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 ,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汉儒以文化守成自任的意识 形态阶层职能的自觉意识,儒学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是在反思与辩护两个层面进行运作的 ,以及它阐明现状的意义和提示行动方向的社会历史功能等。对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功能的分 析与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批判的新儒学极为注重汲取船山思想,提出当代新儒学的发展当走回到船山的路。它对船山思想的重视体现在三个方面:重气、重实存主体、提倡道德发展论。作为对台湾后牟宗三时代儒学发展的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它肯定儒学的未来发展要走出道德形而上、开启社会实践、回归生活世界,同时注意到了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对泰州学派的批判包含了三个主题,首先是对师道论的肯定,其次是对孝弟说社会教化功能的批判吸收,最后是德性与功利之辨。通过泰州批判,黄宗羲将儒学有关内与外、心性与政治问题的思考推上了新的层次,凸显了一种包含社会、政治取径,在更高层面重构儒家德性政治的思路。一方面,继承泰州的个体意识(师道论)而又突破其以个体道德外推的经世模式(孝弟经世论);另一方面,以儒释德性功利之辨为基点反思社会政治秩序的根基,而把心性问题联结于权力公正性与制度问题。由此反映出《明夷待访录》与《明儒学案》、经世之学与心性之学的交汇,呈现出晚明儒学思想转型的一种独特形态。  相似文献   

4.
明末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华之根本目的是以天主教归化并改变中国,但儒学的强大力量及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不仅未能使传教士们达到其目的,相反,“理性的狡狯”却使中西文化皆受益于以传教士为媒体的文化交流。为了在中国立稳阵脚,传教士们不得不与儒学进  相似文献   

5.
6.
儒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 2 0 0 0多年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是 :儒学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促进作用吗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 ,在新的世纪中 ,中国经济将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有英国人预测 ,到 2 0 50年中国经济将赶上美国吗 ?不是有不少学者认为新的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吗 ?当然 ,我们不会因为几个洋教授的几句赞誉之辞和美好预测而沾沾自喜 ,但不容置疑的是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 ,经济上必将越来越强大 ,东方睡狮正在觉醒 !中国共产党正在全心领导十几亿中国人民想尽一切办…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与儒学吕明灼李大钊的思想转变与其对儒学的认识密切相关,应重视李大钊从走儒家士大夫之路向民主主义者的转变的研究。五四前后李大钊对儒学的批判最为深刻,代表了时代的高度,体现了一种彻底地反封建精神。李大钊对儒学的认识与态度,整体上是正确的,他既尊重与...  相似文献   

8.
医德与儒学     
医德与儒学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医院(164300)邹世霞尹秀兰儒学中“仁”的思想理论与现行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有相同的内涵,所以,研究医德与儒学的关系,对今后医学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何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相似文献   

9.
约翰·托兰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以颠倒作为核心问题来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批判逻辑: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首要意义就是要颠倒这种颠倒的理论,并且通过深化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具体问题,推进了意识形态批判的颠倒逻辑。但托兰斯在用以界定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中把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意识形态化,这是他在展现颠倒逻辑时误用了这种逻辑,反而表露出自身理论只是一种颠倒了马克思理论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批判与批判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剑 《哲学动态》2012,(1):9-13
一何谓文化,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中,并能感觉与意识到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说它复杂,是因为当人们试图给予文化以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定时,通常又会感到难以言说。人类文化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直到今天,文化似乎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尽管  相似文献   

11.
儒学的更新与朱熹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钟肇鹏从孔子到朱子,儒学的发展变化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从孔子开始,儒学即表现了善于抉择、博采众长的开放性特征,虽然儒家历来祖述五经,宗师仲尼,但每一阶段的儒学都吸收了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对儒经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朱熹集理...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立了意在惠及天下众生的"仁爱"学说,为儒家所宗,奠定了中国主流文化的思想基础。儒学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民为本。孔子的全部学说,关注的最终焦点都是百姓的幸福。汉代以后,儒学被统治者定为一尊,成为封建丈化的正统。但是,统治者标榜的儒学,已非"原典儒学",而是经过文人政客改造了的儒学。儒学政治演变成了政治儒学。孔子的学说近乎理想化,存在两大严重缺陷:"尊君抑臣"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自律"的调控手段。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字尔达,四川盐亭人)被誉为现代学术史上由经学向史学过渡之典范.根据这种看法,蒙先生以自己先经学而后史学之成学经历,向我们展演了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的一个典型过程.不过,用"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或者"经学到边缘,史学到中心"来界定蒙文通学术之意义,似乎有失笼统.  相似文献   

14.
康德道德哲学一般被视作形式主义的伦理学,这种形式主义的特征可以从《实践理性批判》中对想象的态度得到辨明。通过考察想象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位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虽然康德明确地要求在实践理性领域中排除想象,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把想象从他的道德哲学体系中排除出去。据此,康德伦理学不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舍勒对他的指责只有在一般和不严格的意义上才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形式主义伦理学自身有其必要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特征一方面是他最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因压抑和束缚了想象力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而误解了实际道德行为,否定了实践智慧。通过这一例证式的分析,我们能够表明:任何一种伦理学,若不懂得想象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就都意味着致命的缺陷。而想象的这种作用又包含先验想象力的作用和经验想象力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剑 《学海》2001,(4):76-79
一1 .谈到哲学的特点 ,人们很容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若干个。而且不同的哲学学派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或特点。但哲学根本性特点是 :必须渗透或贯彻着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正如一个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一样 ,一种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哲学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哲学品格。哲学无论被看成是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 (黑格尔语 ) ,还是被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 ) ,都蕴涵着对哲学批判品格的肯认。把哲学作为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时 ,它意味着哲学…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学、佛学的冲击,已频于消歇。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自西汉以后从未动摇,只是一度削弱过。一切试图有所作为的帝王,总是关心儒学的发展和运用。通常人们把南朝帝王,尤其是梁武帝奉佛看得极为严重,并得出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国的结论。其实,处在南朝战乱频繁,佛、道思想流行这一历史时期的梁武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执政过程中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南朝经学以梁代最盛,也最具特点和代表性。这与梁…  相似文献   

17.
<正>儒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儒学具有宗教性,却不是宗教,然而儒学持续发展了2500余年,积聚了难以穷尽其价值的学术资源与思想资源,足以媲美像佛教这类几乎与其同时产生的世界性宗教,而远胜于任何一家世俗性的思想学说。这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奇观。儒学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儒学开拓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交互并用、合力推进的发展道路。传承是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常态发展,创新是突破屯邅、  相似文献   

18.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邹昌林儒学与宗教的关系,至今聚讼未果。其关键原因是,利用现行的成型理论,尚无法给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一个正确的定位。无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尊敬而把中国宗教定位为世界宗教的“第三大河系”─—“哲人宗教”,还是就中国文化本身源头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学、佛学的冲击,已频于消歇。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自西汉以后从未动摇,只是一度削弱过。一切试图有所作为的帝王,总是关心儒学的发展和运用。通常人们把南朝帝王,尤其是梁武帝奉佛看得极为严重,并得出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国的结论。其实,处在南朝战乱频繁,佛、道思想流行这一历史时期的梁武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执政过程中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南朝经学以梁代最盛,也最具特点和代表性。这与梁武帝的倡导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的中国哲学界,理学研究繁盛异常,出现了一些颇有学术深度的论著。翻阅这些著作,常常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但有时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困惑。其中给我最突出的负面印象是:这些论著强调了理学思潮的独立性,这有其合理性,但却忽视了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延续性。我手头近年出版的讲理学专著,有的从“宋初三先生”讲起,有的从周敦颐讲起,有的从朱熹讲起,总之都从宋代讲起。理学是怎样产生的,它是古代何种思潮运动发展的结果,都没有作出详尽的交待,因而使人无法看清这一巨大思潮历史演变的明晰脉络。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同断代思想史有关,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们忽略了理学也是儒学这个特点。这样说,也许会有人感到不公平,因为这些书中也常常提到理学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