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天津师大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对江西省4072名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应对风格现状及其发展特点,以及性别、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对应对风格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应对风格倾向“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较少采用“注重情绪表达的策略”;在初一年级前后,个体采用的应对方式最为多样化;男女生的应对风格差异在高中后较为明显,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城镇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农村学生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倾向于针对问题本身的策略;家庭收入只对“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产生影响,高、低两端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是否独生子女在应对风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44063名青少年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2)青少年适应及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等各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较高,从初中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继续下降,到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生理适应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较高,大学阶段下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选取44063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考察我国青少年动力系统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发展状况良好;(2)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年级变化趋势表现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初一年级略有上升,初二年级有所下降,之后起伏波动,高三年级得分最低,但从高三年级到大学阶段迅速上升,大学阶段得分最高;(3)我国青少年在动力系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但在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应激和应对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应对风格的理论模型,依此编制了青少年应对风格分量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由8个因子构成:注重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注重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独自宣泄、忍耐和顺从策略和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青少年应对风格分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测评中国青少年应对风格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个性素质总体状况良好。在内外倾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外倾程度较弱,至初二逐渐外倾,初三达到最外倾,高一至大学逐渐变得外倾程度较弱;在意志、责任、耐挫折、独立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呈下降趋势,高中前半阶段继续下降,高中后半阶段到大学又逐渐回升;在冒险、乐观悲观维度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学阶段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个性素质总体状况良好。在内外倾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外倾程度较弱,至初二逐渐外倾,初三达到最外倾,高一至大学逐渐变得外倾程度较弱;在意志、责任、耐挫折、独立维度上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呈下降趋势,高中前半阶段继续下降,高中后半阶段到大学又逐渐回升;在冒险、乐观悲观维度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从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学阶段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自我分量表》对44063份小学五年级到大学阶段我国青少年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自我得分从小学五年到高中一年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不大,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上升。构成整体自我的各维度、因子也大多具有相同的年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所普通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中选取90名被试,结构访谈法考察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表达策略的使用。结果表明,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在一到三年级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三到五年级变化很小,而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比较一致,但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年级儿童对策略的使用表现出类似对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变化趋势,全部被试中,平静化策略使用最多,掩饰策略次之,在掩饰策略的使用上,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不同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是常态的;(2)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得分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由教师评价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小学一、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得分显著下降;学生自我评价的分享行为在一、三年级呈上升趋势,在三、五年级问呈下降趋势;(2)根据教师评价,一年级小学生在游戏分享和物品分享上的得分最高,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对三、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游戏分享与物品分享行为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而让位给心理分享和学习分享行为;(3)教师对小学生分享行为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问有0.26的相关;教师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有0.37的相关:而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中197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在一般自我、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一般自我、学业自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自我价值感与身体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女生的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概念随年级升高而降低.(2)初中生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幻想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求助应对、发泄应对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自我概念各因子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以问题解决、寻求帮助来应对挫折和烦恼;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同伴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振宏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4,27(3):602-605
运用社会测量法,把238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被拒斥、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型五种类型,用自我描述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表明:(1)被拒斥学生的数学学业自我概念、一般学校自我概念、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受欢迎组学生的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高于被拒斥、被忽视、和普通组学生。(2)被拒斥学生遇到挫折时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抑制控制测量。结果发现:(1)抑制控制力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2)各年级学生的两项抑制控制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较高的正或负相关。结论:抑制控制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即抑制控制是有效学习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141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研究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及其公平观念。结果表明:(1)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同伴辅导是学生认为最公平的教学调节策略,其次是丰富。高中生与初中生和小学生对加速和等待两种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2)学生的公平观念存在年级差异,公平知觉与公平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7.
Yeh C  Inose M 《Adolescence》2002,37(145):69-82
An expl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concern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a sample of 274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immigrant junior high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two open-ended questions relating to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ttendant coping strategies. Data were coded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and chi-squar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common problem across all three Asian immigrant groups was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coping strategy was the use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In addition, Japanese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problems than were their Chinese and Korean counterparts. Korean students tended to utilize religious practices as a coping strategy more than did Chinese and Japanese student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及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共476人为被试,对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和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由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战性和意志力五个维度组成;(2)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倒V型,初中一年级是创造性倾向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智力及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合中小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对524名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倾向、智力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从小学到初中都处于发展阶段,高中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中小学生的智力一直处于发展增长趋势;(2)小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有显著相关,初中生的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以及四项行为特质都有显著相关,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智力有显著相关;(3)小学中、低分段语文成绩和低分段数学成绩与其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有高分段与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小学和高中语、数成绩三个分段学生的学业成绩跟智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