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做自己最好     
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多年后重逢,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娶了妻子生了儿女。兄弟俩过得都不快乐: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温馨;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闲谈。正要离开时,发生了山崩。他们慌乱中躲进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几天后,兄弟俩获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他们将错就错,体会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为了衣食拼…  相似文献   

2.
兄弟2人分父母留下的两间破草房,哥哥斤斤计较,破坛破罐都不放过,还千方百计霸占属于弟弟的那间破房子。弟弟一气之下,索性把家产都给了哥哥。独自去外面闯世界。多少年过去了,弟弟历尽艰辛终于发家,而在家的哥哥却依旧穷困潦倒,仍住在破草房里。弟弟衣锦还乡,哥哥满面羞愧,弟弟却淡然一  相似文献   

3.
灯草与石头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不用说,后娘很偏心。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的辛苦可想而知。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没过多  相似文献   

4.
两根竹子     
正犀牛伯伯家东边有一小片树林,去年春天,冒出两根竹笋,好像一对兄弟,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几年后,两根竹笋长成了修长的竹子。一天,哥俩憧憬着未来。长得高的竹子哥哥说:"弟弟,我们都长大了,不知道能派上啥用场?""是呀!我也每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长得矮过哥哥的竹子弟弟说。哥俩每天期待被主人派上用场,发挥作用。一天早晨,竹子弟弟被犀牛伯伯一刀砍下。  相似文献   

5.
清朝初年,博野有个宋赓休的人,特别善排解乡里民事纠纷。周围数十乡有什么纷难难解之事,只要他到场,三言五语,纠纷便马上被排解开。 一次,乡间有兄弟俩闹纠纷。弟弟打了哥哥的孩子,哥哥气愤地要报复,并准备到官府告状。赓休听说后赶去解劝,对哥哥说:“你是多么痛爱自己的孩子啊!可惜你父亲不在了。要是他在,你弟弟胸前的伤痕能让他老人家看得下去吗?”一席话说得那位兄长满面羞愧,马上打消了报复的念头。 乡里有个年轻的媳妇上吊死了,她母亲非要女婿家大作佛事超度不可。赓休听说后便赶去劝说这  相似文献   

6.
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一位叫哈洛·波尔,是位数学家;一位叫尼尔·波尔,是位物理学家。有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相互揭短吧。”弟弟哈洛说:“哥哥,这我可做不到。”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感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7.
平凡短思     
当杜鲁门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访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暗暗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他不愿借当总统的哥哥扬名,更没有为自己的平凡感到惭愧。他坦然地接受了平凡,而且显示出一种笃定而坦然的精神态度,何尝不值得人尊敬!  相似文献   

8.
快乐无价     
古代京城的一对亲兄弟,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一种长生果,筹足了银子.信心百倍地向南海出发了。他们转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满坡满谷的山花烂漫,香气入肌透髓。在城垛中长大且一向迷恋花草的弟弟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立刻心花怒放。就乐不思长生果了。挥别了弟弟,哥哥继续前行。这天,一眼幽泉吸引了哥哥的脚步,未及泉眼,便闻酒香袭人,嗜酒的他不由得驻足畅饮。  相似文献   

9.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这弟兄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  相似文献   

10.
(l)艾丽丝进了忘却林,使她忘却了当天是星期几。 (2)偏偏又受到了两个怪里怪气的兄弟俩的阻拦。怪哥哥逢星期一、二、三是说谎日,四、五、六讲真话;怪弟弟星期四、五、-六是说谎日、一、二、三讲真话。哥俩非要艾丽丝讲出当天是星期几方可通行。哥俩各讲一句话由艾丽丝来推算。 (3)哥哥讲的是:昨天是我的撤谎日;弟弟讲的是:是我的撒谎日。聪明的艾丽丝很快便推断出当天是星期几。昨天也诸君,请问是星期几呢?(答案见丫期)飞we一全︸一不三巫三.-l-︸--﹄l不一︸l-.一11-。一l﹃ee--一i︸.1=-一--︸J-今-一-︵。-﹄︸-.-一︸1奋--一---一1--…  相似文献   

11.
丁光训 《天风》2007,(13):6-8
弟兄姊妹们,今天让我们来认识神的一个青年仆人,就是对神忠心耿耿的约瑟。约瑟一家共有弟兄十二人,他是第十一。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大志的青年,为人正直,对哥哥们不太严肃的生活很看不惯,常去告诉父亲。这当然就导致了哥哥们长期对他的不满。当约瑟十七岁那年,哥哥们远出放羊,约瑟奉父亲的命给他们送饭。哥哥们对他怀恨在心,就暗暗把他卖给一批商贩,对父亲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喻道故事:一对家境贫寒的夫妇,育有两个性格各异的儿子,哥哥外向,弟弟内向。一天,父母给哥俩买了同样款式的衣服。看到漂亮的新衣服,哥哥高兴地跳了起来,激动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开心!"一旁的弟弟却哭了起来,伤心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难过!"多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15.
灯草与石头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相似文献   

16.
正漂浮在河边的一根木头上,趴着四只青蛙。突然水流变急,木头缓缓地顺流而下。青蛙们十分高兴,因为这是它们的首次航行。不多久,一只青蛙说话了:“这根木头实在是神奇,它会自己运动,就像有生命一样。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第二只青蛙说道:“这根木头跟别的木头一样,是不会运动的。运动的是河水,它流向大海,从而带动了我们和木头。”第三只青蛙却说:“木头和河水都不会运动,运动的是我们的意识。假如没有意识,一切运动都将不会存在。”这三只青蛙开始为究竟是什么在运动而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亲兄弟,他们生活的农场相毗邻,40年来他俩相处得相当不错。然而有一天却为一件鸡毛蒜皮之事闹起矛盾来,这也是他们之间第一次出现裂痕,而这一切仅源于小小的误解,从而产生重大分歧,进一步发展为恶语相向,之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长期的兄弟合作就这样破裂了。一天早晨,有人敲哥哥家的门,来人是一木匠,他是来这儿找点活干的。哥哥说:“我这儿有些需要你干的活。你瞧河那边的那个农场,那是我的邻居,事实上,是我的弟弟的农场。我俩的农场之间本来有一块草地,上周,我弟弟用推土机在这儿推出了一条河。请帮我筑…  相似文献   

18.
某市读者哈先生来信:我于2004年8月初,以租赁的方式承租了嘉和公司(化名)位于本市某地段的楼房使用,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2005年1月,嘉和公司因经营不善,曾向龙腾公司(化名)借款150万元。2005年7月,嘉和公司因财务问题无力还款,决定将上述楼房卖给龙腾公司。双方经过协商,决定将房屋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卖给龙腾公司,后双方经过协商决定以162万元价格转让此房屋,同年8月10日,双方到房屋部门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同年8月中旬,龙腾公司找到我,要求我腾出所租房屋,遭到我的拒绝,我提出自己愿意以162万元价格购买该房屋。双方发生争议,遂龙…  相似文献   

19.
马哈路逝世了。在清真寺为他举行葬礼时,他哥哥当众宣布说:“我弟弟哈路,突然逝世,未及交待生前之事。他欠谁的钱,请与我联系,我一定替他偿还。”他说的真切诚恳,十分感人,这一举动令人敬佩。马哈路是山西长治市一位普普通通的穆斯林。1996年自购汽车一辆,从...  相似文献   

20.
石头的故事     
有位拾荒者在野地里捡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怪怪的沉沉的,他不介意地把它扔进了袋子里,半路上以10元钱把石头卖给了一个收货郎。那个收货郎呢,一转手又以30元钱卖给了路边的废品回收站。结果回收站的老板以300元的高价又卖给了一个小老头。最后那个小老头是以一千万的价格卖给了珠宝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