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宋代内丹家“皆祖述钟吕”,盖有取于此书。然时人常推尊张伯端的《悟真篇》,殊不知张伯端语多恍忽,了不将功法示人。明代天师张宇初即评说:“张之书多文而隐”①。而《灵宝毕法》则不然,名曰《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唯因“秘传”,反将内丹功法诀要“泄露”无遗。如所周知,普通内丹书不但含混、模糊,且多用隐名,而《灵宝毕法》一书不仅讲具体功法,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释。此二者均属罕见之举,亦为本书的特色,对于修道者颇具操作意义。《灵宝毕法》相传为钟离权得之于终…  相似文献   

2.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与一般内丹书不同,《灵宝毕法》不仅讲具体功法,而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出解释,为本书特色。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传说的作者钟离权为五代隐士,传派为钟离权—吕洞宾—华阳子施肩吾—李竦,而不是后世所说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本文在十余年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丹法作了再研究,集中讨论《灵宝毕法》关于道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丹道的气液与圣胎、仙与宗教神圣性。文末附论钟吕金丹派的丹书与西部区域性。从书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出发,以《灵宝毕法》为中心,考察钟吕一派的传承,尤其是探讨了蜀地道教文化传统与钟吕金丹道流向之关系,认为最初几代钟吕金丹派具有明显的西部区域性。  相似文献   

3.
《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三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著、纯阳真人吕岩洞宾传,乃道教钟吕金丹派的重要经典。此经书之年代,当出于唐末、五代,如其卷上《道要》说:"花残叶落深秋,杨妃懒上危楼",①"杨妃"意似指唐玄宗之宠妃杨玉环,如果是这样,则此书当成书于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灵宝毕法》的内丹说,论述了钟吕内丹以老子“归根复命”为最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正强 《宗教学研究》2003,2(3):100-104
钟吕内丹是五代宋初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丹法系统 ,它以道教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其理论基础 ,而这一思想基础更直接的来源则是汉代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本文将《周易参同契》与钟吕内丹派经典《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等相比较 ,并参以其它内丹经典 ,深入分析了《参同契》对钟吕内丹道理论建构的重要影响 ,包括天道观、药物论、火侯说等。  相似文献   

6.
钟吕内丹学的最后阶段天仙阶段,是吸收了老子思想后而创立的仙学理论。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宇宙生死论,深深影响到《灵宝毕法》气液相生的学说,正显示出钟吕丹道是以“法自然”作为立论根据的。本文为作者硕士论文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老子》与《灵宝毕法》,论述老子"生而不有"为钟吕丹追思想之渊源,而钟吕丹道的神仙境界在宗教层面上超越了老子之说。  相似文献   

8.
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代表人物和经诀,勾勒宋元南宗阴阳双修丹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早期的《悟真篇》阴阳双修注释以翁葆光注为代表。早期的钟吕金丹派阴阳双修经诀有《钟吕传道集》等。内证和外证皆表明,钟吕金丹派南宗的建立者白玉蟾传授并实践阴阳双修。南宋还有紫团真人等几位钟吕金丹派南宗阴阳双修丹家。陈致虚确立了全真教南宗的阴阳双修丹法。  相似文献   

9.
北宋末、南宋初这段时间,吕洞宾神仙传说最盛,最早所传的吕洞宾经,也大约出现在这个时期。吕洞宾著作,郑樵《通志·艺文略》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不见录,始见于南宋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其书卷十二神仙类,录《钟吕传道集》三卷;《肘后三成篇》一卷;《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吕真人血脉论》一卷;《吕公窑头坯歌》一卷。《宋史·艺文志》有《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相似文献   

10.
《九天生神经》全称《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亦称《三宝大有金书》,简称《九天生神经》、《生神章》或《生神经》。敦煌遗经伯希和4659号题曰《太上洞玄灵宝自然至真九天生神章》。收于《道藏》洞玄部本文类。《云笈七签》卷十六《三洞经教部》收有该经。此外《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另收有《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1卷,为该经之节本,少《九天生神章》九章及《太极真人颂》二首。  相似文献   

11.
道教自唐末五代以后,由重视外丹转入内炼,成为一个内丹丹功系统,自钟离权、吕洞宾两真人留传功法以后,逐步分成五大派,师徒相传,至今未衰。兹简述于下: (一) 北派北派名称,系由宗教而来,当时王重阳创全真教,本主张三教合一,“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以道教的《道德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为全真教祖经。实际当时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立教比较困难,主张三教圆融,易于传教。至于在丹功方面,仍是祖述钟吕,并以钟吕内丹继承者自居。读其所著《金关玉锁诀》释金关玉锁意义,即明指炼功时如何无漏。他设问说:“假令白牛去  相似文献   

12.
《钟吕传道集》和《西山群仙会真记》是两宋之际施肩吾一系内丹学的两部重要著作,可以说是钟吕金丹派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丹经,《钟吕传道集》更被誉为是"唐宋间最为系统之内丹撰述,钟吕金丹派教义之渊源"。①这两部书不仅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开拓性,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奠基性地位,而且语言浅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历史上儒、佛、道三教之一的"道教"基于三洞四辅部经典,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三洞部的洞玄部《灵宝经》。道教的诸多教理、科仪都是由《灵宝经》提出,所以《灵宝经》的研究在道教研究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灵宝经》研究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一个关键性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即陆修静是否直接参与改编《灵宝经》。虽然之  相似文献   

14.
天师道认为,太上老君于东汉向张道陵天师传授正一盟威之道,二者由此形成师承关系。灵宝经不仅继承了该师承关系,而且新加入了老君向张天师传授灵宝经教的说法,陆修静《灵宝经目序》中也特意提到“老君降真于天师”,这些都是为了强调灵宝经原本就是天师道经典。东晋末葛氏一族在造构灵宝经之时,在老君和葛仙公之间新建立了师承关系。向葛玄传经的神之所以是太极真人,是因为太极真人为老君别称,太极真人与葛仙公的师承关系即老君与葛仙公的师承关系。如此一来,灵宝经就被纳入了崇拜老君的天师道信仰体系之中。与之类似,北天师道基于老君在北魏时期向寇谦之降授经教。由此可见,六朝时期天师道中存在老君向张道陵之外其他人传教降经的说法,并以此方式增加新的经典和教法。因此,灵宝经应被视为东晋时期天师道降经的产物,兴起于东晋葛氏一族之手,经陆修静整理改编之后为南朝天师道“三洞弟子”的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15.
古灵宝经借鉴佛教"劫"的观念并创立了"劫运"学说。"劫"的观念本身属于印度佛教宇宙论最典型的表现形态。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古灵宝经"劫运"学说实际上否定了其《灵宝五篇真文》作为宇宙本源的性质。将古灵宝经相关论述置于佛道两种根本不同的宇宙论中来考察,可以发现古灵宝经对佛教"劫"的观念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全盘吸收,而是以道教宇宙论为基础对其做了具有关键意义的取舍和改造。因而其"劫运"学说恰恰是对《灵宝五篇真文》宇宙论意义的极大丰富和拓展。弄清古灵宝经"劫运"学说的真正含义及其本质,对于我们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古灵宝经一系列根本性教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有关古灵宝经的研究,素来是道教经典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学界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国学者陈国符、吕鹏志、王承文、刘屹、谢世维,日本学者福井康顺、大渊忍尔、小林正美、神塚淑子,美国学者柏夷等均有相关论述发表,提出不少真知灼见。然而,由于古灵宝经研究的复杂性及史料的匮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犹有胜意可寻。令人可喜的是,王皓月博士新近推出专著《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对古灵宝经的相关问题予以重新讨论,提出一系列创见,极大推动了六朝道教史及《灵宝经》研究的进展,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道门文献研究之佳作。该书的内容除了绪论和文末附录外,正文部分共计有四编:第一编《真文赤书》研究;第二编《人鸟五  相似文献   

17.
正《蓬壶炼度科仪》(全称《太上蓬壶津济炼度法食真科》,后简称《蓬壶炼》)是目前南通地区广泛流通的度亡科仪,传自太乙教掌教萧抱真,汇集各派炼度之大成,刘仲宇教授更认为其是"太乙教的唯一传世科仪"~1。《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后简称《大成金书》)是明初正一派科仪之集大成者,由明代高道周思德真人(1359-1451,名思德,字素庵)编纂而成~2,今上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道教《灵宝经》中"元始旧经"的含义存在误解。主要问题在于,不区分教理上的元始旧经和在人间实际存在的元始系《灵宝经》,这不仅导致《灵宝经》的关于经典出世的教理被曲解,在探讨经典实际历史编纂顺序之时也容易产生混乱。实际上,《灵宝经》具有镶嵌式结构,元始系《灵宝经》记录的是元始天尊等神格传授天界的"元始旧经"的经过和内容,即"元始旧经"为"经中之经"。  相似文献   

19.
各地道观     
《中国道教》2015,(2):10
<正>西安都城隍庙举行药王真人成道日祈福法会暨春季义诊活动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西安都城隍庙举行药王真人成道日祈福法会暨春季义诊活动。来自西安市各大医院的10多位主任医师应邀为广大民众开展义诊活动。咸阳正阳宫举行道教生态医药园林落成典礼3月21日(农历二月二日),咸阳市正阳宫举办了首届"利益众生,光耀千秋——道教生态医药园林植树活动"启动仪式,社会各界500余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四、古灵宝经对汉晋道教"八节斋"的继承和发展(一)《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之"八节之日"修斋及与《礼记·月令》的关系在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近30部古灵宝经中,以《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出世最早。在汉魏两晋时代,该经的形成经历了逐步增衍的过程,而其最后成书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不会晚于东晋后期(1)。该经也有关于"八节之日"修斋的大量论述。该经之《食日月精之道》称:"八节之日,入室瞑目内视,存泥丸中紫气出上升天,绛宫中赤气出上升天,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