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惟正是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他出版了多部声乐理论专著、发表了大量的声乐评论文章.他的评论文章从声乐实践出发并将声乐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阐发了对当今声乐演唱,比赛,教学以及声乐事业发展的观点与感想,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2.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审美原则之一.探讨、研究如何规范歌唱语言,使之准确地表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研究的长期课题之一.广东省地处我国南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发准普通话语音对于广东人来说乃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比粤语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使学生掌握二者的发音规律,并在歌唱中有意识地规避方言语音,规范歌唱语言,真正做到"出声"字头清,"引腹"韵母纯,"收尾"归韵准.  相似文献   

3.
在学院派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通常把歌唱方法严格地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三种唱法的分类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和歌唱艺术的发展.然而,在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三种唱法的观念已经开始制约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应从对三种唱法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用科学的和富有时代性的思维来指导声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声乐知识的掌握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然而,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采用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即"一对一"教学,注重声乐技能的训练.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末来的中学音乐教师,更需要的是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上不能范唱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因此,今天的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的优势就被凸显出来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师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在声乐的学习和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改变了过去声乐教师只注重纯技术训练而忽视对声乐心理的状况,使其在声乐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活一次     
潘虹 《天风》2008,(2):44-45
1997年,姚远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专业和信仰上,果效颇丰.她先后师从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徐宜教授,并获第六届亚洲声乐大赛的季军,她先后两次荣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唯一的声乐演唱奖……1996年5月,她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受洗. "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十弦瑟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诗33∶2-3)如今,姚远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作为大学的艺术教师,近年来,她所培养的学生谢弦考入了上海"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叶莺荣获全国声乐大奖,当一位年轻的歌唱家,使得更多的比她还年轻的学生获得声乐佳绩之时,她更为清楚,在艺术探索和教学中,追求心灵的善美境界是首位的.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师的素质是声乐艺术发展和延续的关键,关系着声乐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期的声乐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优秀的教学艺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并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推动声乐教育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师资.那么高师声乐教学该怎样把握住服务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大体方向呢?这就需要全面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对音乐学习的需求状况,从而有效地进行声乐教学教师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霍磊 《美与时代》2014,(6):56-56
随着这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于声乐教学的探讨也在不断的变化。基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高要求,传统声乐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随时变化的声乐发展,并且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以下在分析声乐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同时,推广应用开放性的声乐教学模式,从声乐教师和学生个人各个方面入手,探讨声乐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此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民族声乐的现状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由电视声乐大赛所引起的媒体效应,在全国可以说是掀起一股音乐盛会的浪潮,全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文化盛会之中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也以自己的方式全程关注着每一届的比赛.作为民族声乐的学习者,我在近几届的比赛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一届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不间断的举行,各个地方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新人",但希望在民族歌坛上显山露水的新人们,除去在个人特色上有些差异外,在用声方法与风格上,大体都跳不出彭丽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李研  徐欣 《美与时代》2014,(9):80-80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飞跃,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特别是在教学设施相对更加完备的大学课堂,传统声乐教学主要依靠示范、引导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媒体途径的引入,不仅解放了教师的手和嘴,同时也为学生的反复、精确学习提供了便利,文章基于此,分析声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艺术概念,它的内涵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的特点.因此,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在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加深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霄 《美与时代》2004,(11):69-71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声乐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师为了把自身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相对的提高,依据声乐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地探索,创造了大量的教学语言.根据声乐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将其分为形象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叙述性语言和口诀式语言.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声乐学习者们通过昕歌唱家的唱片[1]来辅助声乐学习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要想拥有大量歌唱家的唱片已不再是什么奢望.然而,面对这浩瀚的音乐财富,很多声乐学习者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选择,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及音乐修养,则可能会被淹没其中而迷失方向,或者仅仅是泛泛的欣赏以及随意的模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声乐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青教薛谭的故事,早已流传于后世,并留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美谈。而戏曲声乐的教学,也早在宋代张炎的《讴曲旨要》、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书中已有所记载。可惜却缺乏专论戏曲声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今,现代科学及其技术成果对声乐学科的影响势不可挡,声乐艺术的人文价值逐渐被科技的工具理性所压制。科学与人文分水岭下的声乐艺术研究面临着发展路径的选择。当然,在深入探析了科学对声乐艺术发展的反向效应后,提出科学与人文的交合的声乐研究思维,也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格涅辛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体制的培养方向全面,专业划分明确,教学大纲严谨、细致,又不缺乏灵活性、科学性.在教学计划方面,其计划详细严格,囊括了从17、18世纪的巴赫、海顿、莫扎特的古典声乐作品,到20世纪的格什温、肖斯塔科维奇、斯维利多夫的现代声乐作品;在歌剧教学方面,其针对一个剧目,所有学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格涅辛音乐学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各个学派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并逐步融合,推动了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