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许多人都有害羞的心理,这很正常,但如果过分害羞则有心理不正常之嫌。这些人往往因为羞怯失去很多机会,也产生了许多烦恼。羞怯产生于自信心不足。他们常常会自问一些如:“我行吗?”别人怎么看我?”等类似自我怀疑的问题,说话底气不足,动作忸怩不自然,对批评过分敏感,对赞扬常持怀疑态度。这不但影响了工作和  相似文献   

2.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3.
弟:在《中学生与逻辑》里,我看到一篇“半费之讼”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文中说那是用的二难推理,故事中的师生两个人都错了。哥哥,什么叫二难推理?怎么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兄:好!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中学里讲过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吗? 弟:讲过,这都指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的是:有了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就没有后件;必要条件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探讨一个对我的所有工作都曾很有重要性的问题。这个问题部分地源于思想史传统本身(好长时间我才明白,思想史传统和这问题的联系到底有多少)。下面我就试着重建这一问题史的几个方面。如果我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将给20世纪的主要哲学课题带来启示。这还会特别缓和哲学家之间的紧张,缓和自然科学家和其他“实际的”思想家之间的紧张。我想先谈谈我是怎么注意上这个问题的。我最初是搞物理学的;但就是这样,我的兴趣的中心却仍然是哲学的,而非技术的。我努力想弄明白,人们怎么能证明他们有理由偏爱科学理论、宇宙学或自然哲学的某一确定体系,而不喜欢另外的一个体  相似文献   

5.
富贵之心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6.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很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十几年积存下的小标签吗?你是不是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我发现写任何东西或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很困难。以前在马来西亚工作的时候,我喜欢早上写作,但是当调到新加坡工作后,我就再也无法恢复到过去的状态了。更糟的是,我的"创意果汁"不见了!我没有强迫自己回到原来的状态,而是停下来,问自己:"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直都很好奇,类似于"美女都娇气""努力的女生都不好看""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吃不了苦"这样的逻辑到底是怎么来的,就像热衷于摄影的朋友,通常会对一种看法十分无语:看别人拍出了好看的照片,第一感觉是——相机高级?镜头高级?很贵吧?与技术无关,给我一台好相机,那我也行啊。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惯性思  相似文献   

9.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厂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干事小王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会议通知:“今天下午二时正,在会议室召开干部会,研究生产情况,请全体干部准时到会。”到了开会时间,厂长见到会的人不多,而且到的主要是一些科室的负责人,车间来的人很少,觉得很奇怪。厂长就问小王:“你都通知了吗?怎么不见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来?”小王回答说:“我写通知时写得清清楚楚,开的是干部会,全体干部都要参加。”厂长一听就明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老公下班后一进家门就开启碎碎念模式。比如:"公司新来个业务员,是领导亲戚,什么都不懂,但待遇和我们一样""天天堵车,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诸如此类负能量满满的抱怨,我每天都能听上个十几句,渐渐由体谅到失去耐性。谁不是既要在职场中拼搏又要顾全家庭?摊上事情光抱怨有什么用,想办法解决才是王道啊!  相似文献   

12.
Q1:为什么自我定位永远都是配角,默默在一旁不出声的那种呢?从小我就不起眼,不像有些人天生如同在舞台上一样光芒四射。我好像永远都在憋着。虽然自己在默默练功,但是不知道怎么展现,哪怕机会来临,我还是只会当个配角,永远都在做配合的那个角色。每到生日啊,很看重的节庆啊,这样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很明显。因为我很想在这样的日子做点事情,庆祝一下或者有仪式感地做一点事情。但是最后都平平淡淡,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热闹耀眼。我好像是不会庆祝一样。  相似文献   

13.
我和“心理”有意识地交往了近20年。其间它给予我人生的诸般滋味,甜酸苦辣都有。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心理问题,有的人郁闷、苦恼而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装腔作势,努力地压抑着;有的人完全放纵以求心灵的解脱;有的人畏缩“躲”着过生活;更有甚者有的人含恨而去……怎么了?心理问题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一个约四岁的幼儿在地板上玩球,妈妈坐在屋内另一端,球滚开不见了。小孩问:“我的球到哪儿去了”?妈妈说:“球在这儿”,孩子就在自己的周围仔细寻找。找不到,就大嚷:“这儿没有!怎么这儿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这”、“那”、“这边”、“那边”等指示代词的指称对象是不固定的,需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15.
阴差阳错     
“我是兰兰”。 “你好。”是个……是个男人还是女人的声音?我一下子分辨不出,那声音有些沙哑,象伤风了似的。很柔弱,象是有病。“我,我读怎么称呼您?我可以叫你大姐吗?我今年十六岁”。 是个女孩儿。 “可以”。 “我有件非常非常苦恼的事”。她急切地说。 “嗯”。 “可是……你得答应替我保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我真的很努力了,但是运气不好,我没能成功;我真的非常用心了,但我的能力有限,我没法胜任这份工作;我几乎每天都在努力做事,上帝真是瞎了眼,居然不让我这种人发财!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尽全力干事,但是他们真的全力以赴了吗?答案是NO。很多人认为多加几个班、多看几本书、多见几个客户就算是全力以赴了,至于到最后失败了那是运气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逼你成功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40多岁,没结婚,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往前冲。”“那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啊?”我开玩笑地问,“你有没有自己打开来看看?”“我看了,我看了,”他说,“里头全是我公司职员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为了他们,我想不干都不成,我是被逼得往前冲。”“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没错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当然逼我冲。想想,…  相似文献   

18.
某女教师,35岁,在催眠门诊里诉说道:两年来,我经常失眠,时好时坏,多方就医,服安眠药,效果不佳,近四个月来,因担心父亲病重后,失眠加重整夜不能睡,每到夜幕降临,就开始担心今晚又睡不着了,一上床就努力保持平静的呼吸,努力不思不想,强迫自己快些入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在床上翻来复去,感到心烦焦急,难受得很。白天感到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学习效率低,对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其实,她患的是失眠症。  相似文献   

19.
岑是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她落落大方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们相互自我介绍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谈开了。“我家住省外,本来我毕业以后应该回原单位,但我现在谈了个男朋友,他年纪比我大4岁,在一家公司工作。我目前很难决定是不是应该留在本市,以后跟他结婚。”“你不能肯定你们之间的感情吗?”“不是。我和男朋友已经交往半年多了,尽管偶尔闹点小矛盾,但双方都很珍惜这份感情。我和他是一见钟情的,因此,今年暑假当我带他去我家见我父母时我父母都持否定态度。”“为什么呢?”“他们认为一见钟情的男人是水性杨花的个性,尤其是生意场上的人,以后更…  相似文献   

20.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022-29228042传来一个女孩几分抑郁的声音:“马老师吗?我想和您谈谈。我是个24岁的女孩,工作几年了,现在在一家公司打工,生活中有一种很疲惫的感觉,好累好累的,面对工作还有感情生活……”“马老师猜想工作是小事,重要的是感情,是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