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庙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着,今天贵州各种庙会仍然流行。庙会是贵州民间广为传承的一种群体性民俗活动。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30日上午,在春雨绵绵中,崇福道院传统庙会拉开了帷幕。庙会是崇福道院的传统活动,为期三天,本地百姓叫"三月半场"。今年的庙会上表演了道教音乐、道教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上,北京曾出现过许多道教庙会,它们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分析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和风俗,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道教庙会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金代以来北京所建的宫观如土地庙、白云观、东岳庙、九天宫、都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蟠桃宫、吕祖阁、真武庙、北顶、东顶、中顶、南顶、西顶等数十座宫观,这些道教宫观于明代以后都陆续形成了京城定期的庙会。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在京城影响最大的四大庙会(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  相似文献   

4.
佟洵 《中国宗教》2023,(4):88-89
<正>北京历史上的庙会是伴随着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众性聚集动,大多以佛寺和道观为依托,在寺庙或道观内及周围举办。庙会对京城百姓来讲,不仅能够拜佛求神祭祀,也是购物和娱乐的好去处,逐渐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寺观庙会民俗文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5.
王峰  路航 《中国宗教》2022,(1):76-77
庙会起源于古代的宗庙祭祀制度。宗教文化是庙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含"祭神""祈福"活动。随着历史发展,庙会活动逐渐融入世俗元素,成为人们世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庙会,需要得到积极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在调研武当山宗教工作时指出,武当山道教界肩负着传承武当道教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当山要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进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交往基地“三个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武当山道教协会带领武当山道教界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三个基地”,推进武当山道教健康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8.
山西洪洞广胜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有"稀世三绝"--飞虹琉璃宝塔、元代戏曲壁画、藏经《赵城金藏》,驰名中外;而三月十八庙会,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宽广,影响之深远,文化内涵之丰富,在佛教寺院的庙会中,颇具特色,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道教庙会是一种以道教神仙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型庙会,它产生于两汉,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在其长期的产生发展中,它呈现出了大众化、狂欢性以及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性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汇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但当下许多庙会演变成了纯商品的展销会,传统庙会习俗中的民间美术日渐消逝,传承与保护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成为该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伏羲作为传说中的氏族英雄和文明始祖,自古以来,不仅被官方祭祀,而且被民间所崇拜。在今日大力提倡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伏羲的祭祀、崇拜和信仰再次升温。本文以河南淮阳太昊陵的庙会为例,呈现盛大庙会的现实情态,展示伏羲庙会中的种种宗教、民俗和信仰的面相,寻绎在官方祭祀和民间信仰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张力。  相似文献   

12.
<正>宋词中有大量与道教活动、道教宫观相关的内容。宋代文人喜欢前往宫观拜谒道士,感受道教文化。图为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雪景。一在宋代,道教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在宋朝社会上层出现了"崇道"现象。早在北宋时就产生了"宫观官"制度,由朝廷的文官充任宫观官,并且参与道教事务;甚至在科举考试中,道教经典也成为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代文人必然与道教文化发生广泛关涉,道教  相似文献   

13.
庙会起于神祀,是民间对神的祭祀祈祷的集会。中国是个多神的国家,神多,庙多、庙会自然也多。就以五台县来说,素有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毛毛会的说法。但象五台山六月庙会那样大规模的庙会还是很少。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三十或七月上旬,三、四十天的会期,香客信徒、士农工商,文职武夫、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规模之大,宗教特点之显著,布局之合理,设计构思之精巧,建筑技艺水平之高超,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研究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对于弘扬武当道教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秦永红庙会亦称“庙市”,是特定日期在寺观内及其附近举办的集市活动,一般与宗教节日和当地民俗相联。庙会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由产生、发展到相沿成习的曲折过程。从它产生之日起,它就与文化艺术密切相联,渐...  相似文献   

16.
茅山的香期庙会,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至来春的三月十八日。一般来说,香期节日庙会,大都是为庆祝一些先圣先贤的诞辰,但三茅尊君的诞辰都不在香期之中。大茅君盈,诞生于景帝中元丙申(公元前一百四十五年十月初三日)二茅君固,诞于汉景帝后元戊戌(即公元前一百四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三茅君衷,诞生于后元庚子(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腊月初二)。那么茅山的香期庙会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道教是多神教,如果要算众神的生辰,可以说月月有节日。而在这春三月的香期中,众神的诞辰更是集中。从腊月二十四日“送灶”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道教圣地武当山隆重开幕了,这是国际道教界的一大盛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华夏文明所孕育的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国际道教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突出道教的基本教义,彰显道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当山道教有正史可考始于唐代,从贞观年间均州州守姚简第一个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来,武当山道教音乐伴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也度过了它一千三百多个春秋。武当山道教音乐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而兴起,却又总是伴随着武当山道教在历史上的兴衰和变革不断发生着演变。追溯它在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兴衰历史,我们从中发现它经历过有不同特征的三个时间,我们权且称这三个时期为正统期、蜕化期、新生期。正统期武当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宋、元以后全真龙门派最大的“十方  相似文献   

19.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庙会略论     
庙会略论陈星桥庙会,又称庙市,中国传统的市集形式之一。祭祖神灵的场所通称为庙,因此,庙会通常都是以佛寺、道观或神祠为中心,伴随着年复一年的定期宗教活动而进行的。而根据所依附的庙宇性质的不同,庙会的时间、名称、内容都有所不同。庙会的名称除了根据所在庙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