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儒学的回归已俨然成为一种态势①。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需求,呼唤着儒学学者回归“儒者”的真精神,以促进当代儒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笔者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儒学的社会需求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国家因落后而被动挨打,当时的知识精英“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转向西学,儒学基因处于沉睡的状态;197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和平崛起,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儒学基因得到激发、苏醒和释放。“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从官方到民间,都不约而同地追根寻源,回归文化意义上的“自我”,以更好地治国理政或者安身立命。这正是“儒学回归当代中国”的内在原因。在这种态势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众,商界还是教育界,都表现出对于儒学(或者扩大地说,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经世:南宋儒者薛季宣的事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功精神是南宋儒者薛季宣受时代影响最为深刻的精神特质。由于薛氏特殊的身世经历,它在秦桧专权的压制氛围中形成,经历了武昌任官的考验,在地方士大夫群体中疏离政府的倾向与孝宗初期的功利风气之间左右抵挡,彰扬了以儒学经世的实践信念。事功精神能够发挥儒学对政治现实的道义批判性,但对政府路径的依赖成为其内在的限制,造成难以克服的困境。他和朱熹等道学家之间的分歧,则代表了南宋儒学内部迅速而剧烈的分化变动。其中,经世取向的选择对儒家精神的体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灵活阐释,拓展了儒学的接受群体;他的中国立场,让西方封闭的话语场内多了他者的声音。卫礼贤复活作为道德宗师的孔子形象,彰显儒家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令人信服地从西方视角确证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他的跨界阐释让他得以克服专业局限,为上世纪初的中西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儒学历来都具有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既表现在对世俗社会风气、政治上的不合理之处展开批判,亦表现在对儒家以外其他各家思想的批判方面,当然还表现在对儒学内部不同  相似文献   

5.
6.
7.
儒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 2 0 0 0多年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是 :儒学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促进作用吗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 ,在新的世纪中 ,中国经济将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有英国人预测 ,到 2 0 50年中国经济将赶上美国吗 ?不是有不少学者认为新的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吗 ?当然 ,我们不会因为几个洋教授的几句赞誉之辞和美好预测而沾沾自喜 ,但不容置疑的是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 ,经济上必将越来越强大 ,东方睡狮正在觉醒 !中国共产党正在全心领导十几亿中国人民想尽一切办…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与儒学吕明灼李大钊的思想转变与其对儒学的认识密切相关,应重视李大钊从走儒家士大夫之路向民主主义者的转变的研究。五四前后李大钊对儒学的批判最为深刻,代表了时代的高度,体现了一种彻底地反封建精神。李大钊对儒学的认识与态度,整体上是正确的,他既尊重与...  相似文献   

9.
医德与儒学     
医德与儒学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医院(164300)邹世霞尹秀兰儒学中“仁”的思想理论与现行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有相同的内涵,所以,研究医德与儒学的关系,对今后医学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何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的“儒者气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人朱有言:“予以为孔、孟之学,发明之者,来先儒也;身体而力行之者,诸葛武侯也。”(清张鹏胡编印《诸葛忠武志》卷八)在中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有高谈心性而置“四海因穷”于不顾者,有满口孔、孟仁义道德而“行若狗彘者”(李赞语,兄《续焚书·三教归儒说》)而“自比于管仲乐毅”,并且从未标榜儒家的诸葛亮,却真正实践了孔、孟之学。这种反差的确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现在让我们看一着诸葛亮是如何身体力行扎、孟之学的。一、“为王者师”在孔、孟看来,土君子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为王者师”,因为只有“为王…  相似文献   

11.
贺麟根据其“新心学”的理论,为中国人的现代转化设计了既承接儒家传统,又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新型儒者形象。为此,贺麟论述了新儒者的人格基础、人格表现、人格态度和人格载体,认为新儒者应该是品学兼优、身心协调、充满向上精神的现代新人。这样的儒者不仅是社会使命的承担者,而且是中西文化优长的结合者。贺麟的新儒者人格是西方工具理性与...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立了意在惠及天下众生的"仁爱"学说,为儒家所宗,奠定了中国主流文化的思想基础。儒学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民为本。孔子的全部学说,关注的最终焦点都是百姓的幸福。汉代以后,儒学被统治者定为一尊,成为封建丈化的正统。但是,统治者标榜的儒学,已非"原典儒学",而是经过文人政客改造了的儒学。儒学政治演变成了政治儒学。孔子的学说近乎理想化,存在两大严重缺陷:"尊君抑臣"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自律"的调控手段。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儒学的更新与朱熹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钟肇鹏从孔子到朱子,儒学的发展变化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从孔子开始,儒学即表现了善于抉择、博采众长的开放性特征,虽然儒家历来祖述五经,宗师仲尼,但每一阶段的儒学都吸收了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对儒经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朱熹集理...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邹昌林儒学与宗教的关系,至今聚讼未果。其关键原因是,利用现行的成型理论,尚无法给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一个正确的定位。无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尊敬而把中国宗教定位为世界宗教的“第三大河系”─—“哲人宗教”,还是就中国文化本身源头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儒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儒学具有宗教性,却不是宗教,然而儒学持续发展了2500余年,积聚了难以穷尽其价值的学术资源与思想资源,足以媲美像佛教这类几乎与其同时产生的世界性宗教,而远胜于任何一家世俗性的思想学说。这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奇观。儒学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儒学开拓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交互并用、合力推进的发展道路。传承是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常态发展,创新是突破屯邅、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学、佛学的冲击,已频于消歇。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自西汉以后从未动摇,只是一度削弱过。一切试图有所作为的帝王,总是关心儒学的发展和运用。通常人们把南朝帝王,尤其是梁武帝奉佛看得极为严重,并得出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国的结论。其实,处在南朝战乱频繁,佛、道思想流行这一历史时期的梁武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执政过程中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南朝经学以梁代最盛,也最具特点和代表性。这与梁武帝的倡导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学、佛学的冲击,已频于消歇。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自西汉以后从未动摇,只是一度削弱过。一切试图有所作为的帝王,总是关心儒学的发展和运用。通常人们把南朝帝王,尤其是梁武帝奉佛看得极为严重,并得出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国的结论。其实,处在南朝战乱频繁,佛、道思想流行这一历史时期的梁武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执政过程中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南朝经学以梁代最盛,也最具特点和代表性。这与梁…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的中国哲学界,理学研究繁盛异常,出现了一些颇有学术深度的论著。翻阅这些著作,常常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但有时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困惑。其中给我最突出的负面印象是:这些论著强调了理学思潮的独立性,这有其合理性,但却忽视了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延续性。我手头近年出版的讲理学专著,有的从“宋初三先生”讲起,有的从周敦颐讲起,有的从朱熹讲起,总之都从宋代讲起。理学是怎样产生的,它是古代何种思潮运动发展的结果,都没有作出详尽的交待,因而使人无法看清这一巨大思潮历史演变的明晰脉络。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同断代思想史有关,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们忽略了理学也是儒学这个特点。这样说,也许会有人感到不公平,因为这些书中也常常提到理学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19.
明代平民儒者颜钧的大中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存《颜山农先生遗集》九卷,系清咸丰六年(1856)江西永新颜氏族刻本。署同邑后学尹继美编校,沪溪族裔颜学渊校刊。此书之前,康熙间,有明遗民同邑后学贺僧护、湖西分守道施润章、永新教谕何履乾先后搜集颜钧遗稿,然而均未见编辑成书,刊刻行世;乾嘉时,颜钧裔孙颜特璋复搜集山农遗稿,“久欲鸠集刊传,亲心有余而力不足,兼之本朝查书甚严,又追来词田表薄,各派萧条,不能助发”以颜山农先生遗集原钞跋》),故未能利行。此书在咸丰年间问世以后,又屡遭厄运,幸颜钧第十二代裔孙颜学总先生悉心搜集,珍藏至今。关于颜钧生平与此书…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关于“文以明道”的文道统一观,突出地反映了唐代古文运动具有文学革新和儒学复兴双重性质。柳宗元不仅大力提倡文学复古,而且积极鼓吹儒学复兴。但是,柳宗元与儒学复兴的关系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简略地论述一下柳宗元的儒学复兴理论和实践,希望引起讨论,以便把柳宗元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