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苦难与超越     
世间何以有苦难?这是大多数命运坎坷的人容易提出的疑问。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之类的话。的确,为什么人生会有痛苦与磨难?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经历?为什么好人要受苦,而坏人却能免受责罚?天主真的关心、在乎我们受苦吗?让我们翻开圣经中的《约伯传》,一起走入约  相似文献   

2.
梦的机制与梦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朋友,“梦”对于你来说,肯定不会是陌生的吧?我们经常在想: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的梦?为什么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 梦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需要先给“梦”下一个定义。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不随意(无意)的想象活动。按传统解释:由于一天  相似文献   

3.
苦难的价值     
张志祥 《天风》2001,(11):18
有许多人经历苦难,也有许多人研究苦难。但当苦难真正临到,人又不知如何面对?若单单去分析其中原因,一个没有上帝的人也许会推脱责任,也许会怨天尤人。接着,便会出现许多功利色彩的想法,比如,“上帝公平吗?”“好人为什么受苦?”……如果我们暂且撇开苦难和消极方面去思考其积极意义,也许能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上帝是全知的、全能的、仁慈的,他为什么让他的创造物——人受苦?这个世界为什幺有持续的苦难?很多时候,为什么好人受苦,恶人享福?这是上帝在救赎人类吗?是人用原罪必须付出的代价吗?是上帝在考验以人类让人类变得更好吗?该书考察并一一拒绝了基督教传统神学的种种解释,提出,只要有可能,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应该相信上帝吗?我们需要上帝来做好人吗?我们需要上帝来解释宇宙的存在吗?在这本为新一代而写的新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这样做。道金斯综合运用科学、哲学和比较宗教的知识,以审问所有宗教系统的不真实,并向所有年龄段的读者解释没有造物主,生命如何出现的,如何演化的,以及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对于任何希望理解生命意义和信仰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震撼性和启发性的书。  相似文献   

7.
论“是”的本体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论之“是” ,依康德的定义 ,为判断中的系词 ;“本体”则被认为是这个“是”的一种哲学意义。 (参见Kant,p .50 4、1 59) 。汉语学者很难把普通的是动词与哲学探讨的大本大源想到一起。许多学人不赞成将西方哲学中的Being翻译成“是”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Being是本体 ,而“是”决没有本体的意义。可是我们毕竟不能否认西方人所说的Being也有“是” (tobe)的意义。这两个意义———“是”和“本体”摆在一起 ,就迫使我们去想一想 :这个通常用作系词的“是”为什么会有本体的意义 ?哲学要探讨的本体为什么竟然会是“是” ?这两…  相似文献   

8.
引子:基督的逾越是我们逾越的先身“逾越”,就其字面意义来讲,是越过、跨过之意。然则更确切、更深层地讲,“逾越”乃是一伟大的“创举”。为什么说是“创举”呢?我们经常说什么“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为他来说是一‘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等等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9.
任职仅两年零七个月的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葛祥近日自杀的消息,震动了舆论。他为什么会自杀?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葛局长的死,对蔚县教育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位在下面镇上教书的中年老师十分担忧,“我们老师都十分担心,这样一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走了,谁知道以后又是个什么样子。”“他太痛苦了,为啥别人叫他‘葛疯子’?那是因为周围的人都糊弄他,啥事都指望不上别人,煤炭、盖楼……只有自己亲自到处跑。”  相似文献   

10.
倪光道 《天风》2001,(10):42
不少弟兄姊妹问我“亵渎圣灵”是怎么一回事?犯这种罪为什么今生来世永不得赦免?有人更具体地问:我的情况算不算亵渎圣灵?有一位弟兄,多次写信给我,说他老是担心自己犯了“亵渎圣灵”的罪,怕自己不得救,所以痛苦得不得了。他甚至说:“如果能解决我的问题,要我倾家荡产也愿意!”可见,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亵渎圣灵”是专门针对当时那些敌挡耶稣的法利赛人说的,今天我们不可以随  相似文献   

11.
祝会民 《天风》2001,(5):37
基督徒为什么还会遭到痛苦?这是很多的信徒都面临的一个疑问,大凡提此问题的人,都是对真道认识不清的人。人的痛苦来自三个方面,即神的熬炼、魔鬼的攻击和人自身犯罪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只有作为主体的人与其他存在物之间,才构成社会性的主客体关系。就是说,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这表明,人作为主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性。其中能动性,就是主体的一个主要特性。主体,为什么具有能动性,它的深层根据何在?主体实践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如何?其间有无规律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确实有许多神秘现象引起人们好奇、遐想和恐惧。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都得到了解释。 比如2003年中秋期间,皓月当空,当人们举首赏月时,会看到圆圆的月亮旁边有一颗特别耀眼、火红的星,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一星一月交相辉映,格外夺目。这种星月争辉的天象是往年见不到的。孩子们以及一些不读书、不看报的人可能会想:“那颗星为什么那么亮、那么红、离月亮那么近?这是怎么回事?”别有用心的人可能又会像SARS肆虐期间那样拿它做文章,造谣惑众。是天文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神秘现象”之谜:原来这颗星是火星,那些天是“火星大冲”的日子,火星离地球很近(8月27日火星到达与地球的最近距离——5567万公里),肉眼才能看到,这是万年才有一次的壮观奇景。  相似文献   

14.
台湾林清玄先生的文集中,有一篇讲古人之间的友谊,读来着实令人感动。尽管我们也在呼朋唤友,但如果认真地想一下,真正的朋友恐怕并不会很多。有时我想,我们为什么会同某个与自己有太多不同的人成为好朋友呢?很多人都愿意用“缘分”来解释。同这个词含义相若的大概还有“命运”和“天意”。 的确,有时我们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相见恨晚般莫名其妙的好感。  相似文献   

15.
舍勒在《受苦的意义》一文中对受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对佛教进行了深刻的评论。本文从苦的概念、苦的原因、灭苦之道和苦的熄灭四个方面对舍勒和佛教的受苦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我们理解舍勒哲学、佛教哲学和人生的痛苦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生目标     
丘放河 《天风》2004,(8):22-22
在人生这个巨大的“机器”中,我们是哪一个“零件”呢?我们是令整体“受苦”的零件?还是使之“得荣耀”的零件呢?  相似文献   

17.
人的社会本能和社会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本能”概念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使用这一概念,我们才能合理地解释在自发运动的社会中人的目的性活动同社会规律的契合机制,从主客体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福伊尔写道:“黄金时代是美国哲学史的最后一章。在我们和黄金时代之间已经出现三代学院哲学家;在第四代学院哲学家出现的前夕,我们要问:为什么不再诞生像詹姆士、杜威、罗伊斯那样的哲学家呢?”安德里·雷克在反驳福伊尔时写道:“美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既不是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是结束了经济严重萧条时期,也不是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黄金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我们中间就有第一流的哲学家。”这两个人谁说得对呢?看来,只有通过考察现代美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趋势,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的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的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是研究人的个性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的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的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的"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的个性"的合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09,(2):7-8
一、耶稣受难事迹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痛苦,谁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谈及受苦的意义,我们自会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稣,纵然我们区区的小痛苦,断无法和他的苦难圣死相提并论,但是无可否认的,这是他受苦受难的活见证,也给我们阐述了痛苦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十字架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