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夫妻之间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只要有一方肯让步,一切就可能完全转变夜深了,丈夫还不见踪影。刘姊妹独自坐在客厅生闷气。一点,一点半,两点……"今天,无论如何,我一定要等到他回来,看他如何辩解?"以前丈夫晚归的时候,刘姊妹都是躺在床上等他,待他轻轻推开房门,就开始埋怨他甚至提高嗓门骂他。"不要惊动邻居好不好?要吵明天再吵。"晚归明明是自己理亏,但丈夫每次都拿邻居做靠山,翻身背向刘姊妹,不理不睬,反让她成为半夜里无  相似文献   

2.
田素良 《天风》2014,(3):I0004-I0004,49-51
<正>她,一位普通的女子,依靠上帝的大能,拥有了不平凡的经历;她,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着无比顽强坚韧的力量;她,瘦弱的肩膀,依靠从上帝而来的聪明才智,支撑起整个企业的运作;她,一个女企业家,为着数百名职工的福利操碎了心。她就是山东省三八红旗手、优秀民营企业家童艳霞姊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神恩浩大,妙爱无垠。1999年10月24日,对于在单县农行中心储蓄所工作的童艳霞姊妹来说,这天是灰暗的日子。时任县医用羊肠线制品厂厂长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悲痛欲绝。当时属集体企业的单县医用羊肠线制品厂刚改制不到一年,由于丈夫的离去,给企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的运转面临停顿的危  相似文献   

3.
王从友 《天风》2008,(18):10-11
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而据国际公认的准则,老年人占总人口7%-14%的国家,就可以称之为老龄化.而在我们的教会中信徒结构也有几个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老人多".因此,如何给老年弟兄姊妹以实际的信仰帮助、生活指导,对于传道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此,谈几点拙见与教牧同工、老年弟兄姊妹共勉.  相似文献   

4.
3月15日《解放日报》周末版上报道了一位名叫林依香的上海下岗女工,勇敢地选择了去北京打工当保姆,由于工作努力,信誉又好,现在办起了“依香月嫂家政服务中心”,使远近打工的许多姊妹也投了过来,此事曾破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分别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3年前,“命运之神”无情地将她推向了生活的困境:失去工作、和丈夫离异、女儿将远赴北  相似文献   

5.
葛晋卿 《天风》2002,(8):53-53
在学校的右侧,距离30米处住着一户人家,全家共4口人。一切重担全担于那位年逾古稀、体力衰微的老母亲肩上。就这位老人来说,丈夫和唯一的儿子已早逝,留下的是自己和一位患“神经病”的女儿(这位患神经病的姊妹是被丈夫抛弃的),还有两个外孙女,患神经病的女儿需常照顾,  相似文献   

6.
赵皎钦 《天风》2003,(1):41-41
2002年感恩节音乐崇拜刚刚拉开帷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姊妹在主持人陪同下登上讲台,用那诚挚、激动、感人的话语为主作见征,来感恩、谢恩、颂恩。这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是那么亲切、动听、甜蜜,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0月2日的这天早晨,年过花甲的原淑艳老姊妹在家烧完炕后到市场拣菜叶时,不幸突然来临,家中着起了熊熊大火,与她朝夕相依为命的92岁老父亲艰难地从火海中死里逃生,整个房屋、家当被火舌吞食,烧得片瓦皆无。这对一个经济收入微薄,生活上很拮据的老人来说是干渴中吃盐,雪上加霜。此时此刻,原姊妹面对这凄惨的情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感到非常警愕、迷茫。然而,就在这最关键、最难过、最悲伤的时刻,神大爱的手托住了她。  相似文献   

7.
蒙恩 《天风》1996,(12):35-36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带领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姊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8.
张斌 《天风》2011,(7):58-59,61
若问我们姊妹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心愿,大多数人恐怕会说,一个幸福的家庭,有情投意合的丈夫,有健康活泼的孩子,有稳定的生活,等等。即或是没有结婚的姊妹,绝大多数都希望上帝给自己预备一个合神心意也合自己心意的男朋友,最终指向,也是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霖涌 《天风》2011,(12):24-25
丈夫离世、孩子年幼、生活无助……一个个泰山压顶般的重担压着她喘不气过来,原本幸福温暖的家庭似乎到了支离破碎的边缘。然而,她靠着神的爱和主内弟兄姊妹的关怀,有了活下去的信心,终于走出困境。她——就是厦门竹树堂陈园姊妹。  相似文献   

10.
<正>前些日子,李弟兄与周姊妹夫妇来访,向我诉说困扰他们一段时间的烦心事。原来,为了9岁的女儿是否继续参与童模活动,他们经常争吵得面红耳赤……李弟兄坚决不同意让女儿继续做童模,周姊妹却热衷此事,全身心投入。为此,夫妻之间口角不断,亦引发了家庭矛盾……看见他们夫妇彼此埋怨的眼神、互不相让的态度,让我揪心……我切切地为他们祈祷。  相似文献   

11.
远在厂东打工的刘福华夫妇,4月6日匆匆登上了开往贵州安龙的班车,刘福华夫妇二人归心似箭不为别的,就在启程前的晚上,老家兴隆镇木城村雷庄组年迈的父母挂来急电,说是在家兴隆小学念六年级的大女儿刘凯要到广东来找工做,如何劝她不听。孩子还不到12岁哪!走丢了怎么办,在路上没钱  相似文献   

12.
金燕 《天风》2003,(8):30-31
有一位姊妹,常常挨丈夫的打骂,她向教会求助,教会说你要有爱心,要忍耐,这是你的功课。一天,这位姊妹的丈夫竟在疯狂之中掐她的喉咙,不是女儿及时相救,这位姊妹就丧命了……  相似文献   

13.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帮助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妹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14.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15.
陈丰盛 《天风》2012,(5):42-42
前段时间,在QQ上与一位姊妹交谈,提到有关她在服侍中的困境。她很有音乐恩赐,又很有服侍的热忱。因此,她在教会中身兼主日学圣经教师、音乐教师、诗班司琴、钢琴教员等数职。这么多的服侍,对于一位全职的传道人来说,已不算清闲,但对于她——全时间的学校教员来说,足以成为她的重担。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她提出自己正想舍弃一些教会服侍,  相似文献   

16.
有的丈夫很想把妻子改造成一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有的妻子也想将丈夫改造成温文尔雅的好男人。调查显示,中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许多夫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万震灵 《天风》2011,(12):I0001-I0001
圣诞节将到,又见弟兄姊妹忙碌起来,一个喜乐、欢庆的日子,大家都忙着排练赞美的节目,忙着预备圣诞礼物,忙着邀请亲友来教会,忙着选定聚餐的场所……总之,救主降生的日子,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8.
再见爱人     
刘凌维 《天风》2023,(2):53-54
<正>前段时间的一个主日,在教会讲道结束后,一位四十多岁的姊妹走过来找我,说有件事情想和我交通一下,于是我们在教堂里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还没讲几句话,那位姊妹就已泪流满面。我握住姊妹冰凉颤抖的手,她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开始倾诉她痛苦的婚姻生活。她诉说着丈夫如何自我、一意孤行、冷漠、从不照顾她的情绪,又细数自己对丈夫和家庭的诸多付出和牺牲。她讲述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她为改善夫妻关系所做的种种努力。然而他们依然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9.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人生的长河中,20多年虽然并不十分漫长,但 是,对于李凤兰姊妹来说,这却是她生命经历中最宝贵的时光.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李凤兰姊妹带领一个只有7名信徒的小小聚会点,建造了拥有上千信徒礼拜的大教堂.  相似文献   

20.
高祖权 《天风》2002,(8):61-61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127:3)为人父母的喜乐是大多数夫妇都可以享有的,但自从有了子女之后,做父母的不久就会看到,生儿育女不但会带来喜乐,也会带来很多的责任。教养子女一般得花二十年的时间,养育子女对每一位负责任的家长来说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