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妻,丈夫总怀疑自己生了病,一会“得了这种病,一会得了那种病”,而每次医院的诊断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一天他又觉得自己生了病,妻子便拿了一本医书按一种病的症状来核对他的病情:你是不是头有些痛?还有些发烧……丈夫逐一对照完症状觉得每一种都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肯定得了这种病,妻子摇着头说不可能,丈夫不信,妻子把医书递给丈夫,他一看方知真的不可能,因为这些症状是一种妇科病的表现。没病找病的人不仅笑话中有,而且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丈夫兴致勃勃地从办公室回到家里,他打开门,正想把他提升为营业部主任的好消息告诉妻子,让她一同分享快乐。可是,妻子用冷冰冰的语调告诉丈夫说:“我要走了。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充当附属品的生活了。”丈夫好象迎面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从幸福的高峰被抛进痛苦的深谷。不知道眼前的一切为何发生。妻子说到做到。果然走了。从此,一个三人小家庭,失去了女性这个重要支柱。父亲只得同儿子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悲辛交集的“半边生活”。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在夫妻生活中,妻子对丈夫的伤害,恐怕没有哪种伤害比对丈夫性自尊的伤害更严重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妻子却自觉不自觉地打击着丈夫的性自尊,轻则让丈夫尴尬不已,重则使丈夫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导致丈夫性功能障碍,甚至造成夫妻反目、家庭解体的严重后果。下面采访的四位女士,分别就她们自身的经历,谈了损害丈夫性自尊带来的后果,对读者可能有些启示。无端猜疑生祸根被采访人:赵文娟(女,33岁,公司职员) 我丈夫是单位的业务员,我在办公室坐班。我丈夫长得英俊,社交能力强,经常出差,这令我很不放心,生怕他哪天在外被“狐狸精”给勾引去了。于  相似文献   

4.
意雯 《天风》2017,(8):57-57
【新浪网】最近,19本的“丈夫死亡笔记”网站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该网站聚集了一众“盼夫早死”的妻子,大部分是年龄30多岁的女性,她们对丈夫充满极大的怨恨和不满,发帖控诉丈夫挥霍无度、不务正业、不关心家庭等,希望他们早点死掉。目前该论坛上已有超过1200名妻子发帖诅咒自己的丈夫去死。  相似文献   

5.
由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已涌现出一批自强不息,勇于追求,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她们不是借男人的光芒来照耀自己的月亮,而是用自己的热大发其光的太阳。男人往往把她们称为事业型妻子。但事业型妻子并不为所有的男人所理解。有的丈夫对事业型妻子有所畏惧,其结果,必然使一些丈夫对妻子的事业采取不正确的态度,或扯妻子后腿,或与妻子吵吵闹闹,动摇妻子的决心。有的丈夫甚至以离婚相要挟:要丈夫,还是要事业。应当说,丈夫的“惧怕”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进一步正确认识它,而后逐  相似文献   

6.
默数九十九     
星期天丈夫陪妻子逛商店,一路上,妻子有说有笑,兴致勃勃。正当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在商店里试穿衣服时,丈夫身上的呼机响了。他低头一看,呼机上清楚地显着:“饭做好了,快来我家。柳小姐。”柳小姐是何许人?丈夫怎么也记不起来。正当他纳闷的时候,妻子过来凑热闹了:“谁在呼你啊?”见丈夫神色迟疑,她一把抢来呼机。糟了!妻子脸色顿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离婚不离家现象不再仅是电视小品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的事情。如《城市晚报》“离婚不离家”中的例(1):“王女士和她的丈夫,他们平静地吃了‘离婚饭’,照了“离婚照’,也让周围的朋友同事知道了他们离婚的实情。王女士与丈夫便分室而居,象朋友一样相敬如宾地生活在一起……”。例(2):“老曲在单位上放风说他已离婚了,但人们却没看出他有任何离了婚的迹象。他们决定离婚后暂不离家,表面上还维持家庭生活的原样,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再从长计议”。例(3):“市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小A与丈夫离了婚,但从此以后,每当她丈夫从海南回来,就象没离婚时一样住在她家里,和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家庭别无二样”。这种离了婚不离家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各种议论:有的说,离  相似文献   

8.
油与皇历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卖油郎有个勤俭的妻子。每次他挑油出去卖,他妻子总要舀上一勺藏起来。到了年底,卖油郎正为没钱过年而叹气,妻子端出一坛油叫丈夫卖了过年。一个卖皇历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在自己老婆面前夸卖油郎的妻子。卖皇历人的妻子听了,说“这有何难,我也能做到!”到了年底,卖皇历的为还不了债而发愁。她老婆捧出一大堆老皇历,对丈夫说:“你把它卖了过年。”卖皇历的  相似文献   

9.
丈夫霖和妻子娜挽着手在街上散步。看到旁边有个冷饮店,娜停了下来,两眼放光地问霖:“你想喝点什么吗?”霖摇了摇头:“不喝,我们走吧。”娜瞪着眼睛望了丈夫一眼,将拐到丈夫臂弯里的手抽了出来,阴沉着脸,默默跟着丈夫往前走。显而易见,想停下来喝一杯的娜感到有些沮丧,对丈夫怨恨:你对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关心和体贴,小小的愿望也不能让我满足。而霖看见妻子在生气,感到莫名其妙。他在心里直犯嘀咕: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就是了,犯得着这样跟我拐弯抹角吗?!  相似文献   

10.
小芳 《天风》2007,(6):41
圣经上是说过“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19:6下),上帝设立婚姻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离婚,乃是要人为他生育敬虔的后代,享受亲情之乐,享受爱的生活。但是总有离了婚的人,若一概地给他们贴上一个违背神圣盟约的标签,未免太浅薄了。某大城市的郊县有一位信主的姊妹名叫徐元元,她和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女儿们都上中学了。徐姊妹信主之前为人泼辣,丈夫一向迁就她;信主之后,她经常听道,懂得了不少圣经道理,晓得做妻子的应当  相似文献   

11.
“这么晚才回家,你和谁约会去了?”丈夫一回家,妻子就不停地翻他的手机,检查有没有陌生的电话号码和暧昧的短信。 她频频“审问”丈夫,当她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和谁在一起?为什么另外的女性会给他打电话?甚至,有的妻子特别在意丈夫对与自己过夫妻生活的频率、兴趣,发现有一些变化时,便把此当作丈夫背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份,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家有贤妻,外有情人”的生活方式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生理观、心理观、法律观等相悖离。对于“喜新不厌旧”这一社会现象,当事者的贤妻、情人和丈夫是这样看的: 一位姓陈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对“喜新不厌旧”的无奈: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过得很富有,家里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吃着,金银珠宝戴着。这些富足的来源自然是我有个很会赚钱的丈夫。有许多亲朋好友很羡慕我这种生活,说我有福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虽然我得到了老公给我  相似文献   

14.
要让一个家庭在婚后长久的岁月里始终保持新鲜和谐的气氛,妻子的角色尤为重要。婚后调节和控制自我心理和外在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女人自结婚后就开始放任自己,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缺乏自身形象的塑造,不注重生活的艺术和质量,家庭生活渐渐变得苍白而无生机,日复一日,生命的活力便失去了。青惕的“特工”,却看不住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家庭,和谐,温馨。但是妻子敏感多疑,她时常感觉丈夫在拈花惹草,总是放不下心来。有一天,她接一个电话,“喂”了两声对方没出声就把电话挂断了。她的心立刻惊恐起来,冷汗也从脊背上…  相似文献   

15.
巧施小计     
本世纪初,在列宁格勒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是国家政府中的一位官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尽管他来自农村,又没有文凭,然而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加之他爱动脑子,使得他见多识广。有时他能在某些场合发表演说,甚至可以同不少专业人才进行学术辩论。  可是,有谁能相信他的妻子却目不识丁?尽管她和丈夫一起从乡下来到城市,可仍是个文盲,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丈夫每每谈到此事时都替妻子犯愁,可是其妻却满不在乎。  “亲爱的,你应该学会简单的读写才对。目前全国正在努力摆脱世代遗留下来的无知和愚昧。你…  相似文献   

16.
一次意外的受伤,使女友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于是,我便每天医院、单位两头跑,生怕有些娇气的女友在病房里哭闹。在女友的病房里,我认识了一对农家夫妇。丈夫因车祸正面临着下肢瘫痪的厄运,妻子坐在病床前,一脸祥和地为丈夫做着按摩。其间有他们的亲朋好友探病后告辞,妻子便起身殷殷相送:“再来啊!”丈夫却温柔地制止:“这是什么地方啊,还能让人再来?”妻子一下子笑了:“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感觉跟在家里一样了。”  相似文献   

17.
婚姻疑心病     
一份来自离婚原因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的众多因素中,猜疑是美满婚姻的天敌。 猜疑是指不切合实际的猜测和没有根据的怀疑。夫妻间如果经常猜疑,家庭就失去往日的宁静,失去和谐幸福。对猜疑者来说,疑心生暗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观察法对106对新婚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行为进行录像,并采用在中国被试中经过修订的IFIRS进行编码;以即时互动满意度和夫妻报告的婚姻质量分别作为即时效应和状态效应的预测指标,检验夫妻互动行为两种效应的不同。结果发现:(1)妻子在4个互动中的消极行为均显著高于丈夫;妻子在自己的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话题中的积极卷入显著高于丈夫,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社会支持互动中显著高于丈夫。(2)就即时效应而言,妻子的消极行为在丈夫问题解决和自己的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丈夫的消极行为和积极情绪分别在自己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和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分别具有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3)就状态效应而言,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问题解决和妻子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在妻子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中均具有主体效应;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情绪和消极行为在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均具有客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请教妻子     
这不是天方夜谭是在我怀疑自己能不能“管好”妻子的时候发生了那件事。那天下班回家,我打开了门口的信箱,取出了几乎装满一箱的报纸、杂志和信。我对一大叠信中的一封产生了怀疑。这是一封没留寄信人地址的信。字写得刚劲有力,很流畅,我一眼认定了是出自一个男人之手。看了看邮戳,我“湖南武冈”字样。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响:这不是妻子老  相似文献   

20.
跑步机     
小沈 《天风》2017,(1):46-47
为响应政府“绿色出行”的号召,丈夫下班转了两趟公交车才回到家中。回家后,他换好拖鞋,放下电脑包,蹑手蹑脚地走向厨房。妻子今日倒班,正在厨房忙碌,一脸的汗水也没顾上擦。丈夫一双大手迅捷地横向抱住妻子的腰,顺势歪着头把嘴唇靠近妻子满是汗水的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