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火神庙"非祆庙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华火袄教研究领域的部分学者在论及宋元以后的火祆教遗痕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祆神与中国传统火神相混淆的情况.这种误解最初始自我国火袄教研究的奠基者陈垣先生,但遗憾的是,后来的研究者不但没有将陈垣先生的这一未及深入研究的判断予以厘清,部分学者反而完全混淆了袄神与中国传统火神的区别,以致于将方志文献中所见中国传统的火神庙误作祆庙了.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辨,指出宋元以后祆神的内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并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的火神相混淆,明清方志文献中所见的火神庙实是祭祀中国传统火神的场所,与祆神祆庙无涉.学者们实是因自身认识不足而致误,本文因而进一步分析了致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3,(2):98
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海旁。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632),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火神庙主殿为火祖殿,供奉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山门  相似文献   

3.
<正>12月12日上午,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东岸的千年古观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前人头攒动,瑞气升腾,中国道教协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火德真君庙修复竣工开放暨神像开光庆典。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一司司长徐远杰,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中国宗教》  相似文献   

4.
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 :东汉建武年间 ,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 (今方城县 )建炼真宫一座 ,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 ,均建于东汉时期。东汉桓帝延熹六年 (16 3年 ) ,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汉灵帝中平元年 (184年 )三月 ,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守诸贡 ,屯兵宛下……六月 ,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 ,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6月 1 1日上午 ,火德真君庙 (以下简称火神庙 )一期修缮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司法臣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秘书长袁炳栋 ,北京市宗教局房产处南昌启处长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副局长孔繁峙 ,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副书记李亚清、副区长隋振江等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在开工仪式上致辞。他感谢北京市人民政府、市文物局和西城区人民政府 ,及市民宗委等各部门在落实火神庙宗教政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并希望二期搬迁和修缮工作早日完成。火神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  相似文献   

6.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火神(道教称为火德真君)诞辰。2011年7月23日,正值火神诞辰,位于北京地安门外的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隆重举行火神诞辰祈福法会。当天,庙内仙乐飘飘,瑞气呈祥。中国道教协会的各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的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名嘉宾齐集古观,共贺火神圣诞。火神诞辰祈福法会开始前先举行了庆典仪  相似文献   

7.
据载 ,北京地安门外桥北火德真君庙 (简称火神庙 ) ,在历史上江西龙虎山历代嗣汉天师来京都驻跸于此。明代 ,曾被皇家敕封为“显灵宫” ,与正阳门外关帝庙朝天宫 ,朝阳门外东岳庙灵济宫 ,合称“三宫” ,由皇家道录司直接派大德高道担任住持。在现代史上 ,天师进京驻跸北京火神庙有两次。一次是清光绪二十几年 (约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朝廷为“息灾弭乱 ,永延清祚” ,曾请 6 2代天师张元旭进京在火神庙亲自主持由“三宫”联合祈建的中元法会。另一次则是民国五年(1916年 )进京住火神庙 ,在“新华宫”建醮设坛。天师入觐“北省道纲司、…  相似文献   

8.
正五唐卫凭《贞一先生庙碣》曰:"开元十二年,天子修明庭之祀,思接万灵,动汧水之驾,奖邀四子,乃征尊师入内殿,受上清经法,仍于王屋山置阳台观以居之。"~1"修明庭之祀,思接万灵"借用了黄帝在明庭祭祀众神的典故。《汉书》卷25上《郊祀志第五上》曰:"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2)
<正>各种沿丝绸之路入华的宗教文化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佛教一度与中华传统文化逐渐碰撞、交流并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华粟特人~([1])的宗教信仰中胡汉杂糅的文化痕迹非常明显。"从粟特人的发展史看,他们主要信仰祆教,同时也信仰佛教,是一个有信仰佛教历史的民族。"~([2])《新唐书·西域传》云康国:"尚浮图法,祠祆神。"~([3])《隋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是先有大学,包含了教育、祭祀、政治和伦理多种功能;后有孔庙,主祀孔子,并及于四配、十二哲、历代先贤先儒。自汉代以后,儒学逐步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亦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东晋国学"增造庙屋","庙学合一"教育规制雏形初具。唐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唐高宗时,又敕州县未立庙者速事营造。从此,孔庙开始遍及天下,正式形成了"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并相沿至清末。"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结合亦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金 《中国道教》2002,(2):27-29
北京的地安门外,什刹海沿岸,被认为是旧京风水最好的一块地方,不但倚仗龙脉,还滨海临湖。所以,这里不但云集了广宅大院、朱门广堂,还建有为数众多的道观佛寺,神祠庵院,光现存的就有明代敕建的“广福观”,建筑华美的“广化寺”,曾写进《红楼梦》的“清虚观”,有着动人传说的坤道院“铸钟娘娘庙”,大太监小德张建的雄伟大庙“宏恩观”。但这些庙宇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还要数坐落在后门桥旁的“敕建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北京火德真君庙建于大唐贞观六年(公元631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比同时期的法源寺早三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1,(2):92-95
一雷音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敦煌市,原址在莫高窟。据莫高窟洞窟题记及敦煌遗书记载,雷音寺前身为西晋"仙岩寺",隋唐时名"崇教寺",元代名"皇庆寺",清代恢复"雷音寺"至今。据唐代佛教典籍《法苑珠林》记载:"西方有八神,相貌狰狞,身被金甲,手持宝刀,名曰金刚,尝卫世尊说法于雷音寺",这是"雷音寺"一词最早的记载。1987年,莫高窟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相似文献   

13.
在东汉初年的郊祀体系中,既有代表天下观的"四海",又有源自《尚书》"六宗"之一的"海"。经过南北朝改造至唐代,"四海"取代"海",融入了五岳四渎体系且尊于四渎。宋代士人逐渐形成"海尊于河"的共识,同时四海地方祠庙也得到官方重视。随着明清地理知识的扩大,改变北海、西海祭祀地点被提上议程,清代一度在松花江流域望北海而祭,后改在山海关立庙,但西海最终未能单独立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教》2011,(6):63-63
赵永翔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明清时期,作为地方教化体系核心的州县庙学是由文庙与儒学结合而成的。到元代延佑三年,元廷诏令全国州县庙学兴建文昌阁,从而使文昌神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进入了庙学体系。然而,到了明清,文昌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再次被国家祀典接纳。但是,在地方庙学却依然大量存留了祭祀文昌神的祠阁,成为这一时期地方教化体系中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曾存在一种特殊的皇帝祭祀制度,在地方县道或郡国设立皇帝庙进行祭祀,可称为地方皇帝庙制度。不同于太庙,地方皇帝庙的祭祀往往由地方长官主持,其性质应属于非血缘人鬼祭祀。先秦、秦汉非血缘人鬼祭祀的对象均为有功于民之人,秦汉地方皇帝庙则祭祀功德茂盛的皇帝,并打破非血缘人鬼祭祀的区域性限制。遍布全国的地方皇帝庙形成秦汉帝国的皇帝崇拜。  相似文献   

16.
<正>任法融(个人)100万元北京白云观300万元北京火神庙100万元上海城隍庙100万元上海白云观30万元上海市道教协会23万元上海钦赐仰殿20万元上海财神庙5万元上海崇福道院3万元上海诸翟关帝庙2万元上海十泽道院2万元上海松江东岳庙2万元上海朱家角城隍庙2万元上海青浦城隍庙2万元上海白鹤施相公庙1万元上海社庄庙1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中国佛教媒体的发展,恰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佛教复兴的深度与广度相伴随。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法音》自1981年复刊,到2017年底出满400期。本人从1984年第1期开始,以本名或"龙泉""默雷"等笔名,在《法音》及《法音》(学术版)发表《日本新编〈大藏经索引〉介绍》《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大雁塔下的沉思》《〈禅与西方思想〉译后》《对中国近代两次庙  相似文献   

18.
<正>四、古灵宝经对汉晋道教"八节斋"的继承和发展(一)《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之"八节之日"修斋及与《礼记·月令》的关系在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近30部古灵宝经中,以《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出世最早。在汉魏两晋时代,该经的形成经历了逐步增衍的过程,而其最后成书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不会晚于东晋后期(1)。该经也有关于"八节之日"修斋的大量论述。该经之《食日月精之道》称:"八节之日,入室瞑目内视,存泥丸中紫气出上升天,绛宫中赤气出上升天,丹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一些学者对敦煌本《坛经》的误解,就敦煌本《坛经》研究、《坛经》的附益、传衣表信与《坛经》传宗、"南宗"及"南能北秀"等禅宗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考辨,肯定了敦煌本是现存最早的《坛经》,是慧能说法讲经的记录,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0.
清代活跃于福州南台的各地商帮,往往以各色神庙作为祭祀和集会场所。服务城市消费的行业多选择福州民众崇祀的"淫祠"五帝庵庙。而兼具"正祀"身份和"淫祀"仪式的水部尚书庙参与的工商业群体类型和数量最多,过渡性色彩明显。参与外贸、财力雄厚的商帮才具备建立会馆条件。这类正式会馆通常称为天后宫,神灵祭祀也被视为会馆的重要事务。因此,会馆可以视为商帮独立进行神灵祭祀的一类庙宇,我们不能简单从商业功能来评判会馆的性质及其与神庙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