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社会实践》是F.伽塔里应《交往世界》杂志的稿约所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作者临终前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份礼物。面对霸权主义横行、唯科技主义泛滥、人口暴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集权制度和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伽塔里提出了“重建社会实践”的方案。这是一个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心理、生态等多方面统筹兼顾的全球性协调治理的方略。今天读来仍然是那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栾栋 《世界哲学》2006,(4):16-23
G.德勒兹是20世纪卓有创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差异与重复》以及与F.伽塔里合著的《反俄狄浦斯》、《千高原》和《哲学是什么?》,是法国现当代哲学的精华,后现代思想的经典。本文对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理解,得自与德勒兹的一次交谈和多方位的比较阅读,提供给读者的是这位哲学家的学术概况和思想风范。笔者阐述的重点放在对其术语的解析和创新精神探讨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从有历史记载开始,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死亡的思考和研究。在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叙事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当吉尔伽美什冒犯了天神而导致朋友恩奇都骤然逝世,他一下子认识到了生死的不可逆,进而开始了对永生的漫长探索。而这世上当然没有永生,死亡是所有生命体最终的归宿。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智慧生物,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我国曾编印过两部大藏经,即《频伽藏》与《普慧藏》。这两部藏经均为铅印线装。《频伽藏》,全名《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是清末民初上海频伽精舍私版大藏经,由英籍犹太人哈同出资编印,故有人将这部大藏经称为《哈同大藏经》。另一部大藏经就是《普慧藏》。《普慧藏》的编辑出版先由上海《普慧大藏经》刊行会主持,后继者为民国增修大藏经会,工作从1943年开始,至1955年结束,未能按计划全部完成。总计收著作104种,合100册(含《概述·目录》1册)。自问世以来,印本较少,知者亦寡。又因为它是随编随印,所以保存者以零本为…  相似文献   

5.
桑吉 《法音》2008,(1):61-62
本刊讯1月7日上午,南京栖霞古寺、吉林出版集团、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联合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赠送线装本《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仪式在北京广济寺举行。《频伽藏》执行主编隆相法师的代表谛茹法师、毛文凤博士、刘野编审、副总经理高峰、新闻出版总署吕晓清处长、《佛教文化》期刊社主编凌海成以及《中华读书报》、《出版商务周报》、《出版人》等在京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赠经活动。  相似文献   

6.
书讯     
伽罗第专门研究黑格尔而出版的这本书,一下子就谈到两种极端的解释:一种是使J.瓦尔在1929年去强调黑格尔主义中的神学和克尔凯郭尔学说的一面,另一种是使G.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一书中相反地把黑格尔当作一位未成形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另一面。这就是说,当伽罗第从历史与社会的那种尽可能有的关系上试图建立这部伟大的著作的时候,总的说来,他并没有重视那些在他看来从而可以产生最优秀的政党——马克思主义这一远景的因素。他着重指出,过去人们所描述的几大学说,特别是在《历史哲  相似文献   

7.
根据德国音乐美学家伽茨的《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声无哀乐论》只能说带有形式美学色彩,仍属于内容美学,是一种他律论,完全不属于自律论美学。  相似文献   

8.
王平 《哲学动态》2012,(2):44-49
在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哈特(Michael Hardt)以及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安东尼·内格里(Antonio Negri)是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两人合著的三部曲《帝国》(2000)、《大众》(2004)、《共同体》(2009),将马克思、杰斐逊、葛兰西、福柯、德勒兹、瓜塔里等重要思想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一裂缝和过渡在1798年致伽夫和基塞韦特的信中,康德指出了批判哲学的未完成和裂缝(L櫣cke),这带给他一种坦塔罗斯的痛苦。[1]《遗著》(Opus postumum)也多次提及这一裂缝。《遗著》主要由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与语言学习》“问题求解”栏登有《伽里略的反驳成立吗?》一文。内容是说:伽在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时,采用了归谬法从被反驳论题引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Q与(?)),即A为轻石,B为重石,A+B为捆合石,因捆合石重于B石,则先于B石落地(Q);而同时又由于捆合  相似文献   

11.
一、音乐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音乐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趣味,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对社会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翻开历史上音乐家们的不朽之作,古今中外英雄人物、文化古迹、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爱情生活等,我们都可从中看到.音乐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政治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比如《诗经》、乐府民歌、唐诗、宋词 、古曲《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十面埋伏》及西方的古典音乐、民族乐派、浪漫主义音乐等,都联系着历史的发展、作者生平及重大事件,与社…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没有道德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时期。那么,人类最早用什么作为维护其群体关系的准则呢?在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中,是否在各方面都毫无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呢?苏联谢苗诺夫所著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对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而具体的描绘,其中以大量的事实,论述了禁忌这个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意识。根据该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认为,禁忌就是人类最初维护其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什么是禁忌,它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与后来的道德相比有什么不同,无疑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本文谨根据谢苗诺夫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拉法格的《思想起源论》、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等著作中的材料,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3.
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在过去30年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导了英语哲学界存在论(ONTOLOGY,也译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讨论的一个新方向。这里我想对《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哲学讨论做一介绍,主要包括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的基本思路以及此书的主要内容。一20世纪60年代起,英语哲学界的存在论论坛出现了一种新动态,称为偶态分析。这里,为了帮助我们阅读普兰廷伽(A LVIN PLANTINGA)的《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我想先对他的偶态分析思路做一些讨论,把握他所关心的问题和使用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偶态分析保持了语言分析的…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5):185-188
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善治呢?张康之教授在新著《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给予了充分阐释和解答。《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一书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通过对人类社会演进逻辑的探究,在比较分析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治理模式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合作治理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以及实现途径,描绘了一幅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变迁图景。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御伽草子》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几乎涵盖了贵族、武士、庶民各个阶层。她们不仅为故事平添了许多趣味,对于故事中男性角色来说更是他们迈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御伽草子》中的女主人公,无论出身于公家、武家,抑或平民,都是能歌善舞,精通乐器,且熟悉经典。  相似文献   

17.
肖雁 《周易研究》2002,(2):11-17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范畴。因此,系统考辨“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的争论,主要围绕什么是原始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荣而展开的。争论的实质在于,是坚持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自始至终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正确理解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依据人类历史的材料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唯物史观的上述原理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阐发。几年来,《哲学研究》就此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权文荣同志的《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原动因》(《哲学研究》1988年  相似文献   

19.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20.
《管子》在我国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哲学思想却是前后基本一致的。本文仅就《管子》的社会历史观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学者。一、《管子》关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诸因素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是由很多的因素构成的。《管子》中虽没有明确提出物质生活的范畴,但它在实际上却指明了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牧民》篇中说:“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