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11月14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全真道传戒法会在武汉长春观举行,近200位戒子入坛受戒。这是1989年北京白云观恢复全真道传戒仪典以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第四次传戒法会。传戒是继宗演教的重要路径道教传戒活动源远流长。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就曾公开传授戒律,但明代以后却因各种原由停止了公开传戒。清初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律师恢复了开坛传戒,并确立各项制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传戒受戒活动。全真道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这次开坛传戒,是解放后首次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七十五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一月,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二次理事会议作出了恢复全真道传戒的决议。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以傅元天副会长为首的传戒仪典筹备小组。今年四月又邀集全国著名宫观高道二十余人,在四川青城山召开第二次传戒仪典筹备会议,对传戒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起草了全真道传戒规定和传戒议事日程。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邱长春真  相似文献   

4.
王常月(?-1680),号昆阳子,原名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他在清初所进行的公开传戒活动,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确立的全真道开坛传戒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清代全真道授戒的珍贵文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图书馆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线装古书。其中有三种清代全真道传戒授戒的珍贵文存,一种为同治十二年受戒弟子王信祉领受的《太上真传守戒必持》5本,包括《初真戒》1卷、《中极戒》1卷、《天仙大戒》1卷、《守戒必持》1卷、《登真箓》1卷;一种为光绪三十四年受戒弟子范德寿领受的《初真戒律》1卷;一种为同治十三年房永谦抄写的《玄都律坛威仪戒律全部》抄本,这三种珍贵文献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清代全真道士传戒授戒的相关情况,为我们研究全真戒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明清时期,道教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上,依照地域、祖师和道门的不同,道教曾产生了众多派别,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最主要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派(又名全真道)、南方的正一派(又名正一道)。全真道素来重视戒律的传承和遵守,"冠巾"和"传戒"分别指全真道信仰者离世出家,受持道教戒律,成为一名真正修道之士的必经宗教仪轨。  相似文献   

7.
<正>王常月(?—1680),号昆阳子,原名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他在清初所进行的公开传戒活动,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确立的全真道开坛传戒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清嘉庆年间道士闵一得所著《金盖心灯》中,称王常月为"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①道光年间大臣完颜麟庆为北京白云观所撰《重修宗师庑记》,则谓王常月确乎又一长春(即丘处机),宜昔门下多贤也"。②王常月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初真戒》③和  相似文献   

8.
北京白云观是全真道的第一丛林。清初,全真道龙门派王常月担任白云观方丈,其开坛传戒振兴全真道龙门派。因白云观属于全真道十方丛林,非清朝官方道观,故清代官方史料中记载的材料不多。本文主要依据现存清代档案讨论清朝清高宗两次敕修白云观史实及清仁宗发旨稽查白云观道士事件等有关北京白云观的两则事宜。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隆重举行全真道建国以来第二次传戒法会由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全真派建国以来第二次传戒活动,于1995年11月1日在青城山举行,玄都律坛就设在四川省青城山常道观(天师洞)。1995年11月1日(乙亥年九月初九)上午,在青城山第一峰上清宫隆重举行了传...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白云观藏历代传戒律师、方丈、监院画像中,有一幅相传是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的画像。经辨认印章,画像上的题词作者是果亲王允礼。从题词内容可知,康熙皇帝曾赐给王常月紫衣。关于清代全真道传戒历史,陈兵、莫尼卡(Monica Esposito)、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森由利亚、刘迅等学者都有论述。笔者在《王常月学案》和《清  相似文献   

11.
湖北武汉市归元寺于一月二日至十七日(农历腊月初一至十五举行了为期半月的传戒法会,四众弟子二百余人参加受戒。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任传戒师,道根法师、显  相似文献   

12.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后2卷为全真道的宫  相似文献   

13.
湖北武汉长春观始建于元代,是我国道教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民国十四年(1925)第22代龙门正宗传戒律师刘嗣授与该观监院侯永德携手开坛说戒,在长春观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留存至今的抄本<湖北省长春观乙丑坛登真篆>记录了此次得戒弟子454人的个人资料,包括戒子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出家官观、所属道派、师祖及度师姓名等,为研究民国年间全真道的宫观分布、道派传承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北京白云观藏《龙门传戒谱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白云观所藏1919年手抄本<龙门传戒谱系>,载有全真道龙门派第一代至第二十一代传戒律师简历.其中前七代律师简历基本上与闵一得于嘉庆年间所编<金盖心灯>的记载相同而稍略.第八代律师的简历,与<金盖心灯>所记差异甚大,但与康熙时的文献记载相一致.第九代以后的律师,均不见于<金盖心灯>.据<龙门传戒谱系>及相关资料可知,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以后,龙门派传戒宗坛先后转移至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地一百多年,直到嘉庆十二年,北京白云观才恢复传戒.此后,北京白云观的传戒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第十九代、二十代和二十一代律师,社会活动能力很强,使白云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再次奠定了其龙门祖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14日,时值农历下元节,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武汉长春观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如期举行。本次传戒适逢清朝顺治丙申年(1656)王常月祖师公开传戒之后三百六十周年大轮回,同时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传戒,由吴诚真方丈任传戒大律师。前三次传戒分别是1989年北京白云观传戒、1995年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传戒、2002年辽宁千山  相似文献   

16.
早期全真道创立者"不倦写诗词"的根本动因是诗词的象征、隐喻、意象等与内丹修炼的宗教体验之间可以互相阐释说明,诗词创作在教化弟子、劝讽世俗方面也具有便于记诵、流传等各种方便。全真道诗词内容不能从"纯文学"立场划分,应结合全真道修行观念,从真功、真行两个层面切入。全真道描述劝讽世人、行善救济等外修"真行"类诗歌具有"俗文学"特质。王重阳对《乐章集》的接受是顺理成章的,对柳永的情色作品既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全盘认可,而是把这种描写内化在丹道修炼的宗教体验上,创造出大量异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富有象征意味和情感体验的丹道诗词。金元南宋时期,丹道诗歌突破固有格式,走向世俗,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7.
道教书名。一卷。作者不详;一说为王重阳撰,一说为弟子据其语录编纂而成。王重阳为全真道创始人。该书概述其创教的基本思想,共论十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之准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和打坐等;第二类论述全真道内丹修炼理论,包括降心、炼性、匹配五气和混性命等;第三类论述全真道修真成纳的理论,包括圣道、超三  相似文献   

18.
正甲子经六,岁延丙申。传戒开蒙,风动千真。今年距昆阳真人设坛传戒演钵,已有360岁矣!余悯念全真弟子求戒心切,故不揣愚痴冒昧,毅然开坛演戒,冀望从此祥光广布,智海兴波。众戒子依戒修行,三业蠲除,继而超凡脱俗,证圣成真,天仙可成矣。所谓戒,即禁止之意。《洞玄灵宝玄门大义》说:"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戒是道教  相似文献   

19.
受戒感想     
一九八九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解厄水官圣诞。今年的这一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道教徒最难忘的一天,因为中断了四十多年的全真道传戒仪式、于这天在北京白云观正式开坛传戒了。受戒,是每个全真教徒萦怀已久的愿望,在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终于实现了。它标志着党的政策的英明伟人,也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宗教界人士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求戒的戒子们,感激的心情难以言表。全真教徒能过上真正的宗教生活,并且从一个普通教徒经过受戒成为一名合格的道教徒。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