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母洞探奇     
久闻五台山佛母洞,却不曾亲自前往,此事成了我心中的缺憾。有幸,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冬日,又有七佛寺宽明、悟健、小雯三位比丘尼师父的同行,给我这次佛母洞探奇之行增添了浓浓的特殊情趣。车子刚一上路,我闭目怀想,估摸着佛母洞是何等的神奇,今天我不仅要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2.
心佛     
朋友信佛,我相信,这与迷信无关。    一日,朋友大老远地跑来看我。现实社会,事务繁芜,久未见面的我们一边喝着故乡山野里采摘自制的本地茶,一边闲淡地交谈着古今世事。伤心处,自是一番感叹:高兴时,难免大笑两声。    临别,朋友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尊铜佛送我,其佛高两寸,重过百克,是一尊在莲台上打坐的观音。我生性好洁净,心自喜佛,朋友有这么贵重的礼物送我,自然无比高兴,爱不释手。朋友说:“送你一尊铜佛,只愿她能唤醒你的心佛,从而带给你安宁和快乐。”朋友还说,人们自古就喜欢在天下众多的灵山秀水间,供奉各种…  相似文献   

3.
他们都已是中年人,当然也有着中年人的丰富阅历。但当他们握着画笔或者拿起了雕塑刀画佛、塑佛时,又都洋溢着青年人的激情。 塑佛、造佛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工作。 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单纯不过了。他们信仰佛教,相信因果,听命于自然。也许是父辈们的点化和影响,他们逢寺必进,是佛必拜,见经必读,悟性大长、智慧大增。  相似文献   

4.
正那年,我上初中,住校生,每星期回家一次。当时,我们都是骑自行车上学,学校距家有20多公里,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骑到。每次上学,父亲总会帮我把自行车推到房子后面的长堤上,那条堤蜿蜒向前,一直通向学校。骑车前,父亲总是叮嘱我要小心看前面的路;要走在路的右边;遇见陌生人不要和别人随意搭讪。听着父亲的叮  相似文献   

5.
简讯     
《法音》1989,(12)
9月18日,宁夏灵武县东塔乡镇河塔寺举行佛像开光暨观音殿重建落成典礼。四众弟子1000多人到会祝贺。 (王根明) 9月初8日,徐州云龙山兴化寺为装修一新的大石佛和新塑的弥勒、十八罗汉、韦驮等佛菩萨像开光,并举行方丈升座法会。  相似文献   

6.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佛说四十地章经》我的手边有一部《佛说七经》,是京城的一些善男信女子1996年印行的。一册书中有七部经典,按说并不难摘出一句话来,但却难为我看了近一个小时。我觉得这摘取“一叶菩提”的事并不容易。第一要自成意境,不必追上寻下;第二要不背佛说,不能断章取义;第三最要紧,是不能脱离《佛教文化》的整体氛围,不能说些与“现行”毫无关联的事。否则,即便摘的不错,寄语也不错,却会失去了意味。从上期讲到生命“在呼吸问”的意义,我忽然对“假真并观…  相似文献   

7.
甘肃山丹县陇西高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山丹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大佛寺又是名胜古刹。寺内塑有一尊全国室内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高十三丈,巍然坐于九层楼阁之中。画栋雕梁,依山傍水,雄  相似文献   

8.
自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出生于奥尔登堡城,父亲出生于耶伏尔州,母亲出生于布加丁根,两地均临北海海岸。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我们每年都到佛里兰岛消磨时光,并同大海一同成长。我记得,我三、四岁那年,我们曾住在斯皮格罗格,但根本不记得那里是大海,而只记得灌木丛和房屋。但几年后,我们住在诺德尼岛,傍晚时分,父亲拉着我的手,走下宽阔的海滩,向大海走去。退潮了,路穿过清洁的海滩,那番情景,令我惊讶,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话菩提珠     
几年前的一个机缘,遇到一位法法送我一串珠子,并和蔼地对我说:“你与佛有缘,闲时静心坐坐,数数念珠,对你身体有好处。”回到家里,认真数一数珠子,计108颗,我欣赏着这溜光发亮的珠子:珠子表面密集的点点儿宛如天上的繁星,围绕着珠上的圆孔象是众星拱月一般;其中一颗最大的珠子上面写有佛字,配着像发言一样的东西,好象一个宝葫芦;108颗珠子恰似水游传中的一百单八将,犹如寺院里的金刚、罗汉……后来,我越来越多地有缘读了佛教书籍,方晓得法师给我的是一串菩提珠,是念珠中的上品。大菩提珠代表无量光、无量寿佛,108颗小珠…  相似文献   

10.
学佛四题     
我是如来 一朋友来我家中坐,问我学佛以来得到什么,我答:“什么也没有得,恍惚间倒觉得失去了许多。”朋友又问我失去了什么。我答:“记不得了。”朋友又问我,学佛几年总应有所感吧,我答:“我是如来。”朋友睁大着眼睛望着我,不知是以为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还是学佛学得精神错乱了。我向朋友讲了释迦牟尼佛的事迹,讲了众生是佛的道理,又讲了众生不能成为佛的屏障所在。朋友有所悟,刹那间如同换了一人,对佛学顿感兴味。他万不敢相信,一向被认为迷信的佛教里居然还有那么一套启人心灵的学问。他决心学佛。我送他出门,合掌祝愿朋友,祝愿所有沉睡的如来,早日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1.
赵宇 《佛教文化》2023,(1):26-35
漫漫修行路佛慧法师,生于1987年,是一个典型的80后,但一米八二的大高个,却让人不敢相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他在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而人生的转折点也恰在此时出现。“当时学校办了一个宗教班,有一次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在校园里走动,于是内心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家?”  相似文献   

12.
编辑先生:新近朋友送来一尊佛像,告之已经开过光,灵验异常。我不是佛教徒,不知道何为开光,能否详细赐教。北京吉春吉春朋友: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时,而想置于佛殿、佛室时,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在佛教中,只有经过开光后,佛像便不是原来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义卜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开光时,先将佛像安好/e经及咒语,奉请菩萨安座…  相似文献   

13.
佛门中流传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指有住持三宝的区域)、佛法难闻(即听闻正法)的说法,这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无知妄说,而是佛陀金口亲宣。最早译成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解说颇详。关于人身难得,佛有过生动的开示,他曾指着身边的一只蚂蚁对弟子们说:这只蚂蚁在迦叶佛时就堕在蚁类,直到我今出世,仍未脱此蚁身。可见“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诚不虚也。佛还告诫弟子: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但我们是否知道,人身难得的后面,隐藏着比这更可怕的暗流呢?人身的确难能可贵,因为三世诸佛都是在人间示现成道的。但地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汉学家和传教士对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佛教的研究很少。而李提摩太是来华传教士当中,率先从事佛耶比较研究并推动两教间对话的先行者,他在此方面有导夫先路之功。李提摩太的佛耶比较研究,建树颇多,并在其佛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佛耶对话",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会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老成一尊佛     
母亲喜欢开着电视打瞌睡:靠在沙发上,微闭双眼,两手合拢放在腿上,发出微微的鼾声。此时的母亲,慈眉善目,平静安详,每一条皱纹都发散着慈悲与安宁,仿佛端坐的一尊佛。有一次,我忍不住伸手,轻抚母亲放在腿上的手。母亲突然惊醒,睁开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啦,真的不中用了,看电视都打盹。我不  相似文献   

16.
朝山散记     
去年3月18日,我参加了“苏州寒山寺朝拜团”,一路朝拜了大九华的衹园寺、化城寺、月身殿、百岁宫、拜经台和天台寺,经过的有明净禅寺和东林禅寺,第五天来到了南京的地藏寺、鸡鸣寺和栖霞寺,第七天朝拜了无锡祥符寺的灵山大佛。历时一周。在此谨以文字记述闻思心得,愿与十方同修分享。  相似文献   

17.
主持寄语佛教的经典充满着智慧,起着启迪人心的作用。为此,千百年来吸引着广大众生。佛在世时并没有著作,佛经是在佛涅后众弟子集结回忆,忠实记录下来的。佛弟子们没有把个人的观点参杂进去,只是“如是我闻”。在编本期漫画真谛故事时,我想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的一段:“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佛陀的教育完全是为度众生出苦难,所有经典都出自这一慈悲的根本。我想当我们读经典、细参详时,都能记住这一根本,或许才能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排除杂…  相似文献   

18.
乡关何处     
每年临近春节,在异地求学、工作的人便会纷纷加入春运大军,踏上回家的路。每年人山人海的春运,势不可挡,成为一年一度的一道风景。多年前笔者在外求学时也是如此,每次返校要乘坐近二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舟车劳顿,颇为辛苦。每每发誓下一个寒假一定不再回家,可寒假一到,便全然忘记开学时的信誓旦旦。故乡春节的味道,故乡的亲人、亲情,美食、欢闹,无不诱惑着独在异乡求学的我踏上回家的路。及至在异乡工作数年,渐渐地,过年回家的脚步才变得越来越犹疑不决。  相似文献   

19.
普陀夜遇     
许颖 《佛教文化》1993,(1):25-25
明天就要离开普陀山了,心里怅怅的。傍晚,我查看着普陀地图,发现一个叫“杨枝庵”的小庙,导游没有安排,而且离驻地很近,便决定独自前往。从杨枝庵出来,天已经全黑了,在那里,慈祥的老方丈让我随众做了趟法事,虽然感觉新鲜,却累得腰酸腿乏。下山的路还算宽阔平坦,可因为没有丁点的光亮,只是一道绵延的黑暗。我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其中穿行,尽管心中极肯定,在圣洁的佛地是不会遭遇到任何恐怖和伤害的,却也不免惴惴地落脚,惴惴地因轻微的风吹草动而四处张望。好容易走到了可以望见海面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家乡,有一位邻居老太,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正屋里,锃亮的油漆小柜子正中摆放着富丽堂皇一尘不染的神龛,其中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大肚弥勒佛……的镀金塑像。每日念佛之声不绝于耳,香烟缭绕充溢满屋。人们赞叹,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