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12日至14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率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奥地利外交部共同举办的"中奥《道德经》研讨会"。来自中奥两国的20多位学者和道长在美丽的维也纳大学出席了对话活动。双方发表了各自对《道德经》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讨论。蒋坚永致辞指出,面对日新月异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深入研究和挖掘《道德经》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也是道教徒修炼和弘道的根本指南,但是《道德经》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教化的层面,而是早已超脱宗教的范畴,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影响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性格.对于这样一部堪称民族智慧宝典的著作,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持续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名家论道     
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是一次文化意味浓厚的国际论坛。论坛筹备之始,就在海内外广泛开展了征文活动,得到热烈响应,并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在论坛开幕前出版了《国际道德经论坛文集》(上、下、续)三卷。本期,我们从文集中选摘了8位名家的文章。这8位作者,分别来自政界、学界、佛教界、企业界和媒体,虽然身份殊异,但都对《道德经》有着至深的热爱与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观点,不仅让我们领略到《道德经》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道德经》超越历史、超越宗教、超越国界的深广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5月8至10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率团赴德国汉堡参加由国家宗教局与德国新教教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中德宗教对话-和平与共享"跨宗教对话会。来自中德两国宗教界(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政界和学界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5月12日至14日,蒋坚永率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由国家宗教局和奥地利外交部共同举办的"中奥《道德经》研讨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中国道教的圣典,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典籍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广泛流传于世界。4月22日至27日,筹备已久的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西安、香港两地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和谐”是《道德经》的基本精神,“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作为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的主题,反映了《道德经》的基本精神和它带给人类的新希望。本期,我们邀请6位道教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我们热情地期待,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向世人彰显《道德经》的独特魅力与恒久价值的同时,也将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传世的文本形态复杂多样。如何正确解读经文的文本成为研究《道德经》不可绕过的一道坎。《道德经》文本中出现过八次"和"字。通过对这些"和"字的集中疏解,可以发现在《道德经》解释史中,存在某种多元层累的解释学。分析这一解释路径,可以为进一步解读《道德经》经文提供某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修行人解《道德经》,与一般学者自有不同,区别在于一个站在经的内部,一个站在经的外部。相比之下,武汉长春观吴诚真方丈结合自身30年的修道体验,将《道德经》阐释得更为深入和透彻。吴诚真方丈的《道德经阐微》是其平日里对于《道德经》"反复琢磨,用心体悟,遇有点滴心得,只言片语,忙记之,如冬之涉川,深怕转瞬即逝,无法再得"的结果。她说:"余心得书稿,乃自身修道之用,亦作观内弘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12日,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举办了关于《道德经浅释》一书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国际部和《科学时报》的记者编辑等20人。座谈会上大家对于《道德经浅释》所产生的“熊良山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下刊载他们的部分发言:李申:今天我们召集这样一个座谈会,起因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浅释》,作者是熊良山。这本书被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9.
高正 《管子学刊》2011,(3):124-127
本文探讨了刘鹗《〈道德经〉序》与《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之间的关系。指出《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作者应为张积中之子张少陵。刘鹗序文中所引的资料,并非直接取自《张氏遗书》。张少陵是为李晴峰《详注道德经》作的序,而刘鹗则是为自己所过录的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中的若干要义作的序。这两篇序文中所引用的资料,虽有同源关系,但内容相近而文字有异;两篇序文各自独立,不能混为一谈。本文针对认为刘鹗《〈道德经〉序》和李晴峰《详注道德经》均为张积中所作等观点,分析悬疑,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1.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一章》2.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二章》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道德经·九章》5.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二十二章》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三十三章》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三十七章》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四十一章》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相似文献   

11.
要重新理解和翻译像《道德经》这种已经常常传用并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的著作,乃是一种需要一定证据的难以办到之事情,因此我们就把L'·D·贝尔纳教授那句朴实无华而富有意义的话放在本书的开头当作解释:“在有所发现中的最大困难,不是在于进行那些必要的观察,而是在于观察理解中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历史中的科学》,柏林1967年版,第38页)。《道德经》对于每个认真研究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发现。作者采用的那些概念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与道友组织《道德经》学习小组,曾就选用何种注本作为研习方向进行了商讨.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选定了黄元吉先生的《道德经精义》. 《道德经》注本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当推王弼《老子注》.当时未选王弼注的原因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学习《道德经》,不是为了掌握一门学问,或是做理论研究,而是希望作为自己修身之梯航、人道之指归.而王弼注则过于偏重义理,更像一本哲学著作,与我们的学习目标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揭示了道是万物产生存在的根本,万物和谐必须合乎道、合于道的规律,并由此昭示人们:包括人与社会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和谐,其根本在于合道。本文就试图对《道德经》的这一合道即和谐的思想做一个简要的理论梳理,并探讨其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醇言》与《道德经》的儒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醇言》是韩国朝鲜时代性理学大师李栗谷注释道家经典《道德经》的著作,该书可以说是开韩国学者站在性理学立场上解读《道德经》之先河。 在当代的栗谷学研究中,《醇言》一书历来不被重视,甚至于少有人提及,或许是认为该书在栗谷思想及其发展中并不占有什么地位,甚或是以为一位性理学大师注释《道德经》,似乎颇有些不伦不类。 可是,栗谷当初之作《醇言》,用意本在于打破性理学严守疆域,自立沟壑,视儒家性理学之外的其他思想派别均为异端邪说的保守封闭状况,所以,《醇言》一书,首先体现了栗谷思想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如果对…  相似文献   

15.
1月10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区一所黑瓦白墙的别致小院——“瓜饭楼”中,我们拜访了80多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当听说今年4月22—27日将在西安和香港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时,老人非常高兴。他表示,道家、道教以及《道德经》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但长期以来,获得的关注与研究相对较少。“你们做的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希望可以通过论坛,带动对道家与《道德经》的关注和重新评价”。冯老认为,道家、道教以及《道德经》是在我们本土产生、发展起来的思想宝库,现在的重要问题是怎样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古为今用。他说,“我觉得应该特别重视《道德经》…  相似文献   

16.
正"天地-道-修身-治国"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就在老子那里形成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道德经》讲述"道"、讲述自身修养的部分其实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而说《道德经》乃治国之书似乎亦不为过。《道德经》一书充分体现了老子在"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成体系的治国思想。综观《道德经》,"圣人"一词在其中出现了30余次,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道德经》第五章)等。过常宝认为"道家的理想是成就自己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自我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以往的研究中,我曾提到可以用"可持续性"来解释"恒道"。这样解释旨在表明,根据《道德经》文本,"可持续性"保留在人们的内心理念中。这一观点与《道德经》中所阐述的"恒道"的不可见性是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它还对道教中的一个著名论点"无为而无不为"提供了一个论据。究竟什么样的可持续性是《道德经》中要表述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弹性"。"弹性"不仅是个人的技能和个性,也是保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关于《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并认定它应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9.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尝试着从其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老子哲学思想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道德经》与企业管理之间架一座桥梁,为今天的企业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成玄英     
(生卒年不详) 唐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子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隐居东海(今属江苏),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永徽(650—655)中流郁州(今江苏云台山)。成玄英对《道德经》、《庄子》推崇备至,并致力于注疏。《道德经》“道者,万物之奥”疏云:“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又释“玄之又玄”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