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纳承诺疗法是基于正念发展而来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它以关系框架理论为基础,在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临床心理辅导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病理观和治疗观,以正念、认知解离、接受、价值观等内容为指导,通过正念接受程序、平衡接纳与改变程序来提高心理灵活性,其独特的咨询模式在过程治疗和效果治疗中都取得了比其他常规辅导方法更好的效果。接纳承诺疗法与其他传统疗法相结合及其本土化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接纳承诺疗法以心理灵活性为围绕中心,以有效性为评价核心,六个核心过程的目标均为提升心理灵活性。这六个核心过程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和相互促进的。以价值为动力导向,以承诺行动作为支撑点,以接纳、认知解离、活在当下和以己为景作为排除前进方向障碍的工具,个体不断探索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具体的行动来实践有意义的生活。这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围绕心理灵活性这个中心共同发挥作用。接纳承诺疗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六个过程共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次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依托功能性语境主义,探究ACT中的语境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功能性语境主义背景下,分析心理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其背景和功能及其相应的交互作用,提升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同时,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心理事件的内涵及其改善措施。基于此,在ACT的两大治疗过程中,充分渗透功能性语境主义,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提升个体的心理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从关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接纳承诺疗法核心病理过程分析抑郁反刍,探究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理论意义上的可能性,并提出在临床中如何治疗抑郁反刍。首先,分析抑郁反刍的理论意义以及临床症状,通过接纳承诺疗法病理视角发现抑郁反刍可以被病理过程解构,指出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理论上的可能性。其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接纳承诺疗法通过提升个体心理灵活性以及明确人生价值来治疗抑郁反刍的方法。最后,阐述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次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依托功能性语境主义,探究ACT中的语境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功能性语境主义背景下,分析心理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其背景和功能及其相应的交互作用,提升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同时,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心理事件的内涵及其改善措施。基于此,在ACT的两大治疗过程中,充分渗透功能性语境主义,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提升个体的心理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非自杀性自伤已经被一些临床案例证实疗效显著,与其他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接纳承诺疗法的干预效果更加持久。首先分析了非自杀性自伤基本含义以及各类特征,从心理动机的角度简要说明了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的原因,再结合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及治疗模型,阐述了接纳承诺疗法是通过提高个体心理灵活性减少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的的理论依据与治疗过程,最后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非自杀性自伤的实证研究及效果,为其他研究者实践该疗法治疗非自杀性自伤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接纳承诺疗法(ACT)是近20年新兴起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由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以己为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六个核心过程组成,共同促进个体心理灵活性的提升。ACT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应激、抑郁、焦虑、神经性厌食症、慢性疼痛、危险行为、学习障碍等身心行为问题的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个体消极情绪、帮助个体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对ACT六大治疗过程的研究、试验方法和测评工具的发展、研究范围的扩大以及依据青少年特征对ACT进行适应性改编是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 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 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 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 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 相较之传统CBT, 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 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 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 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 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 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 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 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 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从前,有一只小黑狗,它喜欢躲在小朋友的身边。哪个小朋友的身边有恐惧的阴影,它就躲在那个小朋友的阴影里。小朋友越是害怕它,它越开心,叫的声音也越大。小H(化名)就是那个被小黑狗选中的小朋友。小H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之前,成绩中等;上了五年级以后,明显感到成绩跟不上。开学一个月左右,他就开始不喜欢去学校,每天都要妈妈不停催促,还经常在校门口和妈妈上演“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发展轨迹,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接纳承诺疗法的842条文献为基础,利用CiteSpace Ⅲ对被引期刊、被引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了比较典型的5本高被引期刊,4位高被引作者,5篇高被引文献和10个高频关键词,通过对上述结果的解读可以得出:ACT派生于行为主义,应用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精神和行为障碍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12.
道家与道教精神疗法之现代价值郑晓江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身”与“心”、肉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合和体,缺失任何一方,人都不可能是活着的存在。长期以来,人类孜孜不倦地发展医疗技术,对“身”、肉体、生理之病的治疗已有了惊人的长足进步。但是,人们逐步意识到身体...  相似文献   

13.
天父的接纳     
郑慧 《天风》2004,(7):38-39
从慈父接纳浪子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了天父藉着圣子耶稣无条件的接纳,天父对我们的接纳,乃是要求我们对别人的接纳--路加福音15章被称为"福音中之福音",而其中"浪子的比喻"被称作"世上最伟大的短篇故事"。或许更确切地说,这故事应称为"慈  相似文献   

14.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赵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225-225
运动员总希望能在竞技场上争取获得良好绩效。也更希望能够夺得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与此同时,运动心理学家的往往通过战术方面的干预为运动员获得更高绩效提供保障。因此,两者的进步是相伴相随的。就在我们的研究和运动员愿望不断促进的过程中,正念接受承诺疗法通过一个又一个实践经验证明了运动心理学家通过这一手段完全能够帮助运动员实现他们的目标。和传统的心理行为疗法不同之处在于,正念接受承诺疗法并不是减少那些“问题”想法,也不是减少控制内部加工,它更强调基于正念、接受的方式——活在当下、有意识觉察、不做判断来(为运动员)提供帮助和追求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青年人往往是人口中高度数字化的群体,QQ、微博、微信这些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年轻人的主要交往方式。然而有调查发现,“社交媒体使用的增加与自尊心降低相关”,社交媒体可能会损害数百万年轻人的自我感知,自尊和自我形象。这是因为使用这些社交网络会迫使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提供的理想形象之间进行持续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虞炜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97-199
针对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无法接纳来访者的问题,指出了接纳的重要性,分析了无法接纳的可能原因,并有的放矢的给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对道家人格的界定及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收集到486个描述人的词汇,经由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45个项目,选取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作为对道家认知思维方式的测量。道家人格量表在四个不同年龄样本中的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了一阶十维、二阶"真"、"伪"的二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63~0.88之间和0.66~0.89之间。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分别介于0.48~0.89之间和-0.11~0.53之间。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相似文献   

19.
汤用彤先生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数几位能接通华梵、学贯中西、熔铸古今的大师级思想家,也是道教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然而学界对汤用彤的道教研究关注甚少,盖因他的道教研究被其中国佛教史研究第一人的炫耀光环所遮蔽,不易彰显,而系统性梳理总结亦有难度.笔者在校理汤用彤遗著的过程中,深感他于道教文化实有真知,故试作此文,期以引玉.  相似文献   

20.
血染的承诺     
3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探望男友楠,来到海拨四千多米高度的雅鲁藏布江。那里有一个小哨所,就两个大兵,楠是班长。3天后,又一位客人来到了这个孤单哨所。客人是位漂亮姑娘,叫雪莲,人和名字一样美丽。雪莲也是来探望男友的,江对面有一个空军大峡谷气象站,她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