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社在去年出版了姆·阿·西林所著的的“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一书。在这本害中,作者就几个主要问题论述了爱尔维修的哲学观点,解剖了他的著作中的革命的哲学内容。在阐述爱尔维修的思想时,作者还把他的观点与霍尔巴赫、狄德罗的观点作了比较,也与拉吉舍夫的观点作了比较。作者首先在“导言”中分析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指出当时的哲学革命是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继续深入开展对狄德罗的研究,继承他对封建专制、宗教神学的批判精神,继承他的战斗唯物主义的珍贵遗产,这是对这位博学多才的思想巨匠的最好纪念。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首领。他的思想是十八世纪法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的继承。在我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有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两种表现形式,它经历了一个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发展过程。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当狄德罗刚刚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正处于这一转变的关键阶段。狄德罗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短短的几年内,  相似文献   

4.
约翰·托兰德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英国唯物主义的一位著名代表。托兰德(1670—1722)生活和著述的时期,正是一六八八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妥协方式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一起源杂志论文的范围不允许详尽地阐述本论文标题所规定的问题。本文作者只是把自己的努力与为了战胜否认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错误观点所已经作出的尝试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库诺·费舍,文德尔班,宇伯威希一海因泽等把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哲学描绘成唯心主义绝对统治的范围。只有费尔巴哈被认为是德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出色的代表人物。当时费尔巴哈曾指出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传统。他在自己的著作“论唯灵论和唯物主义”中辟出事门的一章来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1908年列宁在他那篇批判马赫和马赫主义的著名论文里写道:“在1906年,马赫也是很老实地承认:‘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坚持唯物主义’”。列宁这里引证了《认识与谬误》中的一句话,但他歪曲了马赫命题的原意,为了证明这一点,应该直接读他的原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今天都把已有150年历史的旧唯物主义当作哲学,而对于哲学家乃至对哲学思想不太外行的人说来,这个体系早已是不能再接受的了”(《认识与谬误》第4页)。马赫这段话是针对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而说的,这不可  相似文献   

7.
实践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纯客观性和唯心主义的纯主观性,用实践范畴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自然尺度和社会历史尺度的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立足于唯物史观,达到了自然、社会、人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包括历史观和自然观在内的完整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神圣家族》是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合著的第一部书。该书是马克思、思格斯创立自己新的世界观体系过程中的一部著作。书中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美学等等。其中第六章第四节“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凝结着马克思对法国唯物主义研究的成果,其中包含着马克思对爱尔维修旧道德观的继承与批判,以及对自己唯物主义道德观的阐述,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法国的唯物主义与英国唯物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革命,还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革命?这个问题表明,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中,隐含着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一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一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这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马…  相似文献   

10.
爱尔维修做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其哲学特征是他特别注意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领域中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既不能归结为在旧唯物主义的“纯粹”的自然现上注入辩证法,也不能归结为把一般唯物主义的原则延伸到不包括自然的“纯粹”的社会历史领域,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哲学把自然和社会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以科学的实践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也从历史考察自然,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的“社会-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一体化哲学;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与当代哲学的性质相悖,与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原”的涵义,它只表现为哲学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二十年,阐释学在欧洲有了新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阐释学,它旨在重新对马克思主义与阐释学的关系进行估价,其代表人物为劳伦佐(AIfred Lorenzer)和山库勒(Hans Jorg Sandkuler)。 1 劳伦佐把唯物主义阐释学和精神分析联系起来。他企图把正统的弗洛依德的后心理学当作阶梯而达到理解的理论,并且倾向于把历史的空间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过渡到一种社会化的唯物主义。劳伦佐把精神分析看成是交互感应的唯物主义理论。哈贝斯已经提出了背景理解的方法,即把个体的意义导入公众语言。比如,“神经官能症”本来是属于个体病人的疾病概念,后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概念,这种从个体意义转向公众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具有  相似文献   

14.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唯物主义是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初“反思哲学”时期最响亮的一个用词 ,是不同于传统理解方式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解方式 ,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观点 ,从理论上推进了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理解。但近年来 ,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有些“卡壳” ,希望本述评能抛砖引玉 ,深化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一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 ,实践唯物主义即以实践为核心与灵魂的唯物主义 ,它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唯物主义性质。但人们对实践唯物主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大体说来有三种基本倾向。———实践中介基础论。认为实践对于意识的基础作用 ,表现为它是联结思…  相似文献   

15.
郑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16-116
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接着将历史-地理唯物论与传统唯物史观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的内容。最后从实践层面上论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哲学思想为解决城市与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忽视、贬低了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同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两者起着同一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分开。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针对旧唯  相似文献   

17.
大卫·哈维的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接着将历史一地理唯物论与传统唯物史观进行比较,挖掘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新的内容。最后从实践层面上论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哲学思想为解决城市与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虽然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但他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范畴。由于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把直观看作哲学的工具、生活的原则,并从直观的观点出发把握感性世界和人,从而导致其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陷。这种直观性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20.
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不过,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相比,狄德罗在我国的介绍和传播相对地说时间要晚,早期翻译介绍的文字数量也比较少。到了解放后,对狄德罗著作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才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准备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