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斗成 《管子学刊》2004,(4):5-9,42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其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思想,可谓远绍周、吕,近承管、晏,下启苟、董,在中国古代正统刑德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是重要一环。《管子》刑德思想还打上了齐地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相似文献   

3.
现行《管子》一书为汉朝刘向编定[1]。作为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管子》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社会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内容。作为教育著作而论,《管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学生管理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管子·弟子职》篇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应引起我们重视,其中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关注品德修养、“寓教于行”的教育方法以及倡导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方面,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米靖 《管子学刊》2001,(3):27-33
《管子》黄老道家学者推天道、察人性,既倡导无为而治,又标榜顺应人性。他们立足于时代的形势和趋利避害、仰慕礼义的人性论,建构起德法相辅的政治论。教育总是基于人性论,并反映政治的要求且为之服务的。因此,《管子》黄老学者提出德刑相辅的教育思想,其“不言之教”的意义在于德教注重榜样感化,培养道德情操;法教强调无形约束,形成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6.
《管子》关于礼、法、仁、义的论述是其理论之精髓,涉及了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管子》的思想不仅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管子》思想的精髓,辨析礼法、仁义的关系,适应当代法治国家的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将《管子》的礼法、仁义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与法育、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教育与发展对接,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晓明 《管子学刊》2016,(3):125-128
近三十年来,《管子》法治思想研究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管子》法治思想内容阐释;二是《管子》法治思想特点研究;三是《管子》法治思想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价值挖掘。不同角度与层面的探究,充实和完善了《管子》法治思想研究体系,并为当今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仓廪实是《管子》粮储思想的重要内容,民本思想、"国无储在令"、加强管理、促进生产,重农抑商、强化本末意识等是其具体的表现。"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等概念则丰富了《管子》粮储与转输思想,后世对这一概念的阐发也从经世致用的角度上给以多维度的扩容。《管子》粮储与转输思想的流变从秦汉至隋唐时,引论者关注粮储对于胜败的决定性作用;到两宋筹边时,引论者立足于屯田以解决粮储困境;再到明清不堪漕运之繁时,引论者立足于变革粮运技术以提高粮食周转效率。这三个阶段都对《管子》粮储与转输思想进行了丰富、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试论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尔后的社会及教育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管子》、《论语》、《荀子》为据,以管子、孔子及荀子的教育思想为典例,试就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总 期数,圆点后是页码)·管子研究·论法家先驱者管仲的出现徐喜辰强权政治家管仲宣兆琦管仲学派伦理思想的特色及其成因 陈升《管子》书作者〔台湾〕徐汉昌《管子》“乘马”释义李学勤《乘马》篇考证李曦谈《管子·八观》有感夏普论《管子》的重数思想周瀚光《管子》的军事思想初探哀德金论《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 曹旭华《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李存山《轻重》篇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周乾滞《管子》的本末观胡显中“相地而衰征”考辨李衡梅《管子》人才思想笔谈李德明 宋锦秀张雅琴《管子》的君主人格思想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