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陀罗尼句门,如同陀罗尼字门一样,也是通过特定的语句来阐释佛教义理的一种形式,为大乘与密乘佛教通用的法门.句门,全称法句门,亦称法句、句义.以句为门,进入义理,故称句门.句是梵文钵昙(pada)的意译,指具有独立意义的语句,故亦称句义,即有义之句.陀罗尼句门起源于陀罗尼文句,但受陀罗尼字门影响而形成.陀罗尼句门有多种类型,可分一法句、金刚句、诸法句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多种类别.陀罗尼句门对后世密教有深刻影响,或以句门概括其教义体系,或将句门改造为金刚菩萨形象,建构曼荼罗.  相似文献   

2.
摘 要 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考察隐喻句与本义句理解时程的异同,以研究汉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以句尾范式向被试随机呈现本义句、熟悉隐喻句、新奇隐喻句及错误义句各50句,被试的任务为判断每句话是否有意义。结果显示:两种隐喻句诱发的N400波形与头皮分布情况和本义句无明显差异,且两种隐喻句诱发的N400波幅高于本义句。本研究结果证明汉语隐喻义和本义理解的认知机制类似,支持隐喻理解的平行加工假说,且加工隐喻义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3.
王墨耘  朱骞  高坡 《心理科学》2012,35(3):595-601
作者通过实验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五种充分条件句语义关系知觉对其条件推理的影响。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对条件句中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影响和调节其相应的条件推理的成绩。实验1新发现,被试对充分条件句后件对前件必要性的知觉理解存在难易差异,对许可句和定义句的后件必要性容易知觉,对偶然句、义务句和因果句的后件必要性难以知觉。实验2新发现,被试对充分条件句后件对前件必要性的知觉理解的难易差异导致被试在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上的差异,对许可句和定义句的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显著高于对偶然句、义务句和因果句的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对充分条件句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随对后件必要性知觉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小艳  钟毅平  范伟  雷潇 《心理科学》2013,36(4):827-831
采用ERP技术考察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以汉语“把字句”为实验材料,分别比较句法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LAN和P600效应、语义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与句法违例句相比,双重违例句的LAN效应的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皮层分布更广泛;双重违例句的P600效应出现减弱趋势;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语义违例句。结果表明,在句子加工的各个阶段,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呈持续交互作用,支持句子的平行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初步探讨了不同汉语水平的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中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施事→受事”,而其理解汉语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受事→施事”。母语主动句、被动句的理解特点影响印尼留学生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命题表征项目顺序;这种影响作用与其汉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主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行者,是施事主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者,是受事主语。被动句的谓语都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上古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因为宾语充当了受事主语。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一、概念上的被动句;二、形式上有标志的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概称句的语义解释及形式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称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概称句在思维和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语言学、逻辑学、人工智能、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概称句进行研究,时至今日已经提出了多种理论和形式处理方法。尽管研究视角、方法不同,对概称句进行语义分析都是研究的必经之路。本文从逻辑学研究视角,以概称句的特点为依据,将部分概称句语义研究的成果做总结和梳理,力图抓住各研究方向的思想本质,并通过论证指出周北海及毛翊[1]比较透彻地分析了概称句语义,抓住了概称句的本质。一概称句特点概述概称句(genericsentences)大体上指不表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立英 《哲学动态》2007,(12):61-64
用概率方法解释概称句,是概称句语义分析的一个方向。亚里尔·科恩(Ariel Cohen)[1]是近年来以概率视角对概称句进行分析研究的一位有代表性的学者,本文介绍亚里尔·科恩对概称句的解释,并以《概称句的语义解释及形式化比较研究》[2]一文中对概称句特点的讨论为依据,对科恩的解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语境信息对抽象句和具体句回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0,23(4):57-62
本实验用汉语材料进行实验,考察了语境信息对抽象句和具体句回忆的影响。在实验Ⅰ中抽象目标句和具体目标句镶嵌在随机语境或主题语境中。在随机语境条件下,被试对具体句比抽象句具有较好的回忆成绩;而在主题语境下,两种类型的句子之间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具体性效应消失。实验Ⅱ增加了部分整合语境,在这种条件下,构成语境的主要名词与主题语境相同,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结果发现适当的语境对抽象句的回忆有促进作用,部分整合语境的促进作用位于随机语境和主题语境之间。语境对具体句的回忆没有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语境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煜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3,26(1):51-59
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在混和呈现条件下比较被试对隐喻句和类属句的加工时问,发现可理解性高的隐喻句的R_T不比类属句的慢。实验二在分组呈现条件下比较被试加工隐喻句与类属句的速度,结果与实验一基本相同。实验一、二中还发现类属概念的层次与语义加工时间没有必然联系。实验三比较了隐喻句对三类概念的启动作用,发现隐喻对自身的语义特征概念有明显的启动作用。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种称为特征联结的语义网络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论《周易》象数对近体诗形式的影响胡志勇中国的近体诗,是相对于它形成之前那种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字无定声的古体诗而言。它主要包括绝句、律诗以及后来发展的排律。在篇式上,绝句限定四句,律诗限定八句,排律则可从十句至二百句的双数句自由选用(但唐代试帖诗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云门三句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云间应是云门一辑者注):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  相似文献   

15.
咏月趣闻     
一年一句咏月诗五代后唐时,有一位诗僧,赋《中秋月》一诗,只得一句“此夜一轮满”,便不得下句。他冥思苦索,一年后才得“清光何处无”的下句。这竟令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张清芳 《心理科学》2020,(2):288-295
研究利用眼动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及其眼动模式。实验采用双宾语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介宾语句(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和简单句三种启动句类型,听觉呈现启动句后呈现图片要求被试用句子进行描述,目标句类型为双宾语句或介宾语句。结果发现,启动句类型影响了目标句的句法选择及对图片中不同客体的注视时间比率及注视顺序。无论产生的目标句是否与启动句句法结构一致,双宾语句启动下对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间接宾语,介宾语句启动下对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直接宾语,而在简单句启动条件下,眼动注视模式则会受到所产生目标句句法结构的影响。行为结果和眼动指标都支持了两阶段理论中结构选择和内容计划两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易传》中的“以……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的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句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18.
存在句的研究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但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只局限在静态存在句的范围以内,而且只在“V+着”(简称“着”字句)句式上做文章。那时学者们认为只有这种句式才是存在句,除此之外,至多再加上“有”字句和“是”字句。所以,八十年代以前的存在句范围是很窄的。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存在句的研究拓宽了  相似文献   

19.
紧缩句蠡测     
关于紧缩句,语法学界众说纷云,这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人主张紧缩句是单句;有人认为是复句;有人认为既不是单句,又不是复句,而是一种特殊句型;有人认为紧缩句中既有紧缩的单句,也有紧缩的复句。我们认为要统一对紧缩句的认识,有几点必须首先统一看法。其一,对句子要坚持二分法,即句子分单句和复句。不要在单复句之外给紧缩句另立一个门户。其二,紧缩句只能属于单句或复句,不能“骑墙”,也就是说,不能既是单句,又是复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预设的真值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各种三值语义。这看起来有自然的一面,但其实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将"无定义"也看成一个与预设原句真值处于同一层面的真值,混淆了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区分。预设句与原句是不同层次的句子。本文试以专名指称存在预设为例,通过部分模型以及在此之上的同底扩张模型方法构造了复合模型,给出了一个既保证不同语言层次的区分又可以跨层次统一谈论原句和预设句关系的形式语义。通过这个语义,揭示了预设句与原句的2//[2]+[0]式的真值结构,使得通常情况下关于预设的默认得到形式上的刻画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