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8年春天,曾任前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发现了城子崖遗址,随后,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与山东省政府于1930—1931年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出版了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著的中国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同时,确认了在黄河下游存在着一种与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有别,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古代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和认识,对中国的田野考  相似文献   

2.
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春天,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平陵城一带进行古迹调查时,发现了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这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当时隶属历城县)东北一隆起的河畔台地上,西距济南市35公里,隔武原河与龙山镇相对。吴先生的《平陵访古记》记载了遗址的发现情况。此后,1929年夏秋之间,又四次前往龙山镇附近详细调查,确认城子崖遗址的灰土层“为龙山文化之最古层”。  相似文献   

3.
"遗址博物馆"是为保护已发掘遗址或为展示发掘成果而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与博物馆的广博性相对应,遗址博物馆具有单一性。它的研究、陈列和社会教育是围绕遗址这个单一主题进行的,它的藏品、研究对象、展示内容都是遗址。宗教遗址博物馆,顾名思义,是指在宗教活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科技考古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盐业考古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山东寿光大荒北央、双王城等以海盐生产为主的考古遗存的发掘,为海盐考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作者从亲历的广饶南河崖遗址发掘为出发点,力图理清目前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海盐考古的现状,并就某些问题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史家遗址的发掘是近年山东商代考古,乃至全国商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发掘初步成果发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使学界全面了解发掘情况,在正式发掘报告未出版前,有必要向学界公布发掘材料,以便使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中从四个方面对史家遗址发掘收获进行了阐述,即:史家遗址发掘典型层位及主要分期年代,史家遗址是始建于龙山文化末期的一处环壕聚落居址,岳石文化木构祭祀坑的性质位和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论述、论普、圈录99.再论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的关系—兼述对北辛文化的再认识王永波《故宫学术季刊》第lO卷第2期(l 992年) 100.黄河下游新发现的后李文化任相宏《中国文物报》1992年2月16日第3版101.西河类型、后李文化的发现和意义张学海《中国文物报》1993年1月31日3版102.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的关系王永波《中国文物报》1993年4月18日3版103.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新课题—试论后李文化王永波等《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104.关于后李文化的谱系问题—兼论北辛文化的内涵和分期王永波《青果集一…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基本建设,今年5月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淄博市文物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遗址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村西,发掘区处遗址北端,此处因村民取土已挖去近半,此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掘清理有墓葬、灰坑、沟、路面、窖穴、祭坑、房基、陶窑等遗迹,并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铜器等一大批文物及标本。通过初步整理认为此地是一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聚落环豪城址,延至西周和战国时期。此次北部发掘区为西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仅发掘数座墓葬,多数遗址和遗物属西周前期;特别是出土的三类陶■…  相似文献   

8.
课题主要研究未央宫遗址区旅游资源的展示和利用,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挖掘未央宫遗址潜力,增强其活力和对当地居民及外地参观者的吸引力。在整个汉长安城遗址的开发保护中,未央宫遗址区的考古勘探工作最为完善,希望将未央宫遗址区作为范本,为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开发寻求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文化自信建设的当代,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甘肃陇南礼县建设大堡子山考古遗址公园,既方便专家学者进一步弘扬和解读秦文化,又可以将博物馆与遗址保护的优势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不只是遗址公园,在任何一类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都应是设计中重点应用的对象。大堡子山遗址公园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陇南当地旅游开发走向“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重点项目——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暨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后的杨家村将成为以遗址保护、商业开发、文化艺术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区,成为西安城南新的人文标志和活力增长点。所以杨家村要保留遗址的同时,拆除周围杂乱的棚户区。文章以西安市典型城中村——杨家村为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复杂,是在唐代明德门遗址上的一个棚户区,所以整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遗址的保护,并不像其他城中村可以直接撤村建居或者推倒重来。杨家村的改造,只能通过局部拆建和整体拆建来完成。总的来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混淆概念     
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可与半坡遗址相媲美,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经科学发掘显露于世1984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一版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有明显的逻辑错误。首先,某一考古工作的收获,只能与另一项考古工作的收获(如某一遗址的发掘)相比,而不能将考古工作的收获与作为考古工作对象的“遗址”相比。这里作者混淆了“考古工作的收获”与“考古工作的对象”两个概念。其次,如果上文中的“半坡遗址”,实际应指“半坡遗址的发掘”,那么“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与“半坡遗址(的发  相似文献   

12.
遗址公园作为历史的见证以及文化的载体,本身就具有着历史、艺术、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价值,同时又从不同角度衍生出其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因此,社会对于遗址公园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重视,这些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遗址公园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人文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我国遗址公园就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话题。遗址公园景观的设计不仅要将历史遗迹完好的保存,还要集园林开发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在保护遗址公园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首先提出了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设计理念,其次举例说明我国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考古遗址公园是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加深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遗址保护方式。由于遗址本身的公共性特性明显,仅仅依靠政府及考古文博机构的力量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公众考古也就是在处理考古学、公众、国家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考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以"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考古的发展"为题,通过梳理公众考古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日本飞鸟历史公园、英国弗拉格遗址公园和我国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不同展示方式及特点,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公众考古学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以期能够引起对于公众考古学的重视,将公众考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更好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新疆和闻地区文物管理所,不久前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策勒县一处佛寺遗址发掘出佛像。 初步判断,这座佛寺建于距今1500年的南北朝时期。新发掘的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东南约7公里的荒漠中。佛寺坐北朝南,  相似文献   

15.
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们为配合文物保护和地方史的研究,重点对淄博境内先秦文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对淄博地区先秦历史的某些专题进行了研究,亦获得一批科研成果。兹予介绍:一自1981年始,我们配合文物普查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淄博地区先秦文物的分布状况,为淄博地区先秦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专题研究打下了基础。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淄博境内的先秦文化遗址分布不仅灿若群星,而且  相似文献   

16.
临淄瓦当     
临淄是两周时期齐国都城所在地,秦汉时又是齐郡的治所和王国的首府。各朝统治者都曾在齐城内外大兴土木,广造宫殿台室。考古发掘证明,建筑遗址内涵十分丰富,有大量筒瓦、板瓦、脊瓦,其中瓦当占相当数量。瓦当施于檐下筒瓦下部,俗称瓦头,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椽头。瓦当上多有图案或文字,富有装饰性,能增加建筑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张书峰 《美与时代》2014,(10):97-97
自1972年发掘以来,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因发现有丰富的仰韶文化彩陶和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好的木骨泥墙连间式房屋建筑而文明于世。大河村遗址涵盖了仰韶文化产生、发展、消亡的整个过程,其中连续发展、传承有序的彩陶是大河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类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秀亮 《管子学刊》2010,(1):117-120
桐林(田旺)遗址的本源是什么,至今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根据先秦古籍中的资料互证、地下发掘、地名遗存、地理形势等多种依据综合考察分析证明,该遗址就是先秦齐国的国之仓廪"雍廪"的遗址。"雍廪"《史记》又记做"雍林"。遗址东侧的"桐林",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冠名村村名,实际就是该地命名的古音遗留。可以基本廓清,在历史流转过程中,该地名称先后经过了"雍"、"雍廪"、"雍林"、"渠丘"、"西安"、"桐林"的转折演变。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土掌房不仅承载着彝族文化,也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的审美特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村是彝族土掌房的典型,文章以实地考察和写生活动的情况为基础,从美学的视角,就城子古村土掌房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征进行初步探讨,重点阐述彝族土掌房建筑内容美和形式美,发掘其美学价值,同时为土掌房建筑艺术的记录和传承提供相关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全国大遗址保护的热潮,结合郑州市大遗址的基本情况,从构建宜居城市的视角提出郑州市的大遗址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