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2.
贾善翔的《高道传》 《高道传》10卷,贾善翔撰。贾善翔,字鸿举,号“蓬丘子”,蓬州(今四川蓬安、仪陇一带)人。北宋道士。曾任道官左亍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赐号“崇德悟真大师”。宋哲宗朝(1086—1100)作《犹龙传》和《高道传》,另有《南华真经直音》和《太上出家传度仪》传世。大臣张商英撰《真遊记》编载其事。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传。  相似文献   

3.
包括道教传记在内的诸多道经,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鉴于学人对此问题鲜有探究,笔者拟以元代道士赵道一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为例,作一粗浅探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仙鉴》),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收入上海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139-150册,三家本《道  相似文献   

4.
吴筠师承考     
吴筠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道士,但他到底于何时正式加入道教组织?他的老师是谁?现有文献说法不一。《旧唐书》本传云:筠“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又《新唐书》卷一九六《吴筠传》称:“天宝(公元742—755年)初,召(筠)至京师。请隶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师正究其术。”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6.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仗义敢言,人称“颜鲁公”,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列仙全传》卷六:“颜真卿今为北极驱邪院左判官”。负责驱恶鬼邪魔。《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四,按《博物志》:道士陶八八授与一刀圭碧霞丹,令真卿服之,自后体健,至今不衰。按《续仙传》:十八九时卧病百余日,医不愈,有道士北山君出丹砂粟许救之,即愈。后留心仙道修炼得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得很具体:“(真卿)早年曾得异人,授刀圭碧霞丹,老而不衰。德宗命问罪李希烈真卿持节不屈,被缢杀,葬于城南。至希烈  相似文献   

7.
据《仙鉴》卷首各《序》和卷内文字可证赵道一号全阳,宋末元初隆兴府奉新县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精勤刻苦,对丹道玄学有深入理解,但不显于世,留存文献几乎未见任何专门记载。《仙鉴》除了常见的《正统道藏》本外还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残3卷本很可能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的元刻本,但经过明初修版,确切来说应是元刊明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残7卷本可能与国图藏残3卷本同为元刻明修本。这两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有《仙鉴》版本分属两个系统,即"前卷后集"本系统和《正统道藏》改编本系统。"前卷后集"本即按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6卷的方式编纂,应是赵道一原刊的早期刊本;《正统道藏》改编本拆分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且存在不少误、脱、衍、乱的异文,偶有扞格难通的地方。青岛博物馆藏《正统道藏》未经后世修补,其所收《仙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在道教史上,《道门通教必用集》~1(简称《通教集》)是目前所见首部详实记载道士科仪教习具体进程的教材性典籍。全书包含两篇序和八篇正文,序一主要阐述编书缘起,即江原朴庵道士吕元素"因宗丞二江李公(李中大)有请,得都下道经数百卷,皆吾蜀所缺者。其间科仪居多,乃令小师太古,参校同异,考古辨今。始自童蒙,讫  相似文献   

9.
《易龙图》简称《龙图》,陈抟著。陈抟(?—989),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之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赐号“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道士,其事迹充满传奇色彩。陈抟著述甚富,惜多亡佚;流传至今,可以确定为陈抟自著,并且体现了他的《易》学的,乃是《易龙图》及其序。《宋史·艺文志》著录《易龙图》仅一卷,传世有序文,可推知全书分“图”和“文”两部分,并且文字很短。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只收《龙图序》。宋元间道士雷思齐说:“由汉而唐,《易经》行世,几经传疏释之外,未有及于《图书》之文刊列经首者。迨故宋之初,陈抟图南始创意,推明象数,自谓因玩索孔子三陈九卦之义,得其远旨,新有书述,特称《龙图》,  相似文献   

10.
打开矛盾《子夜》,就会看到一位封建遗老整日捧着本书念诵不已,到死也不放手,这就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太上感应篇》。(以下简称《感应篇》) 《感应篇》的作者至今是个疑案。《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认定李昌龄是作者。《道藏》太清部有《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然称:“李昌龄传,郑清之赞”,意即李昌龄只是传《太上感应篇》者,并非作者。这就和《宋志》有了出入。《续百川学海》录有“《乐善录》一卷,(宋)李昌龄撰。”看来这位和《感应篇》有关的李昌龄还著有其它类似的劝善书。但宋代叫李昌龄的有几个,到底哪个是作者,各说不一。清代给  相似文献   

11.
谭峭     
(生卒年不洋) 五代道士和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不求仕进。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撰《化书》6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共110篇。本老庄思想,称世界起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后复归于虚。万物皆由  相似文献   

12.
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等都有其传记。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  相似文献   

13.
邵雍(100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也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史》卷427《邵雍传》述其学渊源说:“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李之才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字希夷)的三传弟子,南宋初朱震《汉上易解》:“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宋史》卷435《朱震传》)陈抟之学对宋代士大夫影响极大,对宋  相似文献   

14.
《法华经传记》,又名《法华传记》,十卷。唐代沙门僧祥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法华经传记》的撰时缺载。考是书卷八《唐梓州姚待》一传中,有“至开元四年,有玄宗观道士朱法印,极明庄老,往眉州讲说,岁久乃还。”(第84页中)等语,其中提到的“开元四年”,是全书所出各种年份中,时间最晚的一条记载。以此推断,是书大约撰于唐玄宗朝开元四年(716)至开元二十九年(741)之间。  相似文献   

15.
苏轼《论语说》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不只是文学大家,而且对儒家的经典有深刻研究。苏洵参与编撰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苏轼撰《易传》九卷、《书传》二十卷、《论语说》五卷,苏辙撰《诗集传》十九卷、《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明代焦竑很重视苏氏解经的成就,竭力搜求,编成《两苏经解》。有万历二十五年毕三才刻本和万历三十九年顾慥刻本,其间独缺苏轼《论语说》一种,甚感遗憾。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也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说:“今未见传本”,“其说亦不可复考”(《论语拾遗》条)。可见明清以来,书已失传。我发现宋、金以来的某些书里,尚保存有此书的佚文和有关论述,可见一斑。朱熹说:“东坡天资高明,其议论文词自有人不到处。如《论语说》亦煞有好处。”(《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苏轼也“自谓颇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东坡续集·与滕达道书》)。不舍杯土,泰山得以成其高;不辞细流,黄河得以成其大。值此深入研究孔子和儒家学说之际,谨将苏轼有关《论语》的论述,钩稽排比,按《论语》篇次辑为一编,冀使苏轼《论语说》得以重见天日。虽不为完璧,而于百家争鸣中亦可窥见苏氏对孔子学说的研究心得。不当之处,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历代《道藏》中都收录有一部古书《易林》。《易林》一书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为“易林十六卷、焦赣撰”。焦赣 ,西汉人 ,当过小黄县令 ,后死于该地。他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 ,故《汉书》在卷七十五的《京房传》中附记他。谓其名焦延寿 ,赣是他的字。唐严师古注《后汉书》 ,言赣为其名 ,则延寿为字。《汉书·卷八十八·京房传》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托之孟氏。”《易林》实非焦延寿一人所创作。焦延寿当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把易说、民谣、书记等各种资料汇编成《易林》一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太上洞渊神咒经》共二十卷,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道教经典,收于《道藏》卷六中。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前十卷为原始部分,大致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后十卷成书于中唐乃至唐末。曾经“盛传于隋唐时代,被列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①,在道教典籍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以宣扬大灾将至,劝人“学仙”、“修道”、“度人”,以及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为主体思想,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神咒经》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现概括如下:一、道德教育内容《神咒经》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9.
道教辞典     
道教最早的经典。即《太平清领书》。《后汉书·襄楷传》云:“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唐李贤注:“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汉牟子《理惑论》亦云:“神书百七十卷”(《弘明集》第一)。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太平经》是现存唯一的本子,仅残存五十七卷。该经卷帙浩繁,内容糅杂,不少论点自相矛盾,文体亦不一律,殆非一人一时之作,据传主要编篡  相似文献   

20.
(一) 杨羲生平杨羲,字羲和(《玄品录》卷三《杨羲传》作羲和)。本吴郡人(《真诰》及《仙鉴》中之《杨羲传》均作“似是吴人”),徙家句容(今江苏句容县)。生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幼而“通灵”,少好学,读书遍涉经史,尤工书画,与王羲之(右军)并名海内。与许迈(远游),许穆(长史,一名谧,字思玄)年龄虽相悬殊,但早结“神明”之交。司马昱(即简文帝)在晋废帝太和元年(公元366)为会稽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