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伊斯兰教崇尚的是人类共同的善良、忍耐及公正的价值观。伊斯兰教同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伊斯兰教义真正的精髓,同极端主义活动,同以宗教教义为掩饰的恐怖组织,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伊斯兰教有四大教派-礼仪,其要义便是忠实。这些教派创始人皆为早期穆斯林、学者,这些教派的后继者们将教义代代相传,且时至今日仍在致力  相似文献   

2.
<正>彩色玻璃的使用至少开始于7世纪,到罗马式教堂兴起之后得到充分发展。其内容主要叙述圣经故事。彩色玻璃可以使教堂内部的色彩更加丰富、绚丽。一在中西方音乐交流史上,西洋音乐是以宗教作为媒介传入中国的。音乐被称为是"无国界的语言",同样,作为提升信众对于教义的理解、减少中西文化的隔膜,音乐当然是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方式。它既可以帮助信众理解教义、坚定信仰,也可以起到心灵安抚的作用。这个交流过程始于明清时期来华的天主  相似文献   

3.
一、 道教教义思想中的民族性和普世性 道教教义中反映出来的根于民族性兼具普世性价值的特征,在今天看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道教教义民族性的特征的内在实质是“道教之真精神”,即一方面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又在此过程中,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本色。 首先,道教所信行的“道”就是一有普遍价值的本体,“道”具无限的包容性,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大而无外,细而无内,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内含在一切的事物中。道的品格像水一样,不仅具有巨大的包容,且对待万物一律平等,滋润养育着宇宙间一切。 …  相似文献   

4.
<正>一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大力提倡的一种美德,也是广大穆斯林积极实践、完美信仰的一种善行。仁爱、慈善是穆斯林追求的崇高境界。伊斯兰教教义中包含有丰厚、深刻的社会公益慈善思想,如《古兰经》要求穆斯林:"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又说:"谁赞助善事,谁得一份善报"。  相似文献   

5.
梁立新 《法音》2008,(1):37-39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年历史。两千年来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众生平等、"慈悲喜舍"的教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奉献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净化人心的良药。当代佛教的慈悲实践,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李洪志的所谓“法轮大法”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剽窃和歪曲了宗教,特别是佛教的理论及其教义,所以佛教界对他非常反感,予以严厉的批判。从人类文明进程看,宗教本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精神活动之一,它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至今仍然在人类文明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全世界50多亿人中,信仰宗教的人仍然占绝大多数,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的事实。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宗教,始终在不断地自我调整,它的理论教义始终要与社会相适应,这就是宗教之所以能够长期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列主义者认为“对国家而言,信仰宗教应当是每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1)
<正>一、合作与发展——佛教和平论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在主旨发言中说,佛教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体现在和平、智慧、慈悲和中道。尤其"和"的精神为僧俗所推崇。"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尤以慈悲、平等、和平、智慧的教义赢得世人的尊重和信奉。2000多年来,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11)
<正>10月24日至25日,万众瞩目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论坛永久会址——江苏无锡灵山隆重举办。无论是其规模、人数,还是参会国家和地区数量、规格,都为历届之最。尤其是本届论坛的主题"同愿同行,交流互鉴",既体现了历届论坛承前启后、契理契机的一贯风格,更呼应了习近平主席"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重要论述及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反映了佛教教义平等、中道、圆融、和平的深厚内涵与佛教界人士胸怀博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本届论坛准备充分,议题广泛,交流深入,形式有所创新,各种佛教文化展示活动丰富多彩,服  相似文献   

9.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10.
称义教义既构成新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又造成新教与天主教长期分离。在20世纪"教会合一"运动的影响之下,世界信义宗联合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就四百多年来"因信称义"教义分歧进行多次非官方的对话,于1999年10月31日正式签署《称义教义联合声明》。从该声明中的称义共识来看,天主教确实对信义宗称义教导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开放态度,从而也间接地接受了马丁·路德称义神学的主要观点,这主要体现在信仰与善功、外在的基督之义、同时是罪人与义人、律法与恩典等问题上。在称义教义问题上,各教派的对话越是深入和广泛,就越有必要重新回到路德称义思想中来,不断对其独特的洞见加以反思,从而获得更多的教义澄清。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经学、经学思想、经学思想建设 要弄清经学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学。广义的经学,就是宗教学;狭义的经学,一般指教义学,即宗教关于世界、人生等的理论观点。伊斯兰教广义的经学,包括经学班、经学院校学生学习的所有宗教课程:教义学、教法学、哲学等。伊斯兰教狭义的经学,就是教义学、教义思想体系,主要指六大信仰。  相似文献   

12.
韦兵 《宗教学研究》2005,(4):182-184
宗教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取径展开.一种是对义理层面的思辨,它注重教理、教义和教派,精致地分析、比较精英人物的理论体系,关注教理教义的纯正性与正确性这样的问题.这种研究预设了一个"全真"的认知彼岸世界,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证明某一教理教义及其理解是符合还是违离这一认知的彼岸世界,这可以称为神学取径的宗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对具体宗教实践的探究,它注重现实社会中展开的宗教实践的具体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诸种权力的博弈与诉求,神学意义上教理教义的真确性这类问题在被"悬置起来"(bracket it out),而代之以追问宗教实践的现场各种权力与各类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可以称之为现象学取径(approach of phenomenology)的宗教研究.段玉明教授的新著<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①(以下简称<相国寺>)无疑采用了后一种研究取径.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典诠释》及其汉译本《教典诠释》亦称《教义学大纲》,是奈赛斐《教典》的注释本。《教典》的作者奈赛斐,全名欧麦尔·本·穆罕默德·奈赛斐(1068-1142),是马图里迪学派著名教义学家,著作多达上百种,其中《教典》是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该书诠释了马图里迪教义学的重要问题,对正统派教义进行全面精简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典》的释本据说多达十四种,  相似文献   

14.
崔元荣 《天风》2014,(5):24-25
<正>《天风》2014年3月刊刊登了《爸爸去哪儿了?》一文,值得一读。文中说:"由于缺乏较扎实的神学训练,我们对信徒的教义辅导每每只说‘是什么',很少解释‘为什么',这就无法满足男性强烈的理性求知欲。我们强调神的慈爱、怜悯、温柔多于神的公义、圣洁、可畏。强调谦让、忍耐、宽容等母性本质,而很少提到刚强、勇敢、奋斗等男性特征。"由于版面所限,我仅就"我们只强调神的慈爱、怜悯、温柔多于神的公义、圣洁、可畏"这一片面教义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这一片面教义旷日持久地在教会发酵,以致有的讲台工人说:"哪有满有怜悯、满有慈爱的神会惩罚他的儿女?难道我们的肉身父亲会咒诅他的儿女吗?因为我们所处的是恩典时代。"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治本的问题,必须对“宗教极端主义”这个“怪胎”进行剖析和清理,让干部和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危害及本质。一、亵渎性。任何一种正常的宗教部在其教义中倡导向善的思想,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伊斯兰教教规教义中无不包含着和顺、宽容、善行、平等、助困、诚信、求知等思想伦理。  相似文献   

16.
"信念瞄准真理"的箴言与迥然不同的教义基础联系在一起。在哲学文献里,主要有三种不同主张:1.它是一个概念性真理; 2.它出自信念的本性,是信念的一个构成性条件; 3.它是关于信念的一个规范性主张。本文首先阐述这三种主张的基本考虑,以及它们在解释和辩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然后尝试发展一种倾向论的哲学解说,根据这一观念,信念瞄准真理(或者说信念的趋真性)是信念这种心理状态的自然倾向;进而阐明倾向论观念何以在解释力上优胜于其它三种答案。  相似文献   

17.
<正>伊斯兰作为古老宗教传统的延续,⑴综合了宗教的一切本质特性,它是人本性中的需求和对人的指导,伊斯兰的"指导"意义就是它的教义中的核心。《古兰经》明确指出,承载着伊斯兰的这部《古兰经》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哲学与宗教文献的《薄伽梵歌》,它最为深刻的教义是必须履行作为正法的"达磨"(Dharma)。夏尔玛曾经认为:"《薄伽梵歌》的核心教义可以用安妮·贝森特①的一句话来作出美妙的概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1月6日,第七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在将近30分钟的发言中,引经据典,还不时用时事举例,现场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听得聚精会神。什么是教义阐释?十一世班禅这样解释,"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班禅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亲切接受他拜见时提出的要求: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弘扬扬  相似文献   

20.
英国神学家狄塞尔敦(Anthony C.Thiselton)在运用诠释学进行圣经与神学的研究上颇有成就,本文主要从他的《教义诠释学》的人论管窥他的诠释魅力。狄塞尔敦从圣经、传统和现代世界详述作为"上帝的形象"的人,试图为抽象的教义搭建一条通向我们现实生活的桥梁,对每一个追求"信仰寻求理解"的人特别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