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2.
1 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凹4个苹果。”  相似文献   

3.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4.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1.一个外国资本家到日本某宝石店买了一串珍珠,双方讲好价钱是七千元。资本家掏出一张一万元的钞票,宝石商为了找钱到鞋店兑了零钱,找给资本家三千元。后来,鞋店老板发现一万元钞票是假钞,宝石商只好自己又拿出一万元作为赔偿,还给鞋店老板。请算一算,宝石商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2.有3个卖苹果的人,甲是一百元3个,乙是一百元2个。当两人恰好各剩下30个时,因有事要离开货摊,就委托丙替他们卖。丙将两人的苹果合起来卖,每堆3个次的两个好的,卖200元。两人共剩下60个,12堆,共卖了2400元。但甲乙回来后,甲说他30个该卖一千元,乙说他30个该卖1500元,可丙只卖了2400元,少了一百元,丙究竟出了什么差错? 3.身边只有一个7斤和11斤的盛水器,现只需2斤水,最少需量多少次?  相似文献   

5.
美兰 《思维与智慧》2001,(12):36-36
美国有个推销员奇科,他为一个厂家推销价格为395美元的烹调器具。一次,他到一个城镇推销,他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器具,一边强调它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请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当地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烹调食品,一边说:“他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第二天奇科首先敲开了这位老顽固的家门。顾客一见到推销员就说:“见到你很高兴,但你我都知道,我不会购买400元一套的锅的。”奇科看看顾客,从身上掏出1美元的钞票,把它撕碎,问顾客:“你心疼吗?”顾客对推销员的做法很吃惊,但他说:“我不心…  相似文献   

6.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太太游武夷山,不小心被蒺藜挂破了裙子.游兴大减,坐在地上叹息,一位小姐走过来,看到了这种情景.和颜悦色地对老太太说:“老人家.武夷山看您雍容华贵,舍不得让您匆忙离去,想多看您几眼呢,武夷山的一草一木都对您有情意呀!”老太太顿感春风拂面,一下子由“愁云”笑成了“鲜花”,“姑娘,你真会叫人开心。”  相似文献   

7.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8.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9.
盛夏季节,卖西瓜的商店内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六斤以上的西瓜,每斤价格0.20元,六斤以下的西瓜,每斤价格0.18元,四斤以下的西瓜,每斤价格0.15元。”读者同志,您看出其中有什么问题了吗?假定您暂时还没看出什么问题,那么为了帮助您思考,请您设想自己是一位售货员。一位顾客请您帮助选择两个大一点的西瓜。您把选出来的西瓜放到秤上称重量。第一个西瓜是六斤三两重,您可以很快将它归  相似文献   

10.
同样一斤米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己;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包扎后它可煮成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酝酿勾兑成40元钱。可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  相似文献   

11.
在街头迷了路,拦住了一位上了点儿岁数的人打听:“大爷,去颐和园怎么走?”这事儿在中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是要到了美国,以同样的话问美国人,他会非常惊讶,因为他与你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呀!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寄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家,他按中国的习惯很礼貌地称老太太为“奶奶”,开始的时候,老太太觉得很别扭,后来忍无可忍,提出了抗议,请他直接叫她的名字,因为老太太觉得自己还未老到做他的祖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国家称呼语差别很大。在一种文化中所适用的称呼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未必适用。不了解对方…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朋友从事营销工作多年,他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概括了他多年经验的精华,那是一个关于杯子的故事:比如人手头有一个杯子需要卖出,它的成本是1元,怎么卖?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高只能卖2元;如果你卖的是一种最流行款式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3、4元;如果它是一个出名的品牌的杯子,它说不定能卖到5、6元;如果这个杯子还有其他功能的话,  相似文献   

13.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14.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天风》2010,(9):13-13
一次主日礼拜后,我在教堂的书房看了看,顺便选购了几本书。在这期间,一对自称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基督徒夫妇也来买书。当他们看到书房的柜台上摆放着圣经时,感到非常惊讶。姊妹严厉地说:“圣经怎么还卖钱?在美国都是免费赠送!”语气中似乎有些责备书房同工的意思。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不好受。  相似文献   

16.
1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一天,多时不见的小龚来访。好友见面,自然天南地北,无话不谈。说着说着,小龚忽然拿出报纸,指着一条新闻让我看。新闻很短,说台湾某地有位100出头的陈姓老太太,身体十分健康。只是她前几年,左耳上方长出一个硬块,慢慢地硬块越长越高,竟变成3-4寸高的弧形硬角。街坊的人见了都称奇不已,说这是老太太的“福相”。消息传开,都说她成了“角仙”,许多人还特地去一睹“奇迹”呢。 等我读完新闻,小龚说:“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好端端一个人,怎么会长出角来,成了‘角仙’呢?” 我笑了笑说:“且慢发议论,我也给你看样东西。”于是,从书架上取下一部《南史》来,里面记载着,梁武帝(公元502-519)时的光禄大夫孙谦,晚年头上长出两个肉角,各长一寸,  相似文献   

18.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19.
晚上看电视,电视里又出现了那位说东北话的总是饰演母亲角色的老演员,妻子说:“这演员真像咱家老太太,老太太真是个心善的人,我想到那个困难的时候,周末为你留的只有一根干瘪的胡萝卜”她说完这话,一下子弄得我俩都沉默了。老母亲去世多年了,妻子一下子说起干瘪的胡萝卜,又把我引回到40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幽默茶座     
便于抓捕银行行长对人事部门 的负责人说:“你怎么雇用了这 么个出纳?他显得笨头笨脑 ,长着一对招风耳、免子牙、红头发?”“行长先生,这很简单,如果他卷款潜逃了,警 察很快就会抓到他的。”封建一天,邻居老太太和老伴一起看电视。一段广告后 ,开始转播选美比赛,老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