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3月21日上午,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宣布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承办,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2017年5月10日至12日在湖北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筹委会:欣闻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2017年5月10日至12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办,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旨在共同探讨道教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与现实意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宗教对话,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宗和"谨此致信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道教圣地武当山隆重开幕了,这是国际道教界的一大盛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华夏文明所孕育的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国际道教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突出道教的基本教义,彰显道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道通天地继往开来",是2010年第十届香港道教节的主题。"道通天地"者,所强调的是,"道"贯通于天地之间。而"继往开来",是自勉要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更灿烂的未来。香港道教联合会举办第十届道教节的目的,就是希望做到继往开来,将贯通于天地之间的"道",进一步在社会上弘扬。自2001年起,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香港道教联合会均公开举办道教节庆祝活动,以纪念太上道祖诞辰,并与市民同乐,更透过各项公开活动,努力宣扬道教义理文化,希望以中华传统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太极仙山,碧玉流翠,武当胜境,紫气充盈。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高道大德、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武当,开坛论道,可谓道缘殊胜,可喜可贺。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良好的祝愿!国际道教论坛已成为全世界道教徒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道教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本次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宣言     
正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交流日益迅捷,文明进步有目共睹。然而,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冲突战乱等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从传统中汲取智慧,乃返本开新之途。时值丁酉初夏,四海之云朋霞友,五洲之高道大德,共聚武当仙山,阐道德之真谛,觅济世之良方。道通天地,德贯古今,道教先哲在静观玄览中,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而历来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共生共荣。但是私欲和偏见会蒙蔽人们的本心,从而导致冲突与不公。  相似文献   

7.
主题     
正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这个主题既表达了道教的核心教义,又反映了道教的社会关怀。从上届论坛的"尊道贵德",到本届论坛的"行道立德",彰显了在现今社会践行道德的迫切性、道行天下的必要性。体现了在行道立德的教义思想主导下,践行和光同尘、济世利人的教化,充分发挥道教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香港道教蓬瀛仙馆与香港宽频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意向,共同推出一个专门作道教文化宣传的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届时在香港宽频有线电视台播出。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频道在电视媒体上做道教节目,这还是第一次。《道通天地》频道每天于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内容与观众见面,目前,该频道共有九个栏目,分别是:“大道纵横”、“洞天福地”、“钧天妙乐”、“仙踪道迹”、“道教养生”、“天天谈道”、“妙手灵丹”、“道教知多少”、“经忏科仪”等,节目以生动的形式,多姿多彩的画面,向大家介绍道教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正>一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一教,"以生为乐",追求生命的健康长存。道教"长生久视"的目标,充分表现了道教对生命的热爱。各种道教经典都说明了这个宗旨。比如,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被《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的《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在道教中,修真得道之人被称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中解释说:"修  相似文献   

10.
老学史上关于"道法自然"的诠释,从哲学层面来看,河上公注突出了"道",王弼注突出了"自然",宋代老学则突出了"人"。宋代老学把"道法自然"解释为人兼法天地与道而归于自然,主张以自然为原则阐扬人的价值,符合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政治层面来看,宋代老学关于"道法自然"的诠解,体现了当时盛行的黄老思潮。而宋代道教人士把"道法自然"解释为修道者的体道自然、心神自然,反映出道教教义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重道轻术、强调心性修炼的诠释成为了宋代道教界的一种共识,客观上对全真道的创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反之,损不足以奉有余,人心自生分别、自生烦恼,故曰"世蕲乎乱"。然藐姑射山之神人,"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礡万物以为一",此德何德?与天地相合之德;此道何道?通而为一之道。  相似文献   

12.
正道教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次道教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体现了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核心理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合作,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李秋红 《现代哲学》2021,(1):156-160
《吕氏春秋》的政治理想是"法天地",即效法"天道圜"与"地道方"。政治上的"圜道"是指君主的意志能够顺利地下达百官、影响人民;反之,人民的欲求和心愿也能顺利地上达君主;君主、官员、人民之间形成良性地互动和循环。而"地道方"是指君主无为、臣下有为的君臣分职论。"法天地"的实现有赖于君主自身之"德",此"德"是一种具有感通能力的精神力量。"德"论沟通了"道"与"无为"、养生与治国,将《吕氏春秋》的政治理论贯穿起来,其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为"养生-全德-圜道-无为"。  相似文献   

14.
<正>早期道教服饰并没有严整的规范,一直到南朝陆修静之后才开始形成制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上记载:"修静立道士衣服之号,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著矣。"而至南北朝末期道教服饰才逐渐定型。据道教服饰规范文献、唐代道士张万福所撰《三洞法服科戒文》所说:"法天尊圣真仙服,住持经戒,教化人间。必使师资相习,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这就解释了道教注重服饰的原因: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15.
中华立国逾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为世界文明古国。道教乃根植于中华大地之古老宗教,以黄帝为宗,太上为教,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尊《道德经》为圣典。我道侣之根本信仰为“道”。“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生成成,古今不移。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咸畅其宜。祖先崇拜,神仙信仰,黄老学说为我教宗仰之思想体系,据此阐发之教理、教义、经典、科仪、规戒、养生、法术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行世已近两千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弘扬祖国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各名山宫  相似文献   

16.
<正>《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其"恶杀好生"、"敬天法地"、"万物各自有宜"、"和谐共生"的思想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恶杀好生《太平经》把生喻为天地之德,把道德与天地相配,旨在说明道兴则万物生。"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万物多不能生,即知天道伤矣;其有不生者,即知天克有绝者矣。一物不生一统绝,多则多绝,少则少绝,随物多少,以知天统伤。夫道兴者主生,万物  相似文献   

17.
<正>9月6-8日,应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唐诚青率团赴台参加2015海峡两岸道文化书画展。本次书画展由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主办。9月6日,书画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开幕。唐诚青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道文化书画展的目的是弘扬道教界道艺兼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协会并江西省宗教局:欣闻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活动”,本拟身赴而适逢要务缠身,甚憾,谨函致贺忱。祝此盛会圆满成功。希望我中华道教界继承道教之优良传统,尊奉国家民族之大义,弘扬洞天福地之道气;随天地自然演进,顺历史潮流运行,团结信众,服务社会,让1800余年的道教道气长存,佑我中华国富民昌。祝众位道长和宾朋身体安康。致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活动的贺信@叶小文  相似文献   

19.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詹石窗的"易道云篆平安书",将《周易》的卦象符号和"云篆"构型汇通起来,不仅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趣,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道教书法艺术。詹石窗将道家文化精神概括为八个字:道、德、善、静、安、柔、通、真,他以"顶真体"七言诗概括每个字的思想内涵,且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