48
近代影响佛教发展的大德有很多,但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虚云和尚与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虚  相似文献   

2.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鸡足山虚云寺的这幅门联,对鸡足山佛教作了极好的概括和点睛。确实,在鸡足山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璀若群星的历代祖师群里,最为海众尊仰熟知的,当数开山祖师迦叶尊者和近代中兴祖师虚云老和尚(1840-1959)。  相似文献   

3.
虚云老和尚被称为是近代高僧,禅宗泰斗。他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和尚为了振兴中国佛教历尽艰辛,殚心竭力,任劳任怨。他一生的业绩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他一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指难胜屈,数语难表,兹仅以他对中国云南佛教的贡献而略作概述。老和尚对振兴与发展云南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在云南共有26年,鸡足山14年、昆明12年,可谓与云南宿缘深厚。  相似文献   

4.
何小平 《法音》2008,(1):10-15
一、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发心,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平常说的发心,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亦即是一种内心的向往。誓,其要义是自制其心;愿,乃为随心而求、志求满足。发心大,愿力就大,就能与佛菩萨的本愿契合,可速疾成就无量殊胜功德;发心低下,愿力就低微,不仅受戒时难以领纳戒法,而且持戒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就难以成功。虚云老和尚在"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讲道:  相似文献   

5.
6.
人间佛教作为专有名词首次出现,源于太虚《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间佛教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蒋劲松 《法音》2000,(5):34-40
“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就是佛教传到了西方。”──英国历史学家阿尔诺德·汤因比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应用美学研究中心成员、神经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曾说过,“我们认为,对于亚洲哲学,尤其是对于佛教传统的再发现,乃是西方文化 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它的冲击将会与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对希腊思想 的再发现同等重要。我们哲学的现代历史对于印度思想一无所知,这是不 自然的,因为印度和希腊 不仅与我们共享印欧语 言遗产,还共享许多文化的和哲学的关怀。”[1] 在尼泊尔临近加德满都宁…  相似文献   

8.
当星云大师继承太虚大师的宗旨,在台湾地区把"人间佛教"思想实践风生水起、大有可为之际,赵朴初先生也在中国大陆作出了积极地响应。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佛教内部的情况,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呈现出不同于星云模式的别样特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间佛教;基于振兴佛教的教团教育;基于大乘精神的僧众圆融;基于社会主义的完美人生;基于世界和平的人间净土。赵朴老"人间佛教"实践的特殊贡献是:在大力推进僧团自身教育的基础上,大陆佛教寺院兴盛、佛学院林立;积极促进了中外佛教之间以及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友好交往;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团结教众,提高及完善众生生命境界;理顺政教关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9.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佛教发展史就是一部"得人"史--"得人",则兴宗立派,光宗耀祖;不"得人",则门庭冷落,影响式微.而"得人"之关键,则在教育.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宗教,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庶可使佛教更真地、更深地契入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