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之门     
正此门之前,生如春之孕育;此门与彼门之间,活如夏花般绚烂;彼门之后,死如秋叶之静美!此门之前,住着造人的女娲和上帝;此门与彼门之间,住着万物生灵,芸芸众生;彼门之后,不知是住着死神还是天使,不知是通往天堂还是深堕地狱。此门与彼门相隔甚遥,需历尽一生的跋涉;此门与彼门仅一步之遥,稍纵即逝一瞬就跨越!一生的脚步,丈量着此门到彼门的长度;一生的成长,设计着此门与彼门间的宽度与高度!此门与彼门间,不在距离  相似文献   

2.
一、三性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关于遍计所执性,《唯识三十颂》称:“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成唯识论》卷八对此解释如下:“周遍计变,故名遍计,品类众多,说为彼彼。谓能遍计,虚妄分别。即由彼彼虚  相似文献   

3.
孙子“知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知彼”思想颜晓峰一、彼难知《孙子》中曾两次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把"知彼"列在首位。这样排列不是随意的,反映了孙子的军事认识论思想。把知彼摆在知己之前,既点明了在军事斗争中"知彼"的重要性质,也道出了在军事认识中"知彼"的困难程度。正因...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11)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不离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宣隆佛 《法音》2004,(11):42-47
一、“缘起”“无自性”“空”外教靠全能的神来救助自己,“信即得救”,而佛教重视自力修为,不靠外力恩赐,追求的是“智慧得解脱”。此所以佛教深邃的理论与外教迥异。佛教理论的基础是缘起论,佛经中对“缘起”的解释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  相似文献   

6.
彼彻姆和查瑞斯的原则主义是现代生命伦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伦理分析进路,它在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的同时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有关彼彻姆和查瑞斯原则主义的争论凸显出道德境遇在生命伦理分析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彼彻姆和查瑞斯原则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一些弱点.尽管如此,彼彻姆和查瑞斯原则主义基于自身的一些合理性与必要性仍有可能在未来的生命伦理学领域以不断改进了的形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笑对误解     
张远来 《天风》2016,(11):15-16
正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基督信仰难免受到各种误解和质疑,有些是出于兴趣的求知,有些是由于成见的排斥,有些纯属以讹传讹的误解。面对这些误解和质疑,我们当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让我们看看使徒彼得的教诲:"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彼  相似文献   

8.
释“彼”     
“彼”是《墨辩》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墨家辩学性质的认识。自近代至今,有关“彼”的释义,众说纷纭,如“中词”说、“非”说、“矛盾命题”说、“一个命题”说等等,但我以为这诸种解释都失之确当,与《墨辩》“彼”之原意不符。近代比较逻辑研究大师梁启超释“彼”为“研究之对象”。此说虽较接近《墨辩》原意,但仍失之确切,过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90,(7)
尔时四梵志皆得五通,修行善法,普集一处,作是议论:此伺命来时不避豪强,各共隐藏,使伺命不知来处.尔时一梵志飞在空中欲得免死,即在空中而命终;第二梵志复入大海水底欲得免死,即于彼命终;彼第三梵志欲得免死,入须弥山腹中,复于中死;彼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佛教的慈悲和平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佛教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慈悲始终占据着基本的中心的位置。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慈悲从一切人的善性流出,由于众生的每一分子都禀有本来的善性,所以同情他人,爱护他人是自然的天性流露。第二,由于一切众生的生命本来基于同样的出发点,从消极面说,无非因缘聚合,因缘而有,缘散而无。由此而无需说此贵彼贱,也就不可能爱彼而嫌此;从积极面讲,此一具体的因缘聚合是数百千大劫才能发生的,因而弥足珍贵。结合这二者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爱和被爱双方都禀赋了宇宙的同一性,所以说慈悲…  相似文献   

11.
正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也是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缘起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或者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如果从空间方面说没有自性,从时间方面说则无常性,无自性即空,空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条件。佛教一般将《中阿含经》所说的"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视为对缘起的最早解  相似文献   

12.
阿弥陀佛     
在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右面,供奉着一尊大慈大悲的彩色佛像,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阿弥多佛、阿弥跢佛、阿弥亸佛,略曰弥陀。梵语Amitayus,译曰无量寿。又梵名Amitabha,译曰无量光。《阿弥陀经》曰:“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佛,彼佛寿命及其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法音》1992,(8)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  相似文献   

14.
善败者胜     
所谓“善败”者,并非多败屡败,而是正确对待失败之意也。古代兵书《百战奇略》之“败战”篇云:“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这段话虽是论述战争中“善败者胜”的道理,但从原理上对指导今日的企业竞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吸取古代关于“善败”之战略思想,总结当代中外企业因“善败”而制胜的经验,提出如下五条有关“善败制胜”的要诀。 抽 抽枪要快--必败之势宜早退许多企业由于自身的重大决策失误,或者由于市场发生急剧的翻转…  相似文献   

15.
圣妇彼利日大(Saitnte Brigitte),1303年生于父母十分虔诚的北欧瑞典王族。人们特别注意到她的父亲彼利日(Brigère)曾长途跋涉,远道去西班牙冈包斯泰(Compostelle)圣雅各伯宗徒陵墓朝圣,并且他每星期五告解,纪念耶稣苦难。  相似文献   

16.
亲鸾这一观点,您认同吗?——编者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彼土导师阿弥陀佛常以大悲愿力摄受法界众生往生其国。十方众生乘彼佛愿往生决定,当生即入正定聚住于大乘不退转位,次生成  相似文献   

17.
通功单     
《中国天主教》2005,(2):28-28
安徽教区朱化宇主教,圣名若瑟,于2005年2月26日安息主怀,享年88岁。敬请神长教友,为彼祈求早登天国。天津教区石鸿臣主教,圣名若瑟,于2005年3月3日安息主怀,享年77岁。敬请神长教友,为彼祈求早登天国。  相似文献   

18.
巴赫—彼德斯句(The Bach-Peters Sentence)是以它的提出者埃蒙·巴赫(Emmon Bach)和P·斯坦利·彼德斯(P.Stanley Petem)的姓氏命名的一种特别的语句。自从1968年第一次被注意以来,在国外语言逻辑学界引起了很多讨论,被称作巴赫—彼德斯誖论。巴赫的《问题化》、库里达的《有关代词化的两个意见》、卡尔图宁的《带交叉互见的有定摹状词:巴赫—彼德斯誖论研究》、迪克的《重复地交叉互见》、沃森的《更多的米  相似文献   

19.
读了李志红同志的《试论“结构矛盾”与“非结构矛盾”》(《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但有几点不解之处,提出来与李志红同志商榷。一、从李文的标题和文中均可看出,这两类矛盾是两个“矛盾概念”(形式逻辑),那么,任何一个矛盾在这两类矛盾的归属上,只能是非此及彼,而不能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而李文又认为,非结构矛盾是“事物自身肯定与否定方面”的矛盾,结构矛盾的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8)
有为、无为两缘起说,在佛教界对峙已久。虽两说各具颠扑不破的真理,各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并立共存,可显示大乘教义内容之丰富多彩;但未有高度的融合,还是美中不足。若能两说会通,则如锦上添花,镜旁置灯,更是美上加美,其意义是非常之大的。今且从以下四方面说明之: 1.两缘起说本有其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其中蕴蓄着不少真理,必须会通,加以揭示,以利人群。有为、无为是直接成对之法,它是根据“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生基本法则生起和存在的。有为法有生有灭,有形象、有作用,是法相;无为法与之相反,无生无灭,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