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伦理学学会为努力宣传十三大精神,促进重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1988年5月初开始,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理论与实践》节目里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专题广播讲座。讲座共16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为中心,密切结合实际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以来,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据此,有不少同志认为在当代中国存在着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即善善冲突。基于这种认识,有的同志对发展商品经济的道德后果充满悲观忧心的情绪,有的同志还提出了以道德退步为代价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和思路。但是,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并不存在商品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 首先,不能把商品经济可能导致的负作用等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于去年12月1至5日在杭州举行。会上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上,探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评价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行为,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简讯集纳     
▲贵州省哲学学会与经济学会联合召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发展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商品经济原则能否侵入政治生活领域等问题。(吴承旺)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要重视道德效益?所谓道德效益,就是指社会主义劳动集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道德后果。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商品生产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仍发生作用。这一方面使人们可以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在改造自然界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如果劳动集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偏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道德效益,就可能产生投机倒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所以,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念经历着分化与重建的“阵痛”。由于缺乏明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对于新的道德观念的评价及其价值目标的选择还常常感到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能够相容吗?整体发育与个体发育,平等与效率能够统一吗?如何分析和评判人们经济行为的合理与不合理?这些问题的提出,就为伦理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经济道德。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道德的意义。首先探讨了经济道德的一般内涵、地位及其存在的依据。通过对经济生活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复杂利益关系及矛盾的分析,找到了经济与道德的契合点,进而概括了经济道德的一般内涵,即经济道德是在经济领  相似文献   

8.
我们并不赞成经济道德化的口号,也不赞成道德商品化的口号。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的形式,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否则就不利于其存在和发展。道德要求既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又是道德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发展。而现实生活中那种表现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现象,不仅与道德的发展相抵触,也是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相抵触的。商品经济本身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理应是兼顾和摆正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交换、商品消费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本原理 道德观念要适应经济体制与改革的需要(陶德麟)武汉大学学报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的变迁(李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郭涤)理论学刊1. 论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道德进步(翁亦周)宁夏社会科学1. 试论经济体制改革的道德价值(高春花)河北大学学报1.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给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中包括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商品经济的辩证关系,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政治与经济、精神与物质的辩证法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2.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讲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道德,既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非社会主义道德;后者讲的是“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包含非社会主义道德。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是由多种类型的道德成分所构成的。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起码有以下五种道德成分所构成:第一,居于最高层次的,代表未来方向的,并带有较浓厚理想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现实生活中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在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是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的,是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的大潮涌起,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中国的道德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的观念与某些传统观念发生的冲突、牴牾,使一股反传统的道德虚无主义思潮得以滋长。人们把中国社会发展缓慢和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归因于道德传统的禁锢,于是就对道德传统“痛下杀手”。不仅为传统社会所需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保守意识”、“家长制”等,受到针砭诛伐,而且连一些未必为商业社会所不容的道德劝诫,如:勤俭、诚信、修身克己等,也一并成了笑为迂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是“应当”(即善 )行为的引导者和鼓舞者 ,是“正当”(即非道德性 )行为的鉴定者和保护者 ,是“失当”(即恶 )行为的鞭挞者和清除者 ;就个人而言 ,人们应当用社会主义道德来武装自己 ,保证自己行为的正当性 ,追求自己行为的应当性 ,避免自己行为的失当性  相似文献   

15.
常人道德是道德生活中一种普遍而经常存在的道德行为类型和道德境界层次。它既不是道德上超凡脱俗的圣贤或先进的“君子”,也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小人”,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人”之性和“常人”之德。“常人道德”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其行为特征既非应当,也非失当,而表现为正当。第二,其价值观是义利兼顾的;第三,其人己观是人我两利的;第四,其行为动机是追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统一。常人道德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生活的常态真实存在。常人道德的义利统一、人己两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现代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常人道德是道德的中间层次与境界。研究常人道德并给予道德上的正面价值评价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克服我们过去的那种善恶两极的对立道德思维方式,有利于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现代道德精神,有利于当代道德研究面向生活和民众,从而有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实施,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争论的一个热点。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文(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何文”),以对话论述的方式,试图为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确立“当归上帝的归上帝,当归凯撒的归凯撒”的合理态度和行为,以避免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扩散到其他人类活动领域,而产生金钱尺度独断化的拜金主义,或免于重蹈过去经济领域伦理化,而构成道德尺度独断化的泛道德主义。但何文在矫正偏差的同时,又否定了市场经济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现象。在道德领域里,既有社会主义的革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实践,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毫不动摇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做出了新的贡献;同时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以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坑蒙拐骗和凶杀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导致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关于个人主义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主义是西方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个人主义可分为极端个人主义与合理个人主义两种。过去人们认为个人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道德原则,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实际上个人主义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产物,资本主义有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有市民社会,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建立“真正的”集体主义为道德目标,所以它极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只允许合理个人主义存在和发展,并且限制于市场社会领域,反对泛滥于国家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以来,“道德重建”是一个时兴的口号。倡言者讲了不少“理由”,进行了某种理论上的“辩证”。但认真思索起来,却是站不住脚的。 倡言者讲,我们提 倡的以集体主义为 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忽视个人利益,压抑人的个性和主体性。改革开放以来,曲解、  相似文献   

20.
继去年在广州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讨论会之后,部分省市伦理学界同仁又一次聚集在云南省潞西市,就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进行探讨。这次讨论会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与会代表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