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讨论以往学界观点的同时对念庵之学进行了重新考量:一、念庵之学的学派归属。通过念庵与朱子学、濂洛之学的关系,其自身及中晚明学者的学派认同,念庵晚年拒称阳明门人事件等方面分析,判念庵之学为致良知教分化背景中诸多渐修进路中之一途。二、念庵之学的特点和思想意义。念庵之学具有强烈的实践特色,“体悟(悟、见性)——言说(立言)——工夫(入道)”之关系链表明其学呈现为一个以行论解、动态发展、对阳明学由不相应到不断深化诠释的历程。念庵严辨理欲混淆的问题感以及对致知工夫的重视,指示出“复心体之同然”需要一个艰苦的自我转化历程,其收摄保聚说对于完善致良知之工夫论、补救王学被误用而致的流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房东县为满足老年教徒就近“亲近善士”,听闻正法”的要求,继去年八月汇龙念佛堂开放后,今年七月又增设吕四镇原集庆庵、东兴镇原大雄寺、海复镇原佛光社等三处作为简易宗教活动点。这三处简易道场各有特色。座落在吕泗渔港的吕四镇集庆庵,创建于宋至和年间(1054—1055),以历史悠久著称。当地民间有“先有集庆庵,后有吕四镇”之说。修理开放后,启东县北部地区信徒可在此进行  相似文献   

3.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弘治进士。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职。著有《整庵存稿人《整庵续稿》、《困知记》等书。持气本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运动变化之所以然就是“理”,“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反对程朱理气二元论的观点。同时继承其“理一分殊”的思想,强调“天人一理,而其分不同”。为学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缺一不可。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授刑…  相似文献   

4.
陈慧慧  郝永 《孔子研究》2023,(1):137-147+160
18、19世纪,随着阳明学风行日本,蕺山之学在日本也得到广泛传播,被幕末明治时期的日本文人所认识接受。江户后期的下层贵族春日潜庵是较早推崇蕺山的阳明学者,他接受了蕺山的慎独说,较为深入地理解“独体”之内涵。其次,他对蕺山“意”的阐发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认同“意为心之所存”而非“心之所发”,要在心之所存的“意”根处用功。并且,春日潜庵能够区分意念之别,重视刘蕺山“念”的内涵。在现实政治活动中,春日潜庵深受刘蕺山晚年绝食殉国的节义行为影响,在日用慎独之功、时刻内省的同时积极参加幕末政治改革运动,推动了日本幕末到近代时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话说本溪市溪湖区有一座苍龙庵,庵里住着两个比丘尼,一个叫释果兴,另一个叫释果盛。我这里单说释果兴。她早年削发为尼,信奉佛教,至今已有五十余载。她一直安分守己,除烧香念佛外,还种一些菜,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万没想到“文化大革命”一来,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给她带来了无穷的忧虑和灾难。破“四旧”之风席卷而来,她当然也不能幸免。一伙造反派冲  相似文献   

6.
张卫红 《哲学动态》2007,4(7):51-54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王门后学的一位重要代表。念庵之学,以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地域划分法,属于江右王学;以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学术特征划分法,与聂豹(字文蔚,号双江,1487~1563年)同属于归寂派。学界对于罗念庵的专题研究不多,且有争议。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念庵思想总体上仍以“主静”、“涵养心体”为主旋律,不能相应于阳明学甚至接近朱子学。然而,念庵之学因其致良知工夫践履严谨笃实、且有实证良知本体所印证的可行性,深受中晚明学者青睐,被刘宗周、黄宗羲等推崇为得阳明正传、补救王学之弊的功臣。近年…  相似文献   

7.
不忘初心,遍植花木为生态大理寂照庵,始建于唐末,名字源于“感而遂通、寂静照鉴”寂照庵位于苍山圣应峰南麓、清碧溪旁。由于寺院地理位置特殊,如何立足自身,建设好寺院,保护好绿水青山,守住苍山洱海保护的底线?一直是住持妙慧法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日 ,我和妻子一同前往中国佛教胜地江西的龙虎山游玩 ,这里众多的奇山异水真个美不胜收。尤其是点缀在群山之间的数十个大小寺、庵 ,更使得幽静的大山显得有几分生气。这天 ,在导游陪同下游览了几天的我们 ,有竟避开导游 ,随意在山间漫步。不多时 ,我们眼前出现一座小庵 ,它座落在群山包围的一小块平地上 ,四周古木参天 ,不到近前 ,还不知道这里有人居住呢。路上遇到几位香客 ,经过打听 ,方知这庵名叫“静幽庵” ,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 ,四周山民都说观音极为灵验 ,几乎有求必应。进了庵 ,果然见到几位香客在给观音菩萨烧香瞌头 ,十分虔诚。…  相似文献   

9.
白礁慈济祖宫 ,位于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 ,供奉保生大帝 ,是闽南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庙。吴本 (吴真人 ) ,宋太平兴国4年 (979年 ) 3月 15日出生于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宋仁宗景佑四年 ,岁次丁丑(公元 10 37年 ) ,白礁父老为纪念吴真人生前慈济救世 ,自发筹款建庵 ,命名“龙湫庵” ,雕塑真人形象 ,尊奉为“医灵真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岁次庚午 (公元 115 0年 ) ,高宗皇帝启国库 ,派大臣在白礁社建造三重宫殿式庙宇 ,赐名“慈济庙”。南宋孝宗乾道元年 ,岁次乙酉 (公元 116 5年 ) ,孝宗皇帝将“慈济庙”改为“慈济灵宫” ,亦称“慈济…  相似文献   

10.
蒙山德异于在吴中休休庵刊梓《坛经》。初次刊行后10年,“花山禅源”万恒复在高丽翻刻此本。又16年后,报国寺秋谷再度在吴中刊刻,并经高丽传入日本。其题跋者系郑思肖和景瞻。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版式、纸料应系高丽之翻刻本,时间未必在延祐三年。至元本、至元二十八年南海宗宝所刊《坛经》文字内容与休休庵本一致,卷前也载德异之序,该刊本据休休庵本刊梓。这表明休休庵本在刊梓一年后即已传至岭南。  相似文献   

11.
子都 《佛教文化》2016,(4):126-127
前天卢居士来西安,相约周末一起到千竹庵饮茶。 虽然已经立秋,天气依然溽热异常,室外温度高达35度以上。看来今年的“秋老虎”来势很凶猛。  相似文献   

12.
刚来北京学习时,就听道友谈到凤凰岭桃源观。奇峰怪石、林海神泉为其奇妙的天然景观,为修身养性的佳境,很想去。国庆节前夕,我们一行8人驱车前往凤凰岭桃源观参访。桃源观在北京海淀区西北部苏家坨镇境内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原名妙峰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因地处偏僻,俗称“旮旯庵”。清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13.
《文汇报》是一份历史较为悠久、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的报纸,过去曾发表过一些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介佛教的报导和文章。不料,在今年1月27日该报《笔会》副刊上竟登出一篇违背宗教政策、诋毁佛教信徒的文章,名曰《废庵之前》,且冠于《笔会》的头条位置,实在使人感到诧异。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种高人一等、轻蔑鄙夷的态度对待佛教徒,对他们的人格和信仰进行不应有的嘲弄和讥讽。在作者笔下,佛教徒中有些是“可怜性愚昧”;有些“一有机会”便要“迎合”“我这无神论者”;有些“显示出虔诚无比的样子,是出于一种职业的需要”:总之是一些人格低下、愚昧虚伪的人。文中写到作者无意中经过一座名庵,主持尼是一个年纪七十多岁,海内外颇有名气的注经家,作者未进庵,更未见过此尼,却把她想像成  相似文献   

14.
一指禅     
一指禅,是天龙禅师启悟俱胝和尚始用的一种法门。《景德传灯录》卷11《天龙和尚法嗣》条下云: 当婺州金华山(今浙江省金华县境)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居姑来到庵中。这位尼姑戴着笠子,执着锡杖,绕师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日:“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日:“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  相似文献   

15.
二仙庵,位于成都市青羊宫的东面,为著名全真道十方丛林,是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二仙庵始祖是全真龙门派的著名道士陈清觉(1606-1705年)。一、赵良璧、陈清觉始建二仙庵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二仙庵原是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专作接待达官贵人及知名人士之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臬宪赵良璧来青羊宫访胜求真。他游于青羊宫东边的花园中,寻张三丰真人诗碑遗迹,“恍惚若有所遇,踪迹之,不觉步入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平县西山洗石庵,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八三年以来,重新修复了佛像,并被列入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以及一些实际困难,管理体制问题未获解决。今年四月下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组织有  相似文献   

17.
丘长春居龙门七载 ,养真契道 ,通奥悟玄 ,其修炼程度已达功成道备之境界。虽不出山但名声早已跨越群山重围 ,在民间和官方及道俗两界广为传扬 ,享有很高知名度 ,达官贵人争相与之结交。用他自己的话说 :“休休道者方归去 ,赫赫王侯又到来。”休休道者 ,指的是金国曹王妃 ;赫赫王侯指的是京兆 (长安 )统军夹谷公。尽管如此 ,他并没有受宠若惊 ,以此为荣耀 ,而是谦虚的说 :“自愧中心无道术 ,空教外迹播尘埃。”大定二十六年 (1186)冬月 ,丘长春离开龙门前往户县祖庵 ,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祖庵掌教生涯。祖庵位于陕西省户县祖庵镇 ,即现在的重阳…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倾倒了历代避世隐居之人、高蹈清修之士。他们向往这里的白云怡情、紫霞可餐,“乐泉石以逍遥,寄烟霞以肥遁”,渐次形成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兴盛局面,使崂山同武当山、华山、青城...  相似文献   

19.
戒圆 《法音》1988,(11)
邵阳市,属湖南省六个省辖市之一.下辖三区九县,有不少僧徒和居士。据载,明清时代至民国初年佛教在这里颇为盛行。北塔寺有著名的大错和尚,五台庵有颛愚禅师,清末点石庵从日本迎“大藏经”回邵阳,民国时出尘和尚在济传庵办过宝庆佛教慈儿院。又唐大圆居士,是出生在今洞口县竹市镇白阳村的人。这一切,都引起我对邵阳市佛教的怀念和留意。今年5月26日至28日三天,我受湖南省佛教协会的委托,到邵阳市呆了三天。  相似文献   

20.
闽北道教圣地德云观,位于南平市(古称延平府)城西二十华里之溪源村(又名溪源庵)。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3年)时有张声(字鸣道)结庐溪源山习道建庵。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理宗赵昀赐额“德云观”,并宣封张,刘、连、萧、邵、等五真人。明孝宗朱祐堂(1488年—1505年)加封为“玄真宝殿”与“圣君宝殿”。此后声名益胜,威德俱增。八闽十方善男信女,远近皆拈香朝礼,以求国泰民安。十年浩劫,德云圣地变为废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地回春,光昭日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