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诚 《法音》2007,(9):29-32,33-42
一、皈依内涵勿忘失,深信业果依法行我们皈依三宝,在皈依的仪式上要念: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在皈依学处中讲到,乃至舍命因缘,也不能弃舍三宝。如法皈依三宝肯定能够保证一、两生不堕恶趣,但是不能保证千百生都不堕恶趣,也不能保证究竟解脱生死。我们希望生生世世不堕恶趣,乃至究竟解脱生死轮回,最关键的是皈依法。  相似文献   

2.
吴明 《法音》1990,(11)
四皈依皈依是受戒之前提,亦是修学一切法门之基础.前述三皈,为共同皈依,即显教之皈依,谓之显皈依.现述四皈,为不共皈依,即密教之皈依,谓之密皈依.所谓四皈依者,即皈依三宝加一皈依师.因密乘修行,特重上师,上师具有三宝之本质故,上师之身,弘传佛法,具有僧宝之本质;上师之语,宣说密咒密意,具有法宝之本质;上师之心,契于佛性,具有佛宝之本质.且四皈依,首含皈依金刚上师,所以重法之源流,而皈依者即得入密乘也.按藏密深层说法,密皈依又有三种:一、内皈依,二、密皈依,三、密密皈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12)
<正>皈依是佛教入门的第一步,是必修课。佛教旨在通过明理修行而获得解脱成佛。为实现这一目的,佛教有一整套仪轨来辅助完成,这一套仪轨可分为"前行、正行和后行",而且特别强调"在行中,只摄‘皈依’与‘发心’"~([1])。在每一种行中,皈依和发心都是必须的。皈依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分水岭,未皈依的人是教外凡夫,皈依了的是教内凡夫。皈依前是教外凡夫,皈依后是教内凡夫。虽然还是凡夫地位,但教内、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经云:“皈依三宝者,能破除忧悲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故以此因缘皈依三宝。”又皈依含有皈投、依靠、救护之义,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皈依三宝者,以佛陀为导师,以三藏教典为法宝,以一切善知识大德为僧宝,亲近学习,护持一切。皈依佛,如同在我们心中建一座发电厂;皈依法,如同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12,(1):31-39
一、皈依三宝伏烦恼,显发心地智光明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三宝,就是帮助我们树立生命的宗旨,明了修行的路径,找到共学的友伴。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两足尊。两足即福足、慧足。唐朝宗密禅师的《金刚经纂要疏》中说:"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佛是福德、智慧的圆满,皈依佛,就是追求福德和智慧的圆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福德和智慧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梁丽萍 《宗教学研究》2005,8(1):118-125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对130名宗教徒的宗教皈依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宗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单一的过程,并且更具有"内生型皈依"的特征,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的危机状态不是促使宗教徒皈依的普遍因素,但功利性的欲求、心灵的空乏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满足感是潜在涌动的促使教徒皈依宗教的内在张力.不同宗教信仰类别宗教徒的皈依历程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文化程度宗教徒的皈依历程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皈依的修习     
济群 《法音》2006,(9):14-19
皈依,不仅是走入佛门的必要手续,也不仅是一次仪式就能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是对佛、法、僧全身心的归投,这就需要在学佛过程中时时修习。唯有不断强化,才能真正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如此,方不至于在学佛路上迷失方向。忆念三宝的过程,是学习佛菩萨发心和行持的过程,也是将自身融入三宝无尽功德的过程。通过对佛菩萨心行的忆念和模拟,最终于自身成就众生本具的自性三宝。有鉴于此,特编写了皈依共修仪轨,供大众修学参考。一、如何修习皈依修习皈依,应遵循仪规进行。为确保修习质量,主要在座上…  相似文献   

8.
本探讨了宗教皈依的类型和特殊体验,并结合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弗兰克尔的心理学思想对“皈依”进行了分析,以此解读宗教皈依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杰布人是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一支,它在殖民时代经历了从族群宗教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宗教的皈依过程。宗教皈依与殖民时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密切相关,而与殖民征服之间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伊杰布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并非世界宗教对于传统社会的"征服",而更多是世界宗教的"非洲化"过程,伊杰布社会内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现实结合,承继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使价值皈依本根、皈依文明、皈依民族的道德文化基因尤为重要。当前,要努力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孝、公、忠的价值理念,积极构筑起家国一体的价值培育及实践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2012,(3):84-87
王菲:与佛结缘的日子 王菲的皈依是在1992年,这次皈依缘起,是她和母亲之间的一次真诚交流。王菲认为,自己能够重拾母女亲情,并且将母女关系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得益于某种冥冥中的安排。正是那时,她开始相信,人生一切都有定数,都有机缘。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W县主要宗教之一,境内龙迥寺始建于唐代,佛教历来流传甚广。解放后曾一度停止正常佛事活动,1983年恢复正常的佛事活动,据当时的统计,境内实有僧尼45人,皈依居士92人,近年来新添僧尼6名,皈依居士的人数上升近一倍。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先生皈依基督后,写了一部书,名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也乐意把我的皈依和成长写出来,与主内教胞分享。我想这也是一个见证,见证基督对我的眷爱,见证天主在我身上所显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4.
教务活动     
<正>各地道观庆贺道祖老子诞辰3月12日(农历二月十五),恭逢太上老君降生之辰,各地道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贺道祖诞辰。当天,上海城隍庙第三批清信弟子皈依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120位居士参加了本次皈依法会。山西省太原市居贤观道院举行大型庆贺皈依法会,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佛教取得突破性发展,1970年佛教徒人数跃增到20万人,占全美人口的0.1%,实现零的突破.截止2005年,美国人口3亿,佛教徒272万,占总人口的0.9%,接近1%.这里统计的是正式皈依的佛弟子,若以常理推断,美国还有一批信奉或同情佛教却没有皈依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16.
萨迦派《无上金刚乘前行讲义》中的皈依法修行内容是根据个人出生、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无意识人格缺陷设计出来的。皈依法修行的心理意义,在于通过象征性想象的方式,最终彻底改变自我与世界、与父母家庭、与不良的人际关系之间,与五浊恶世的社会无明教化之间错误的皈依关系,重新回归婴儿原始的自我与世界、与父母赤裸无遮的信赖和同一的关系。但重返皈依心理也会使人重新象婴儿一样脆弱、无能、盲信,因而极易被欺骗、利用而受到再次伤害。  相似文献   

17.
说皈依     
文祥 《佛教文化》2007,(5):95-96
皈依,是佛教的入教仪式。前不久,我在天宁寺皈依。天宁寺是一个小寺,建于唐代,但后来荒废了,整个寺院只留下一座清代的砖塔,山门、大殿、僧房一应俱毁。近几年才重建了大殿和部分僧房,其他设施还在筹建。住寺僧人也只有十来个比丘尼,住持也不是知名高僧。寺虽小,但很清净。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人第一次与伊斯兰接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当时日本对世界敞开了国门,一些日本人开始接触到海外的穆斯林世界。他们中一些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赴麦加朝圣。今天,更多的穆斯林从海外来到日本,而皈依伊斯兰教的日本人的数量也有所增长(但数量依然非常有限)。事实上,伊斯兰教在日本依然是一个外国人的、陌生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认识能力局限于人类感觉器官所决定的认识域.以人类的有限认识能力,不可能发明具有无限性质的纯粹的客观知识.论者所强调的各种“客观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以人类的身体为皈依的,并不是所谓的“客观存在”.人类不可能完整地认识宇宙万物,也没有必要.人类的认识和科学以服务人类的生存为根本目标,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只要完成“认识-应用”的完整价值链条,就足以实现其价值意义了.可见,人类任何“价值”的根本都在于“人”本身.科学主义将科学和真理合二为一,进而将“科学”等同于“价值”——这就扭曲了“人”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导致了人的严重异化,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和社会道德的滑坡.  相似文献   

20.
皈依图     
~~皈依图@杨秀珍$山西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