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提出了新的规律分类原则。他们指出从前规律分类主要按两个原则,即按物质运动的形式和按规律起作用的范围。这种分类法有两个缺点,①只从量上着眼;②没有在足够程度上考虑运动和发展的矛盾性质。他们建议把所有规律划分为两大组:①结构和活动规律;②发展规律,认为这样做至少对关于生物界和社会的科学是适宜的,并认为这是符合列宁对社会经济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看法的。接着,作者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现象中举出例子,证明这种规律分类法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差不多在知识的所有领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可遇到两种科学:①研究同时并存的客体的相互配置和相互作用的规律;②研究一些客体如何更替另一些客体或客体的一种状况如何为它的另一种状况所更替的规律。在研究客体的构造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与研究它们发展规律的科学之间并不存在某种明显的界限,但是也不能把这两种规律等同、混淆起来。有些人因为把它们等同或混淆而犯了错误。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指出: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也辩证地反映了运动和发展的相互关系。活动规律表明了客体在它们稳定的结构范围内的可动性,表明了不会引起结构根本变化的体系要素的可动性;而发展规律则表明了改造体系及其结构的方式。作者举《资本论》的例子,说马克思在那里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起今天,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学家,譬如马克思主义者贝尔纳、多布罗夫等和各种流派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如戴苏拉·普里斯(de Solla Price)、波佩尔、法耶阿本特(Feyerabend)、库恩、拉卡图斯(Lakatos)、图尔敏(Toulmin)等。都在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见解。对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和如何理解科学以及如何看待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和客观规律具有什么性质以及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3.
一、实践系统运动规律。首先,实践具有整体化的趋势。它表现为全方位性、国际性、也体现为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一体化和经济、政治、文化实践的整体协调等等。其次,实践活动呈有序化趋势。实践结构划分为主体,技术中介系统,客体,协调实践过程,使其有序化的反馈系统这样四个环节。第三,实践具有优化趋势。它一方面指实践系统本身诸要素结构方式优化,另一方面指实践效果不断优化。二、实践间隔化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人类主体所进行的某些活动和环节逐渐从人身上分化出去,交由工具这种人造物去完成,从而使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间隔化。  相似文献   

4.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相关衍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相关衍生规律官鸣相关衍生规律是指在科学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的推动和发展认识自身的矛盾运动,不同学科之间必然会产生出某些相关点,以这些相关点作为生长点,就可以不断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学科,从而逐渐形成众多的交叉科学群。这里的“相关点”,其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l)科学对象相关;(2)范畴理论相关;(3)研究方法相关。不同学科由于其相关性所形成的相关点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纽结”,是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中介,它为交叉科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之所以能转化为现实性,则是由这些相关点的衍生机制而实现的。这里的“衍生”机制,指的是以相关点作为生长点,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学科的交叉产生一连串的连锁作用,使新的学科不断地生长、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交叉学科。这种植根于相关点的衍生现象其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首先,从衍生的结构形式看,可以分为非交叉结构的衍生形式和交叉结构的衍生形式两大类。非交叉结构的衍生形式是一种单科型结构的综合型学科,它是由众多的相关点融合,在许多不同的学科中进行高度综合衍生而成,如科学学、人才学、未来学等。交叉结构的衍生形式是生长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进程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测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困惑着理论界。许多文章或者用分段肯定的方法来迥避矛盾,即根据马、恩预测理论的背景,肯定马、恩预测的科学性,又根据列宁或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肯定实践的正确性,至于两者之间的矛盾,则用丰富和发展的含混方式来统一。或者用引向极端的方法来扩大矛盾,即把预言和实践之间的矛盾说成是科学与幻想、唯物主义和唯意志论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生产力发展有什么规律?怎样认识和驾驭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尽快地跻身于现代化生产的前列?这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上,目前我国理论界还存在着分歧。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的三重属性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个从类本位到群体本位、到个体本位再到以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发展为中心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自具体的情况下,其对人的三重属性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属性的强调和发展是有不同侧重的;不同的个体,其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会因其各具体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作为自变量的生产力是社会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研讨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和智能化演进规律,考察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而分析、揭示生产力发展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方面知识化、智能化趋势的当代表现,有望唤起学术界对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澂,在1949年以后,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现代化是 2 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 ,向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 ,在 1 94 9年以后 ,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 ,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 ,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 ,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规律的本性,关于这些规律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它们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引起极不相同的各派哲学家们——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辩证法者和形而上学者——的注意。这个与哲学基本问题——谁在先:物质先于意识还是意识先于物质,——密切联系着的问题牵涉到世界观的基础。弄清楚科学规律的性质对于一切知识部门:物理、化学、数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等,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因为这一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方向。所以,在抱着唯物主义见解的先进的科学的代表们与信奉唯心主义的反动派的代表们之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就是很明白的了。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规律的客观性的原理,对于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说明,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的道德认识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正象列宁同志所说:“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①本文,想从西方“道德发展阶段论”以及人们对它的评论和研究中,探讨中国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一些规律性趋势,以便为道德教育提供一点心理学依据。“道德发展阶段论”本世纪三十年代就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欧洲腹地日内瓦提出。可惜,反映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任何反响,直到五十年代后期,人们才回过头来对皮亚杰的早期研究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目前在西方循着这  相似文献   

13.
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的产生,表明在客观世界中除了具有数学所研究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普遍关系。这些学科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普遍关系的科学认识方法。这对于人类理论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从哲学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国外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的哲学意义看法很不一致;国内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应该从系统科学中吸收什么东西,意见也不相同。本期发表的孙凯飞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当代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是本世纪人们发现的一条新的规律”,它“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文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研究和讨论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很有意义。我们希望哲学界和科学界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范英 《现代哲学》2000,(4):75-80
创建新世纪真善美会涉及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但重点还在于对规律性的认识方面。规律既是事物内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又是该事物与他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特质。对真善美在新世纪基本的创建规律的初步认识,粗略地可分为如下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表述逻辑规律的?(一)从“是”和“不是”通过“肯定”和“否定”过渡到“真”和“假”,是亚里士多德对逻辑规律的表述形式的本质特征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著作中,对逻辑规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有种种不同的表述形式。现在把这些表述摘录如下:1.“一切原理中最确实的原理可  相似文献   

16.
论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和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道德教育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本地地情、本校校情和学生个体的个性,讲究艺术性,推动知情意信行积极互动,坚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传承性和前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一元主导和多元互补的有机结合等.  相似文献   

17.
浅论青光眼的发展规律大连市友谊医院眼科(116001)张波李丽青光眼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基本上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过程,临床医生掌握了这种辩证规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遗传因素,在此基础上,外...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元分析及变量频数分析技术完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关键变量的筛选,运用生态系统发展观,对746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差异模式、关系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对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的家庭各子系统关键因素之间的差异,子系统关键因素间、子系统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遵循从相对平衡到相对不平衡,再从相对不平衡走向新相对平衡的规律。人心理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内部或外部某些因素的运动变化,致使心理系统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个体内部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出现的暂时相对不协调状况,属于从一种心理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心理平衡状态的过渡阶段。结合灾后心理辅导,根据动态平衡论提出了心理系统的边界调控、要素调控、途径调控和环境调控,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以及这些调控措施,让个体心理顺利地恢复到可以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状态,或者从低级的动态平衡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更能适应环境的高一级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关于规律是否变化发展的问题,继六十年代有人提出规律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后,近几年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在一些论著中,讨论的是一般规律是否发展的问题;另一些论著,则主要讨论社会规律是否发展的问题。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