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渊 《学海》2001,(4):62-64
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价值不同之别,更有其方法论之异。对于共同体建构的价值,我国提出的"公平正义"与新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虽然字面相同,但其价值方法论迥异。新自由主义的方法论实质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质是方法论的集体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同根同源,利己主义之于共同体表现为"民族主义"、单边主义与"成功者逃离"等逆全球化思潮。方法论集体主义是破解个人利己主义"公平正义"价值疑难、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外的利他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主义是作为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对立理论而出现的。但由于利己主义是西方社会长期盛行的伦理价值观,这难免使利他主义思想及其传播受到影响。真正从理论上研究利他主义的是当代西方学者在宗教学、伦理学、法学领域以外的新论述。本文提供这方面的一些资料,供研究者参考。一、利他主义的生物学支持近代生物学上的达尔文主义盛行,使许多思想家用生物学理论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运用丰富的生物学实证材料,指出动物具有利他、互助行为。他用密蜂和蚂蚁群居营生现象来解释生物的互助,说明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4.
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价值观,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个人价值、个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更不等于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评价个人主义价值观,抑制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认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寸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实这是一个绝大的误会。台湾出版的《爱的哲学》一书,清楚地表明了该书作者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立场。抄录几段,以资证明: 在谈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该书指出:“个人与社会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的现实”,它们“相辅相成而不对立。……人既然生来就具有社会性,那么不只应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对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汇的个人主义的内在矛盾及与生俱来的弊端,往往比非西方社会背景的人们拥有更为深切的认识。本文评述了西方学者关于个人主义的弊端以及个人主义的发展前途等问题的一系列观点,力求为人们加深对个人主义危害性的认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7.
王海明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撰文指出,个人主义论著很多,但公认的“泰斗”当推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他们的个人主义体系,均由“行为观”与“道德观”两部分构成。他们从行为本性来说,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是为了自我,行为手段也只应依靠自我;从道德本质来说,道德目的在于维护自我,目的为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他们既否定利他主义的“纯粹利他”原则,又否定合理利己主义的“为己利他”原则,而把目的只为我,手段只靠我的“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原则。五大家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一方面,杨朱、庄子、尼采的“单纯利己”是出世的个人主义,是彻底的、极端的、不合情理然而合乎逻辑的个人主义;海德格尔和萨特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内容、性质和社会作用,指出了他的伦理学的资产阶级性质,也说明了它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人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德把个人主义称为西方社会病。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起初只是损害公共生活的美德,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却侵袭和摧毁了所有其他美德,陷入彻头彻尾的自私。”此外,他又指出,个人主义还使人“永远地依靠他孤独的自身,并最终可能将他完全禁锢于其内心的孤独寂寞之中。”涂尔干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西方“社会思潮”,其表现是不断增长的自杀率、社会混乱和集体意识的普遍削弱。戴高乐声称,个人主义是“道德病”的  相似文献   

10.
何谓道德革命把中国近代道德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文献甚少,就笔者所见,只有张锡勤的《略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道德革命》一文。张文认为,“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它发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道德革命论者有两派,即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他们提倡的新道德是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中,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