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上,伊斯兰从来不排斥、不反对、不禁止有益于人类进步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因为,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真主赐予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而高新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对于新生的事物,关键是如何正确的将其为伊斯兰事业服务。当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网上生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时代,刀、火、机器、网络、数字、数码……,决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针对富于理性化的人类社会来说,拥有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到底怎样,这就是穆斯林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伊斯…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广东哲学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召开了关于“生活方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就生活方式的含义、制约生活方式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在我国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夫于生活方式的定义,初步提出了下面十二种不同的看法:①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享用物质的、劳务的消费品和使用他个人支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贫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精神贫困是物质贫困的直接后果和人文表现 ,同时 ,又是物质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 ,要想根治贫困 ,必须从精神脱贫入手 ,走精神脱贫之路。一精神贫困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的丰富概念 ,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进步及其要求而言的动态范畴。精神贫困是指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 ,以致影响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 ,是一个主要反映人的追求、信念的价值理性范畴。与物质贫困一样 ,…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710032)马刚,李建军所谓现代生活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所形成的,有别于以前社会形态的基本的生活形式。现代生活方式即是现代社会经济基础在生活领域的体现。从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来看,现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高新科技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危机。现代人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恶性膨胀,产生了恐怖、逆反心理和悲观情绪。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新科技对现代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威胁? 现代科技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  相似文献   

7.
邵先锋 《管子学刊》2007,(2):120-12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样式,也可以称为物质文化。这个层面包括饮食、服饰、宫室、舟车、工具、武器以及其他一切人工制品。第二个层面则为人类的行为方式,也可以称为规范文化。这个层面主要是指社会组织、礼仪制度、政治体制、法律形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第三个层面是指智能和精神系统,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这个层面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意识、情感、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等。应当说,这三个层面互有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进入网络时代的伊斯兰,是世人认识伊斯兰的捷径。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上,伊斯兰从来不排除、不反对、不禁止有益于人类进步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因为,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真主赐予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当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网上生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时代,刀、火、机器、网络……决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对于富于理性化的人类社会来说,拥有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到底怎样,这就是穆斯林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有人说,网络为 21世纪的伊斯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  相似文献   

9.
“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范畴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也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求人们以全面的观点去把握人类社会的文明。唯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文明度的提高,是整个人类社会文  相似文献   

10.
休闲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文明建设初探刘晨晔随着“双休日”制度的不断落实,人们休闲生活时间延长,休闲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中引人关注的新领域。休闲生活主要是一种消费生活。它既包括物质消费,如衣、食、住、行等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如书报、影视、乐曲、业余教育和观光旅游等...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的物质环境,同时人类全部的精神生活也离不开建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随之进步,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艺术设计范畴里的中国建筑设计也因为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是指人类社会利用外部自然来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的复杂系统。不但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也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因此,不仅要对生产力各要素作分析,更要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它。在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中,人类改造外部世界所必需的各种现实的物质手段和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理性支持系统;是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造福自身的力量源泉;也是人类改造和提高自身的本质力量,创造和发展整个文化的主观基础。一种文化的成熟程度、发展潜力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适应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9)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了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  相似文献   

15.
冯军 《哲学动态》2005,(3):14-15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uislaw Malinowgki)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in-tegrate whole),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它也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神构成的庞大装置(apparatus).[1]这种意义的文化已涵盖一切人类生活,可分析为器物、技术、制度、风俗习惯和信仰与理念五个层面,与文明同义.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作为信仰与理念的文化,指特定社会和群体人们所信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因为它是人类构建文化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思想根源上探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生态伦理的滞后;西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7)
<正>圣经上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对21世纪的人来说,"离开父母"已经被人广为接受,只是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离开父母"是新婚者独立的表现方式,表明不再增添对父母的依赖,包括物质的依赖与非物质的依赖。物质的依赖指的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即衣、食、住、行;非物质的依赖指情感的依赖。因此,"离开父母"首先是指在经济上的独立,有自己小家庭的经济收入,并能担负生活所需;其次是情感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制度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中,我们通常注重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而对于制度文明则往往被忽视。其实,制度文明也是评价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一把标尺。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制度文明的建设,应该把制度文明放在突出的地位。一、制度文明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文明是一种文明系统或文明群。这种文明系统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维并进的过程。在现代文明系统中,第一层面是物质文明,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19.
物质主义价值观是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过多追求物质需求,关注物质利益的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心理学范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生存智慧,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无论在理论探讨和实证方法方面都有创新。但是,在如何克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显然是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文明形象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文明形象的自我塑造颜廷志一、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基本标志所谓文明形象,是指摆脱了愚昧、野蛮、落后状态的开化、进步、有教养的人格的外在显现,即人格的文明形象。文明形象的基本内涵,是真、善、美的统一。所谓真,与假相对而言,是指人们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