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以修炼养生为主,故特别重视内外兼修。如张三丰首创“武当内家拳”就深受世人崇尚。但对其渊源,虽然研究者不乏其人,而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是众所公认的。但因宋、明两代皆有“张三丰”的史料记载,所以对首创内家拳的时代发生质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有关史籍,微有所得,特提出就教于方家。明清之际,有宋张三丰别少林为外家而自创内家拳的史料记载。黄宗羲《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云:“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真武)授之拳法,厥明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教医学对内家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内家拳,要言之,指侧重于内功修炼的武术流派.从现有文献来看,"内家拳"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初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其中说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相似文献   

3.
气势磅礴,风景奇秀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早已驶名天下,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更是举世闻名,而作为发源于武当山的武当内家拳,也同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一样,早已饮誉海内外,受到历代武术爱好者及修仙学道之士的青睐。关于这武当内家拳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哩! 相传北宋时,武当山上居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他名叫张三丰;一天张道士正在草庵之内闭目静坐,忽听庵外有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张道士便起身走到窗前,向外看去,只见院内的大树枝上有只喜鹊正全神贯注的俯视着地下一条蟠着的蛇,蛇也伸出头来张开嘴仰视着树上那只喜  相似文献   

4.
正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假如一个人真想精通一门艺术,光有技巧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超越技巧,让艺术成为一种源于无意识的‘无艺之艺’。中国拳学,博大精深,奥妙所在,非言语所能道及,作为内家拳法的大成拳尤其如是。故有志于拳学诸同好,除苦用功外,尚须自具悟性,正如王芗斋先生所云:不可浮聪明,不可笨用功。学者于师之所授,当观其神,度其  相似文献   

5.
梁巧英 《宗教学研究》2007,3(1):170-174
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他的丹道思想在道教内丹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张三丰还被尊为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其通过内炼养生的健身思想极受后世推崇、关注和效仿。“道”与“身”的思想是张三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修道理论与实践着手,认为他的道与身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身生于道而归于道;二、道显于身;三、修道以修身为大。  相似文献   

6.
传统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 ,在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充实和完善 ,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养生之义在于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 ,通过祛病防疾、修身养生 ,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在诸多的养生内容中 ,传统运动养生亦形成了以动静观为核心的理论、方法和运动形式。1 形神兼养为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1.1 神为形之主 ,养生首重养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 ,在人体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调控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 ,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 ,产…  相似文献   

7.
士气作为一种军事软实力,不仅是战争决胜的重要因素,也是治军关键之所在。传统兵学对士气问题的基本认识来自于其秉持的战争观;战争的正义性决定军队士气的根本走向;“心”与“气”作为士气的基本范畴,其辩证关系为“内心外气”、“将心士气”、“心气一体”:“教戒养气”、“将帅主气”、“赏罚励气”、“以怒激气”是古代重要的士气培育之道;“击敌之气”是古代士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回族武术拳种——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体的完整系统。查拳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在中华武坛独树一帜。笔者细致地梳理了有关资料,对查拳的渊源、流传、以及技法特点等进行了述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岁的张三丰,因感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张三丰在出家后虽然云游四海,但主要的隐居地却是武当山。相传他在武当山看到猫与蛇打架,于一夜之间悟出了“太极拳”的妙理。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武当山道教内家拳的创立和流传与张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  相似文献   

10.
站桩一道,流传已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说明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出现。另据道藏《金莲正宗记》卷四记载:道教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了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邱真人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炼形九年,而入于大妙”。由此可知,站桩也是道教修持的一种方式。笔者曾遇居士王选杰先生,得以传授大成拳法。大成拳乃近代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继承源远流长的内家拳法特点,以拳悟道,以道证拳,所创“拳道合一”的内家拳法。大成拳的基本功即为站桩,站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了人们物质需求的日益满足,人们愈加注重对健康养生的追求,SPA的传入与普及为人们提供了身心俱养的养生空间。传统养生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本国特有的养生观和休闲观。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把传统养生理念主题文化与现代SPA室内空间有机结合,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传统养生理念文化内涵加以解读,从主题阐述、符号提炼、情景演绎、影像传达四个途径结合传统养生理念融合于SPA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旨在为中国文化特色下的SPA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间的密切关联。认为道家文化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儒家的养德、致中和、卫生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佛家的思想对中医养生文化起到补充作用。相互间不断发生碰撞,彼此交融渗透,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养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摄生秘剖》是明末儒医洪基所撰的一部融合诸家养生心理思想的专著。“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精、气、神、形紧密联系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养生机理。养生健体的关键是“保养精神”,神形共养便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生的主要方法有:药疗(按症处方),体疗(运动身体),心疗(治心养神),三者结合才有全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闻的密切关联.认为道家文化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儒家的养德、致中和、卫生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佛家的思想对中医养生文化起到补充作用.相互间不断发生碰撞,彼此交融渗透,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养生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朱熹之“太极”是总体之理.朱熹的太极之理体现在中医学的“理”、“气”、生理、养生、脉理、医理等方面,“理”、“气”方面体现在二者关系上,生理方面以“气”来解释生命现象,养生方面强调以“动”“静”结合强身养心,脉理方面主张先要确定“关”,医理方面认为要参病而治.朱熹这些观点对后世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不少学者热心研究和阐发"道教与养生"。"道"的治身、养生说,以黄老"天人合一,气化宇宙"之说为基础,认为在天地为阴阳二气,周流运行不止;在人身为元神精气,生命存活之本。天地间道气长存,生生  相似文献   

18.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8,(12):76-77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相似文献   

19.
道家夏季话养生王成亚●夏季,起于立夏,止于立秋,是一年中阳气最盛、阴气最衰的季节。夏季的养生原则以“养阳”为主,兼以化湿去暑。为什么夏季阳盛还须“养阳”呢?根据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夏季炎热,阳气旺盛,人体也与之相应。但人体的阳盛是盛于外而虚于内;...  相似文献   

20.
《管子》养生思想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及其主导下形成的生命观和人体观为基础的,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管子》的养生思想以“天精地形合为人”的生命观与“气者身之充”的身体观为基础,以“顺天之道”为养生原则,以“时动静”的养形论和“抟气”的精气修炼论与“修心静意”的养神论为核心内容,以“为身”、“长寿”及“为国”、“为天下”的体育目的论为旨归的完整体系。这样的养生体育形式强调精气神的修炼为强身健体之本,重视精神意识和内在生命力的精气在身心锻炼中的中心价值,更符合人作为形神合一统一体的生命本性。这是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