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与韩愈是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孟子素有“亚圣”之称,他对孔子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韩愈则是新儒学的中兴者。张清华先生在1993年4月20日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给韩愈以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唐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代巨儒,孟子与韩愈不仅“道统”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传授手段即论辩艺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宋代理学家高度肯定韩愈对弘扬儒家道统所作出的贡献,而对韩愈论道的具体内容评价并不高,这在宋儒对《原道》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宋儒认为韩愈之道不够醇厚,其原因在于,韩愈把作文当作第一义,把穷理当作第二义。儒学史上的韩愈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地位,与他大力弘扬儒家道统的努力以及推尊孟子之举有关。《原道》既是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也是重要的文学经典文本,对它的细致阅读,既是文学的审美享受,亦有助于推进对韩愈儒学以及宋代理学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学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一般认为,这一运动是由韩愈发动和领导的,唐末皮日休说:“文公之文,潮杨墨子不毛之地,陕释老于无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请韩文公配享太学书》,《皮子文获》卷第九)北宋苏武更称赞韩愈“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他们都把韩愈视作儒学复兴运动的旗手。历史上韩柳并称,柳宗元是否也是这场儒学复兴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手者?他在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试加探讨。一、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运动历…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 ,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 ,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 ,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韩愈倡导的儒学文化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韩愈站在维护儒学文化主体地位的立场上 ,排诋异端 ,攘斥佛老 ,成为后世儒学革新的动因之一。其次 ,韩愈对儒学基本精神的阐扬 ,以及对儒学精神传承脉络的爬梳 ,揭示了一条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 ,启迪后人。在儒学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韩愈突出对心性论的关注 ,开启了后世新儒学之先河。韩愈以后 ,很多新儒学家都致力于理论创造 ,发挥儒学奥旨 ,并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推动儒家文化的向前发展。韩愈着重发掘儒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不为章句训诂之学 ,推动了儒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孟子之学在先秦属儒家八派之一,秦火之后,其徒被灭。西汉时司马迁始为孟子作传,至东汉列《孟子》为传记博士,不及五经博士。有赵岐其人推崇孟子,始得"亚圣"之称。唐代韩愈为抗衡佛教而矢志接续儒家道统,提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子之学才发扬光大。至宋代朱熹"始著",继承了孟子的心性之学和王道仁政思想,并将其纳入理学的逻辑框架,从而真正奠定了孟子在儒家道统上的历史地位。清代是"古学复兴"的时代,戴震致力于解蔽被朱熹理学化了的《孟子》一书,试图恢复原始儒学的本真面貌。但戴震的研究也并没有真正回到孟子的始点,而是完成了对孟子原典的"否定之否定"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些年来,对韩愈所建立的儒学道统论,众说不一。现提出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一、以儒排佛的实质是倡兴 儒学,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一般认为,韩愈兴儒排佛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仿照佛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建立起一套儒家的道统论,以此为思想武器,坚决地反对佛道二教。这是事实。然而,笔者认为,这还仅仅是现象,并非实质,韩愈不是为了反佛老而反佛老,而是通过反对佛老,承继和兴复儒学,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孟子在汉代一直等同诸子 ,但却经过了两次复兴和升格 ,第一次是盐铁会议上孟子思想的崛起 ,但其时孟子只是被“利用” ,并不能说明其地位的提高 ;第二次以东汉末年注孟风潮为标志 ,尤其以赵岐《孟子章句》为极致。赵氏对孟子的推崇不仅与东汉中后期以来儒学名士对孟子人格的情感认同有关 ,还有其家族门风的因素。而赵氏之后孟学的不兴 ,又与汉魏之际士人中盛行的“通脱”之风相关联 ,特别是当时的社会思潮与孟子思想中突出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大丈夫”精神无法相融。因此 ,汉魏之际孟子地位的沉浮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孔子研究》2011,(4):96-102
关于韩愈道统思想的来源,学界意见不一,论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韩愈道统思想是受佛教启发还是源自《孟子》的争论上。结合考察韩愈所处的历史语境和韩愈道统思想的特征,可以看到韩愈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国家祭祀系统的启发,而唐代孔庙祭祀系统的变动对韩愈影响尤大。不论是韩愈揭发儒家道统论的动机,还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9.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人学,而且将孔子的“为己”之学发展为“自为”之学。由于孟子把人视作为自为的主体,因而把不为孔子重视的心的地位突出出来。张岱年先生指出;“孔墨老都没有论心的话,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当说是孟子。”(《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页)张先生的话可谓卓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确实是孟子最先提出关于心的学说。“自为”之学和心说的提出,是孟子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一、从孔子的“为己”之学到孟子的“自为”之学儒学是在一种…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与新儒学──从朱子看孟子柳仁熙一、对孟子的新理解孟子与新儒学是何种关系?一般认为是陆九渊和王守仁等心学派直接继承了孟子的哲学精神,而并非是新儒学的理学派。笔者则想通过晦庵朱熹来说明在孟子哲学的发展中,理学的作用并不亚于心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孟子哲...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10月21至25日,由山东孔子学会、邹县人民政府、邹县孟子研究会、山东社科院儒学研究所等七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县举行了第二次孟子学术讨论会,同时还举行了孟子塑像复原揭幕仪式。参加讨论会者有来自山东、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的一百多人,讨论会收到了近五十篇论文,会上围绕着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贡献和地位这一主题,对孟子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的儒学道论存在着由伦理之道向本体之道发展的趋势,这在韩愈、二程的道论上尤为明显。韩愈复兴儒学,建构的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之道,具体表现在为政、为人等方面。韩愈以此为依据,从伦理道德入手批判了佛教;其"文以载道"以及"道统"论等思想,又阐述了伦理之道如何传承的问题。二程以"天理"为本体,"道"作为天理的表现形式,具有本体色彩;本体之道外化为具体的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伦理之道。二程还以本体之道为基础,批判了韩愈的人性论以及佛教之道,延续和发展了韩愈文以载道以及道统论思想,建构了以"格物"为核心的致知论和以"诚""敬"为核心的修养论。从韩愈的伦理之道到二程的本体之道,是儒学之道本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儒学为迎接佛老本体论的挑战而做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3.
莫琼 《孔子研究》2016,(4):77-86
韩愈《原道》篇是研究韩愈儒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宋代儒学亦必溯源及此。《原道》篇的写作时间至今未能定谳。韩愈发扬儒道的思想确立极早,他的道统论在其入汴、徐幕时趋向成熟,但其时并无著书传道的条件。韩愈在任四门博士期间,大力奖掖后进,热衷于传道解惑,这是他著书立说的绝好时机,《原道》篇正是作于这一时期。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与李翱《复性书》的写作时间均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上,来自各郡国基层的儒生贤良、文学在对汉武帝外兴征伐、内兴聚敛及酷吏之治的批评中全面继承、运用了孟子思想。相比陆贾、贾谊、董仲舒等汉儒思想的驳杂,这种继承显得十分纯正,是孟子去世以来孟子思想最集中的一次展示。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孔、孟二人并称,并将孔、孟思想融为一体放在等量齐观位置的尝试,是孟子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地位上升的一个标志性节点。而这次会议的盐铁之争本质上是贤良、文学无法接受颇具"现代性"的盐铁大规模集中生产的方式,而坚持小家庭生产制,体现了儒家与"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关于儒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儒学整个发展历史,有一个由儒学向儒教发展转化的过程。在孔子言论和思想中,其宗教性处于潜在阶段。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其宗教性处于显性阶段。唐代儒、释、道并称三教,儒学已成为儒教。宋明理学使儒学的宗教天命观思辩论,并且在儒教世俗化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清末民初,一批学者致力从理论上论证儒学为儒教。儒教在争取大众、维持社会平稳安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比儒学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 孔子的仁学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此后, 对仁的理解和阐释就成为历代儒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工作, 并由此展开了不同时期儒家学说的丰富内容。其中, 孟子对孔子的仁学作了最重要的阐释和发挥, 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这一以往只是零散地被涉及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以求对展现孟子在儒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有所裨益。一、以心性论仁仁无疑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 孔子以仁为基石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然而孔子论仁, 只是就事论事, 随问而答, 缺乏集中而…  相似文献   

17.
独具特色富有新意———评《亚圣智慧———孟子新论》郭墨兰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学大师,中国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最近,王其俊同志出版了他的孟子研究专著———《亚圣智慧———孟子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对孟子思想作了新的探讨。全书...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湿)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理学大师,是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建的"退溪学"是一博大而深途的思想体系。"退溪学"既集朝鲜朱子学研究之大成,也直接吸取和蕴含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精髓。退溪先生自幼就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儒学对他影响颇深。在《退溪先生文集)}中,常见"孔颜曾孟"或"孔孟程朱"提法,而孔孟儒学思想也渗透在他的言行思想之中。退溪的政治哲学,就与孔孟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吸取了孔子的"仁"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竭力推行孔孟儒学的"仁政"和民本思想。首先,退溪从君与民在经济…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孟之后对儒学发扬、发展贡献最大的儒学大师。其所著《荀子》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荀子所推崇的孔子与他批驳过的孟子成了历代帝王尊奉的人物,《论语》、《孟子》亦为儒家经典;荀子及其著作却被打入冷宫,少有问津者。建国以  相似文献   

20.
孟子对孔子义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较为全面的,他把孔子精短的义利思想作了扩展和加深,使儒学义利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和条理化。孔子和孟子二人在义利思想的基本点上是一致的,不存在着孔子尚义轻利与孟子尚义反利的重大差异,也不存在着孔孟只讲动机不重效果的问题。孔孟的义利观是以仁义为先、义利通变、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