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婷婷 《天风》2007,(16):47
前几天,我的一位亲戚病了,我来医院照顾她,她住骨科。就是在这几天里,让我知道人生的确是无常的。我们隔壁的重症监护室里住着一个7岁的小孩,他的父亲和双胞胎哥哥都在车祸中死去,只有他捡回了一条命,小孩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2.
星期三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心理咨询室上班,一位少妇悄悄推门进来,向诊室里看了看才轻轻地敲了敲门,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不是没有礼貌,而是有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难言之隐。我朝她笑了笑,占了点头示意她坐在椅子上。 我先叫护士给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和蔼地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少妇有些不好意思,她脸红红地告诉我,她叫阿玲,今年28岁,已结婚4年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害怕黑暗,每晚都要开灯睡觉,每次过性生活也不要丈夫抚摸她的身体,以致每次都  相似文献   

3.
正一幅画15万元,面对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出的"天价",她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她难道是不差钱?其实,去她的住处看看就知道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潮湿渗水,面积不足10平方米,角落有一个破了小口的编织袋,装着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对刚结束的咨询她充满着疑惑。来访者每周带进来的故事都不一样被督:“这次咨询后我有一个新的感受:每次来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呈现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每周咨询的程序差不多,主要是她讲这一周发生了什么,我倾听,然后给一些反馈。但是她每次讲的事情和之前讲过的都完全不同,好像每次来咨询的是不同的人。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5.
王志军 《天风》2007,(20):15
她的奉献精神不仅鼓励了我们的行动,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更多神的儿女去"奉献"……本文所要讲述的是在红土高原上昆钢教会里热心侍奉主的高龄老人李姊妹,她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任招待班长职务已经20年,一直以来她的热心侍奉精神让我们很钦佩。昆钢教堂盖建在离生活区较远的山顶上,每次做礼拜都要爬好长一段山坡才能到教堂。  相似文献   

6.
撒谎的爸爸     
正自打记事起,她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别的孩子都有父母疼,而她,只有爸爸。每每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她都羡慕得不得了,她不明白,别人都有妈妈,为什么她没有?于是,她不止一次哭着向爸爸要妈妈,而爸爸总是告诉她,妈妈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要她在家乖乖地听话,不哭不闹,妈妈很快就会回来。她信了爸爸的话,为了能让妈妈回来,她真的变得很乖很乖,尽管爸爸口中每次的"很快"都是遥遥无  相似文献   

7.
在给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心理咨询员的职业敏感,使我注意到有一个女生每次上课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教室大,学生少,大多数学生都坐在前几排,唯有她默默地坐在教室一隅,与大家隔得很远。 终于有一天,我走近了她,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她姓李,来自一个小城市的重点中学,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医生,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珍珠     
简单的生活在我的楼上住着一个中学生,虽然我从没看见过她一面,但我知道她是个勤奋的学生。每天早晨很早的时候,就听到她朗朗的读书声,晚上大概10点多钟了,她会准时读英语。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每次听到她读书的声音,都让我思绪万千,不禁又怀想起当年自己备战黑色...  相似文献   

9.
正每次去幼儿园接闺女,她总是恋恋不舍,非要玩到广播里老师亲切地"请"小朋友们离开。"幼儿园里有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开心。"看我有些不悦,她给我一合理的解释。"家里没有朋友吗?"我充满希冀地提示她。"没有。"简短的回答,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记得她刚上幼儿园时,天天闹情绪不想去。每次上学,她都  相似文献   

10.
李翠英姊妹是陕西省宜川县城区教会虔诚的基督徒,今年66岁。很多人都知道,她平时十分重视听道,并且行道,读经查经,处处按经文要求自己和孩子们。 前年教会号召为贫寒户奉献,翠英家一次就拿出9件半新衣服。平时常为贫寒人舍饭、舍衣。1989年她从事卖饭,一个叫会喜的顾客在她饭馆丢了个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7,(12)
<正>有一个阶段,经常接到一位外地女读者的来电,要求我为她祈祷,她常常被家里人谩骂甚至殴打,因为大家都认为她精神不正常……向人倾诉可以让她的痛苦缓解许多,这从她每次结束电话前的一声如释重负的"谢谢"里可以感受到,然而,放下电话的我,心情并不轻松,唯有低头祈祷仁慈的主耶稣基督……类似女读者的遭遇就是家庭暴力。2016年3  相似文献   

12.
正读书,在冬天,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的。清冷的环境里,人冷得连手都不愿伸出来,更何况是读书了。不要说太多的话,你只要看看街道上,有几个行人,你就知道这样的环境里适不适合读书了。冬日凄寒,做什么事都不方便,这是真的,但是如果要单论读书,我以为却是一个静心读书  相似文献   

13.
溪竹 《天风》1996,(9):16-17
张静姊妹在神学院就读的消息不径而走。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议论着她,看待着她。了解她的卫生界人士说:“她跟着有祖传秘方的父亲学习了不少医疗技术,放着大钱不挣,去上神学,真傻!”熟悉她的文艺界人士说:“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几个歌舞团多次邀请她下海演出,她都谢绝不干,非要去上神学,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说:“4年医专毕业,学校里的高才生,多少医院要她。  相似文献   

14.
安慰     
曾经读过一则小故事,令我至今不忘。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不幸得了癌症,在做化疗时,她的头发全部脱落了。于是她将自己整天关在病房里,羞于见人。她的15位亲朋好友知道后,约好到医院去探视她时,全部剃成光头。当这个身患绝症的女孩看到15个光头,男男女女都有,一齐涌向她的病床时,马上破涕为笑了。病房里顿时响起了久违的歌声。  相似文献   

15.
唐莉是一所封闭中学初一的女生。几次小考下来,她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都令师生们惊叹不已,每次都是6个班的第一名。只是这样的成绩也不能令唐莉舒展眉头,在花枝招展的女生堆里,整日显得落寞、自卑。原来,她曾得过小儿麻痹症,致使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略短些,走起路来便一瘸一拐的。为此,她暗自伤心落泪,上苍为何如此不公。于是,她拼命学习,想必突出的学习成绩会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6.
爱情终点     
正暗恋夜,这般静谧。她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又一遍遍细数和他有关的时光。其实她和他相识才短短的几个月,但在她心里已知道他、关注他好多年了。那时她刚刚接触电脑,偶然逛到一个人的博客里,顿时被博主的文字深深吸引,从此念念不忘。快三十岁的女人,心已经静了,可是她忘不了那个博客,渐渐对博主产生了好奇。会是个怎样的男子  相似文献   

17.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个“马道婆”。靠着装神弄鬼骗取钱财,传说这是曹雪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据说曹雪芹在京西香山键锐营写《红楼梦》时,营子里有个外号叫“马大仙”的妇人,本名马二秀,年幼时父母双亡,17岁上跟着一个道士到西山的云霞观里当了道姑。可她吃不了出家人  相似文献   

18.
妈妈的眼睛     
正我的妈妈只有一只眼睛,她的左眼只是一个空空的黑洞,我非常厌恶她。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觉得她的眼睛让我丢人,我甚至觉得,她已经将一部分缺陷遗传给了我,因为我的左眼,它除了让我看上去拥有一双完整的眼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功能。这使我每次一想起来就特别恼火。妈妈在社区边开了一家小店,用来销售杂货以及一些旧衣服。我们需要钱。在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我们在校外的空地里上军  相似文献   

19.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20.
爱人与爱己     
冯向云 《天风》2005,(10):34-35
教会里有这样一位姐妹,她为了实践“爱邻舍”这一圣经教导,把家里的钱财物品几乎都施舍出去,家里的电话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去打。教会里的许多事工她几乎都要去做,而她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却无暇过问。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她丈夫多次劝告她,但还是我行我素,最后与她离了婚。许多人不明白像她这样爱神爱人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幸,她自己也不明白还以为是在为主背十字架呢。像她这样大发“糊涂爱心”的人恐怕不只一个。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