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静 《哲学研究》2012,(11):27-31
<正>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劳动方式的新的变革,使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人的劳动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叶所预见的: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页)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必然使机器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并且越先进的机器越能代替人的劳动的更大部分,从而把人置于直接生产过程的旁边,以生产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当我们说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说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由社会发展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决定的。这样一来,由于全部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最终都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人  相似文献   

3.
徐水大午农牧集团的老总孙大午 ,提出了这样的理念 :“不以赢利为目的 ,以发展为目标 ,以共同富裕为归宿”。这三句话 ,主要是第一句 ,引起很大争论。很多学者、专家都反对 ,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可能不以赢利为目的 ?认为这完全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我们与大午讨论过 ,建议他改一改 ,但他坚持不改。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人的生活是有不同层次的。首先 ,人生在世 ,总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职业。工农商学兵 ,各行各业 ,在今天的社会里 ,不管你从事哪一行 ,也不管你收入多…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毕布·毕茨》内容为追溯毕摩起源、发展、赞颂历代著名毕摩,记录毕摩世家谱系及毕摩本人谱系。主要运用于超度祖灵和咒鬼、咒人仪式,其目的是呼唤世代毕祖神灵亲临现场,协助毕摩共同对付恶鬼和敌人。经文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彝族毕摩的信仰世界及宗教仪式发展轨迹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象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样的片断材料如此著名是罕见的。这个手稿虽然是为一部打算公开出版的著作准备的纲要,但除此以外我们毫无所知。然而象这个手稿一样,使人如此深刻地认识一个研究者的精神发展过程,这也是少有的。这个手稿也许写于巴黎,记录了他1844年三、四月至八月的思想。它是马克思思想在那独立个性形成的头十年所经历的伟大阶段中最有特色的一段;这十年是以他作为自由主义家庭出身的大学生而开始,并以形  相似文献   

6.
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可遇不可求,爱情则需要缘分。拥有亲情使人愉快,拥有友情使人充实,爱情可以使人幸福,催人奋进。这三种情感是人类生命的精神支柱,与人们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缺其一,是人生的不完美;缺其二,是遗憾;三者皆缺,是整个人生的最大不幸。  相似文献   

7.
列宁指出:“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列宁全集》第23卷第34页)我认为,准确深刻地理解列宁的这句话,分析探讨概念和论证之间的客观关系,对于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从概念的限制与联言论证、逐层论证之间的关系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请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中的民主与法的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哲学,这里主要指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它不仅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哲理与精神生命,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向。中国哲学中有没有民主与法的观念?中国哲学能否演化出近代社会民主与法的制度?这是海内外关注中国文化的朋友长期讨论的问题,是现代新儒家锐意论证的问题,也是与中国走向现代化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哲学中既包涵有发展民主与法治的内在思想机制,又存在抵毁民主与法制运行的种种障碍,因而,使中国古代民本与法的传统没能顺应历史潮流及时的转化为近代的民主与法治。这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所面临的远期国情。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哈佛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在谈到美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时说,这次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而重点是要解决人的认知发展问题;在我国,涉及到有关思维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题也正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甚至有人提出,中学数学教育也要以思维科学为指导。确实,关于“在人从动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进程中,思维的、认知的发展遵循着何种规律?”的问题,已为全人类所瞩目;而且人们将会带着这个领域去领导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潮流。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儒家孝道教义中,最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孟子》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了。但孟子的这句话实则包含了儒家独特的死后永生观,而后世对这一孝道伦理有相当的误解。同时,通过类比推理,我们也可以为《圣经·创世记》第38章中犹大的一句话"她(塔玛)比我更有义,因为我没有将我的儿子示拉给她"提供更为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营养学、养生学还是修行的角度看,一日三餐以八至九成饱为好,也就是让肠留点空,不要全部填满。这样无论看书、工作、休息、参禅、念佛、静坐,都没有负担,没有胀滞的烦恼,人比较舒服,读书能专心,工作有精神,修行易入静。反之,饮食无节制、食而不化,不仅身体难受,导致肠胃疾病,而且会使人的心情烦躁,甚至郁闷不快,坐立不安,实在是得不尝失。  相似文献   

13.
稳态理论等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平衡这一哲学范畴的丰富和变化,提供了新鲜的营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稳态理论丰富着平衡哲学  相似文献   

14.
人的尊严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哲学上具有两个向度,即人的尊严一方面是普遍性的,这是确保人的生存地位的基本尊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作为普遍性的人的尊严是授予性的,是平等的、客观的,这是人所共有的生物性使然。另一方面,人的尊严又是独特性的,是我之为我的特殊符号,这是由于每个人在后天的自我发展中都会凸显个我性。作为独特性的人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是差异的、主观的、相对的,这是人所区别的社会性使然。作为独特性的尊严,既可获得,使之丰厚、高尚,也可丧失,使之薄寡、卑劣。  相似文献   

15.
B·A·列克托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主编、科学院哲学所认识论研究室主任。《主体·客体·认识》一书是他的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享有国际盛名的力作,已被翻译为七种文字。本文系他为该书中译本写的前言,其中谈了对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看法。该书中译本由贾泽林等人译,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有了高兴事,我找人分享。第一个人比我还高兴,第二个人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第三个人努力伪装出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恨不能让我的高兴瞬间化成轻风。有了烦恼事,我找人倾诉。第一个人为我不该受到的委屈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中说:在历史上,人道主义既与唯物主义哲学有联系,也与某些唯心主义流派有联系。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人道主义哲学恰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同在经济、社会和精神上使人解放出来的斗争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它把资产阶级关于人道主义的神话和现实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立起来。对于人来说,人是最高的价值。这是马克思所宣布的一条伟大的人道主义原则。为了使所有的人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这个原则作为准绳,就必须从社会上清除一切贬低人、侮辱人的尊严的事物,清除一切使人的生活失去价值的事物,也就是必须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统治、等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性质,最充分、最全面地表现在它与共产主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它不是口头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实际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现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它体现出人类的最光明的、最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其中包括资产阶级的优秀革命家们在过去所提出的理想。这篇文章原有四节,这里译出的是第一、三节,第二节“决定论和自由”和第四节“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资本主义现实”未译。  相似文献   

18.
先秦史籍所载国、鄙组织,以《国语·齐语》最为全面系统,然对其可靠性则多有怀疑者。有的学者认为《齐语》所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事为战国时人所追叙(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其意为《齐语》不尽可信;有的学者则认为《齐语》关于“鄙”的记载“虽不可尽信,总有若干史影存乎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中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相似文献   

19.
幸福·尊严·公平·正义·和谐专辑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25-1026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文化领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作家的创作也从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中解脱出来,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作为新写实主义的骁将,刘震云的创作蕴涵着一个浩大的社会史工程。他通过创作蕴意深刻的经典文学作品,展现物欲世界对人的同化和异化,揭示出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人"自身所带来的困扰。这一宏大主题对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人们幸福生活指数的提高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