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新出《引簋》是一篇册命金文,其内容关涉周代军制中的命卿制度。命卿以周王设在诸侯国内管理军事事务为主要职责,周天子通过命卿来掌握诸侯的军事力量,进而达到控制诸侯的目的。缘此,周代命卿具有王臣与公臣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性质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周王引导、监督诸侯的军事行为,更强化了诸侯地方政权的性质,使诸侯之师带有"军区"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王戎 《管子学刊》2014,(3):28-33
高青陈庄遗址众多重大的发现,对齐国西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作用。陈庄遗址应为齐国始封地营丘。陈庄遗址形制特殊的祭坛应为天坛,而近似方形只有一个南门的夯土围墙应是拱卫天坛的坛墙。 M 18出土丰器的器主为乙公得,“齐公”铭文所指即齐太公,M 35出土70字长铭铜簋应定名申簋,器主为齐献公山。周王伐齐的战争起因与齐哀公祭天有关。因为齐国早期的国君墓葬在营丘,“五世返葬于周”的说法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4.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1,(4):110-118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铜器铭文所载的"豐",是殷末东扩建立的子姓"豐国","文祖甲齐公"是周初僭号称王的"豐王",城址、祭坛是其天坛。豐王被周公征伐,从而臣服于齐,称为"齐公"。卜骨的数字符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艮》和《噬嗑》,是"豐"归齐所遵的天意。两座甲子形的大墓,是齐国公族的墓葬。引簋铭文中的"幽公"名"庮",食采于薄姑,是乙公得之子,胡公静之父,作器者引之祖父,哀公不辰之叔父。周夷王"烹哀立胡"是"夺位"之争,与纪侯的策动和豐族的"天坛"有关。引簋与史密簋可谓是"姊妹篇",记载的都是周夷王"烹哀立胡"、平齐内乱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都有天有九层的观念。陈庄遗址有九层堆积,结构复杂、并埋有祭祀牺牲的夯土台基应是祭天的天坛。文献记载说:"水所营绕,故曰营丘。""营,围守也。"台基周围有封闭式的围墙和壕沟相环绕围守的陈庄夯土台基只能是齐太公始建的营丘。礼制规定:"诸侯不能祖天子,大夫不能祖诸侯。"丰器称齐国始祖"齐公"为"祖",只能是齐太公之孙名得字丰的乙公得。墓道是国君身份的标志。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35号大墓出土的申簋,器主申即献公山,申是本字,山是借字。幽公是献公山之父庮公慈母。庮是借字。"同追"的""读作"市",即五年师簋的师。"同追"即献公山和师共同追捕齐哀公。献公山也就是《诗·烝民》"仲山甫徂齐"的仲山甫。"城彼东方",读作"征彼东方",也是抓捕齐哀公。释"申"为"引",字形不合。把"申簋"称为"引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高青陈庄遗址中的引簋意义重大,其中“俘吕兵”一语,本文认为是“俘莒兵”,即俘获莒国的“兵”.在此理解是,本文讨论了引簋对于认识西周时期周人在东方的封建殖民情形及齐人向鲁东南地区扩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学琳 《管子学刊》2011,(1):123-126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是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的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别都或辅都。  相似文献   

9.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10,(2):103-106
山东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所收藏的传世青铜器《引尊》,是引为其同宗长辈所造之祭器,金文资料反映,《引尊》之引为西周中期人,是商齐裔胄,其生存年代与生存的地域均与陈庄出土青铜簋中的"引"相同,他们是否是同一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青陈庄铜器铭文与城址性质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辉 《管子学刊》2010,(3):102-105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地的发现对于西周考古与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迄今所报道的资料,对两则铜器铭文做了解读,并对陈庄城址的性质做了推考。文章认为,陈庄墓地从西周早期成王开始延续到中期的昭穆时期,其间未曾中断,与城址的存续时间相吻合。陈庄城址规模较小,不大可能是西周齐国的都城,其属于齐国贵族封邑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个封邑,应该是豐。  相似文献   

12.
陈庄考古发现比较摭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敬明 《管子学刊》2010,(3):111-114
陈庄西周早中期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成果,其中车马坑可与胶县西菴商代晚期者作横向比较;而西周早期刻有周易卦画的卜甲,分别为周易中之"艮"与"噬嗑",可与平阴朱家桥殷代陶罐上刻画之"损"卦相联系。豊般铜器之主人,应与山东商周古国发生密切的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3.
孙敬明 《管子学刊》2012,(2):123-125
考古发现研究证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营建于西周早期,论者或以为此乃西周薄古或丰邑.依据城址时代与相关动植物遗存以及墓葬出土青铜器之铭文,结合商代卜辞所记王师曾多次征人(夷)方而驻戍齐地的记载,即可推证此应是商周时期的齐邑,而金文所记驻此的“齐师”属于西周王室军队,此齐邑则是济水流域商周王师戍守东方的军事城堡.  相似文献   

14.
张学海 《管子学刊》2010,(4):108-110,128
陈庄西周城是周代考古的重大新发现。南城门内的祭坛与贵族墓地对城的属性作出了证明。祭坛为社坛、贵族墓地是家族墓地,两者的平面关系体现了"左祖右社"的思想观念。陈庄西周城是齐侯所立之"家",是迄今首例西周卿大夫封邑。  相似文献   

15.
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发现了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垣遗迹,并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狄城西南角坑塘北壁清理的剖面显示该段城墙,由三期夯土组成:其中,一期夯土约当春秋时期,二、三期夯土约当战国时期。城垣年代下限约当西汉中期。勘探发现了部分陶、石、骨、蚌等出土遗物,包括岳石、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西汉等不同时期的标本。比较明确的给出了狄城遗址的文化脉络和年代跨度。狄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城址的确认,是山东商周考古继陈庄西周城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也是齐文化研究的又一突破性发现。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成果对夏商时期齐地的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西周齐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周任命官员,在册命之前,其实还有一个面命的程序.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顺命书与"王若曰"所引领文字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册命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钟、姬寏母豆铭文所反映师■和姬寏母的关系,近年为学界所关注,有同姓兄妹或姊弟关系、夫妻关系等说法。但从姬寏母称师■之父静公不加亲称的情况看,姬寏母与静公可能是同辈之人;联系师寏父诸器铭文,得见"姬寏母"之命字方式可能是以其夫师寏父之字为字,静公是师寏父、师■为姬寏母子辈的可能性较大。师■宗族为周初开国功臣师尚父后裔留相王室者所建,分析师尚父后裔所建宗族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周代宗法制度下分宗、立宗及建构国家的模式以及周代军事长官、异姓宗族参与周王朝政治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陈庄西周城与齐国早期都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成敏 《管子学刊》2010,(3):106-110,114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推论陈庄西周城或为太公封齐始都营丘、或为胡公迁都之薄姑。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从城的年代、规模、使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进行考察,认为陈庄城既非齐国早期都城营丘,也非胡公所建薄古,陈庄西周城有可能为西周早期周公东征斩灭薄古封建齐国所建立的军事城堡。  相似文献   

19.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作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它本是古代照面的用具,但从唐初三度的《古镜记》中描写古镜法力无边,能镇百邪来看,镜子又是道教中的重要法器。由于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等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考古学上一直将铜镜作为重要的断代器物。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四千多年前的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之后,铜镜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宋元以后日趋衰退,直至清代中晚期时为玻璃所替代。铜镜背面的纹饰是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  相似文献   

20.
勾稽齐国境内出土亚醜、册融、纪国、叔龟、画、小臣传、师、过、斟、鄩、上曾、鲁、铸、陈、蔡、曹、淳于、宋、商丘叔、蔇、陬、吴、越、燕、韩、赵、魏等二十七国族百数十件带铭文的青铜器。铭文篇章所涉疆域东起自海,西抵周原,南达荆楚吴越,北逾燕赵山戎。藉对相关铭文内容酌为诠绎,以揆度每历史时期齐与列国之间文化交流趋向与融合之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