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基督教历史看教会的本色化段琦基督教传入中国如果从唐代的聂斯托里派算起,前后有四次。如何本色化始终是中国基督教会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完全解决。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是被定为异端的聂斯托里派,称为景教。它在唐朝共存在了21...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20年来多集中在韩国经济、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对韩国基督教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收集国内现有近50篇研究韩国基督教的论文,依据这些文献所阐述的中心命题之不同,将它们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梳理,分别是:韩国宗教现状、韩国基督教近现代传教史、东西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韩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进程、基督教与韩朝政治。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以期厘清韩国基督教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4.
本色化崇拜礼仪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分别从崇拜礼仪本色化的目的和实践两方面对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学者的讨论中,崇拜礼仪本色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并促进信徒的灵性增长。在实践过程中,有人主张将礼仪佛化、儒化,也有人投入到礼仪、诗歌、祷文的创作中。最后,笔者对建立当代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鑫 《天风》2006,(11):36-38
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丈化和合,德教儒沫。儒学源于中国,而泽被韩国,形成共同的传统文化。加之地域接壤,水陆往来十分方便,丈化成就彼此互通,而呈活耀的互动性。任何文化学术思想的交流.都下是单向的.单向使不能持久,互动才能流长。一、何谓性理学及其分系儒教思想何时东传韩国?见仁见智,或箕子东来说,或秦汉时东传说,或卫满朝鲜说①,或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说,莫衷一是。笔者同意卫满朝鲜说③。卫满朝鲜汉时届乐浪郡,随汉建制而导入汉代典章制度和文化思想。自汉初以来,有识之士在总结强秦速亡的经验教训时,历数秦朝的种种…  相似文献   

7.
中华基督教文社是本色化运动的产物,它于1924年在上海成立,至1930年解散,仅存在七年,但它在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迹.它不仅是中国基督教文字事工本色化最为积极、立论最多的一个团体,也是中国基督教徒对高涨的民族主义的一个反应①.本文论述其发展历史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督教神学构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过程。本文将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构建分为四个阶段 ,即 2 0世纪初至 1 94 9年、5 0年代、80年代至 90年代初 ,90年代中后期。作者分析了在这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至 90年代初 ,中国基督教在教义神学上所作的本色化的努力 ,以适应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色教会浅探——20世纪早期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着相关史料,分析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教会在神学思想、教会实践等方面的本色化探索与尝试,指出当时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促使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强大力量,民族运动带给基督教会一次严正挑战与反省。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基督徒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一些中国基督徒思想家和教会领袖,在寻求教会本色化的同时,曾努力在中国当时的处境中探讨中国基督教的本色神学,从而消除中国基督教的"洋教"色彩,应对基督教所受到的挑战,并从基督教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他们本色神学的思考,起点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也各异,但都严肃地去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间飞逝,20世纪的背影渐行渐远,中国教会在不断的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11.
<正>五四时期,面对"非基运动"的巨大挑战,中国基督教界给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答案。一方面基督教界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也做出了本色化运动的积极探索,这些珍贵的思想和做法为当前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有着难得的现实意义。其一,本色化运动充分尊重基督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规律。历史上,以佛教为代表的许多宗教传入我国时,都经历了一个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制度相适应的过程。基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相关史料,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赵紫宸、范天祥等编写出版的《团契圣歌集》和《民众圣歌集》在圣诗本色化方面的努力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指出这两本圣歌集是我国圣诗本色化最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丁光训主教(英文名:K·H·Ting)的《丁光训文集》的翻译文。我想(我认为),这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中国大陆教会所著的神学书籍中,在韩国正式介绍的第一本书。 丁光训主教在过去的40年间,领导了中国教会。一直为建立符合中国人民心性和历史的神学(中国本色化神学)而奋斗。丁光训主教是基督教学生运动家、神学家、牧会者,又是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4.
肖安平 《天风》2021,(2):33-34
纵观历史,基督教在中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探索过程,至今仍没有完全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当时中国教会发生的本色化运动,虽然该运动当时没有实现中国教会真正本色化的任务,但产生了使基督教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实践,为我们今天探讨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提供了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透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更全...  相似文献   

15.
徐弢  李思凡 《天风》2018,(7):57-57
对民国时期的基督徒学者来说,进行耶儒比较或参与耶儒对话的首要目的显然是为了发展本色化的神学思想并由此淡化自身的"洋教"色彩,但从具体的研究思路及其对儒家传统的包容程度上看,又可将他们的耶儒比较大致区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6.
陈丰盛 《天风》2023,(5):12-15
<正>刘廷芳80多年前所著、所译的诗歌至今仍是中国基督徒必唱的诗歌,不过,他的贡献不止于此,他在神学、教育、政治、文学、翻译、心理学等方面均有建树,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基督教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人之一。本文就刘廷芳在基督教本色化方面的理念作一追溯,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圣洁牧师在《自立运动与本色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始于厦门,"1862年,美、英长老会在该地区合成泉漳长老大会,称为‘中华自立长老会’,厦门的新街、竹树二教堂自聘牧师."厦门竹树堂首任华人牧师叶汉章是中国教会自立的先驱,他与罗嘉鱼牧师(新街堂)为中国本色化教会最早的牧者,在他长达50多年的侍奉生涯中,足迹遍及闽、台两地,为福音的传播以及中华本色教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8)
正五、自立运动和本色化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新尝试公平地说,不是所有传教士都反对中国文化,有的还十分热衷中国文化,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花之安(Ernst Faber,1839-1899)等热心向欧洲人译介四书五经;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丁韪良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化是认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国化不是本色化。利玛窦、谢扶雅、戴德生等的努力属于本色化,但是中国化不仅仅是穿儒服、建中国式教堂的问题,更不是复古或者文化倒退。文化与历史不可分割,文化在历史中才具有意义,中华五千年文化与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史。文化不可能与历史割裂开来,因为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发展、完善的,而且历史赋予文化以内涵和个性。中国文化和历史之所以丰富,  相似文献   

20.
1952年之前的上海震旦大学和北京辅仁大学,同为天主教大学,在性质上前者为耶稣会所有,后者为教宗直属,由不同修会先后办理;在教育理念上,除了为教会和为社会的共同指向外,震旦大学还有为法国的国家向度;在教学上,震旦偏应用、工程,法语优先,辅仁重人文、自然科学,强调国文;在校园文化上,分别有"洋学堂"和"和尚庙"的绰号.本文认为,两校的根本差异代表了中国近代天主教的两个时代:殖民时代与本色化时代,在震旦大学及其代表的殖民地时代由外国人掌握天主教会权力,不尊重中国文化,更多看到中国的实用需求,辅仁大学及其代表的本色化时代则强调国人自立、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及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